謝霞宇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科專業創建于1908年,是我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電氣工程專業。1993年,西安交大將原有的電機、電器、高電壓技術、絕緣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業自動化等6個專業整合為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業自動化等4個專業。1998年,這4個專業合并為引導性專業“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所對應的電氣工程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中處于前列。近4年來,學科競爭力大幅度提升,承擔國家級項目48項,其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5項,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此外,還承擔了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家南方電網公司有關特高壓輸電項目15項。通過上述科研項目的研究,在電氣工程基礎理論、電力設備設計關鍵基礎理論和技術、特別是在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以榮命哲教授、李盛濤教授、張冠軍教授、賈申利教授為核心的西安交大“杰青”群體,所在學科為電氣工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依托的電氣絕緣和電器2個二級學科是1988年首批國家重點學科。他們一直專注于“多因子、多物理場耦合的電力設備絕緣與放電規律及其調控”這一科學問題,通過電力設備絕緣與放電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與工程實踐應用,提升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水平,服務于安全經濟環保的電力能源輸送和配用,以及相關國防電氣裝備。
榮命哲:苦心孤詣打造精英學術團隊
榮命哲,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2005年獲得“杰青”資助。主要從事電力開關設備基礎理論、優化設計與運行狀態監測及壽命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現任西安交大校長助理、科研院常務副院長、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榮命哲作為西安交大電氣工程學院“杰青群體”第一人,與先后獲得“杰青”資助的李盛濤、張冠軍、賈申利等人,共同致力電氣、絕緣與放電領域的科學研究。這個群體是以“杰青群體”為核心,在幾十年的“傳、幫、帶”中自然形成。榮命哲傳承和發揚了老一輩團隊帶頭人劉子玉教授、王其平教授的優秀傳統,在國內最早研究特高壓電力設備的團隊的基礎上,發展成為擁有眾多“杰青”、“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的學術精英團隊。2012年,榮命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
2005年,榮命哲有幸成為西安交大電氣絕緣與放電領域的首位“杰青”,讓他和他的團隊實現了在學術研究和隊伍建設的“華麗轉身”。用他自己的話說,“‘杰青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和我的學術團隊實現的了三大轉變”。
記得2005年之前,榮命哲的研究團隊是“導師、博士生”的單一模式,到現在他的研究團隊核心人員就達到8人,真正實現了從單獨個體的研究探索向領導團隊研究的轉變。擁有“杰青”到位的強力資助,榮命哲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基礎,并結合國際上的學術熱點,在電氣絕緣和放電領域開始了“天馬行空”的自由探知,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使他的研究逐漸向交叉性、前瞻性和前沿性轉變。其研究成果已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得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2004年和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和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2年被遴選為IET Fellow。
更值得一提的是,“杰青”的資助讓他得以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上進行學術對話與交流,多次主動發起和組織相關領域國際會議,并成立相應的國際學術組織,他和團隊其他成員發起成立的“中日韓開學學術組織”吸引了眾多國際學術大師,以國際的視野組建“高大上”的學術團隊,支撐并開展交叉、前沿、前瞻性的研究,開拓了“等離子體醫學”研究方向,讓以參與為主的國際學術交流向“以我為主”和“平等互惠”的高層次國際學術交流轉變。
榮命哲說:“對一個有一定學術積累的年輕人來說,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是學術成長的一個全新起點和關鍵轉折點。‘杰青激勵一批批年輕人真正靜心學問,在適合自己的學術前沿方向上,堅持不懈并系統深入地做下去,讓自己的學術夢想成為現實。”
李盛濤:領航科研駛向更廣新航道
李盛濤,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2007年獲得“杰青”資助。現任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電氣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長期從事并深入研究了壓敏陶瓷點缺陷極化特性和機理、電子元器件環氧粉末絕緣包封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特高壓絕緣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國家電網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特殊貢獻專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重要貢獻專家”稱號。
在前期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李盛濤提出了固體電介質沿面閃絡特性和機理的研究,因此獲得“杰青”的資助。他的課題組由此從絕緣結構設計理論和技術入手,提高其真空沿面閃絡性能,還從改善絕緣材料性能入手,提高其真空沿面閃絡性能,繼續開展了大量深入系統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國防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 Trans.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和IEEE Trans.Plasma Science等期刊上。
作為課題負責人,李盛濤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法合作項目、國防“973”課題、“973”計劃課題等多項研究工作。在新的航道上,李盛濤的課題組信心百倍,開拓了沿面閃絡、納米電介質、空間介質等研究領域,學術成果斐然,得到了電介質與絕緣領域國際同行的認可。
作為IEEE Trans.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的副主編、IEEE系列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及國際會議分會主席,李盛濤堅信在科研的道路上沒有止境,在求真創新的“杰青精神”指引下,課題組將開始新的征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科學前沿,勇攀科研高峰。endprint
李盛濤說:“我篤信‘自信陽光、勤奮自律、鍥而不舍、知行統一的人生哲學。‘杰青成為我和我的課題組一個新的起點,讓課題組的研究能夠駛向更寬、更深、更廣的航道。”
張冠軍:快樂讓科研更精彩
張冠軍,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2011年獲得“杰青”資助,主要從事高電壓絕緣放電與劣化特性、電力設備狀態檢測與診斷、放電等離子體技術及生物環保應用方面的研究。
眾所周知,電氣絕緣與放電是一對矛盾體,張冠軍將自己置身于這樣的“學術的矛盾體”中,瞄準多介質的復合絕緣與放電的問題進行開拓性探索,并展開深入研究。
張冠軍深入研究了復合絕緣的電致發光、回復電壓、極化/去極化電流、頻域譜等4種介電響應現象,提取了極化響應時間、極化特征頻率、固體絕緣含水量、等值聚合度等多個新的絕緣表征參數及其判據,建立了故障診斷、狀態評價、風險評估、壽命預測等分層次模型,用于大型油浸變壓器狀態檢修。
張冠軍還開展了輸電線路運行工況在線監測與預警的應急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用于我國首個1000kV交流特高壓、±800kV直流特高壓、西北750kV、三峽輸變電工程等重點工程,系列軟硬件系統推廣3000多套,用于全國各省電力公司并出口國外,至今成功預警100多次,制定新型試驗方法建議規程2項,彌補了現有規程不足。
2013年,張冠軍倡導成立“放電等離子體與大氣污染物治理”創新團隊,作為負責人帶領團隊致力于大氣污染治理的創新性研究。該創新團隊融合了西安交大電氣工程、環境工程、生物醫學等3個學院和多個學科,致力于研究高電壓放電等離子體及用于大氣污染物治理的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大氣壓等離子體特性及其與大氣污染物相互作用和治理技術的研究,立足于污染源源頭治理及霧霾消減新方法。2014年,該團隊獲批西安交大“創新團隊培育類項目”。
2年時間,張冠軍發表了國際期刊論文16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11篇、國際會議12篇,做IEEE等國際會議特邀報告3次,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件。曾獲得2012年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各1項。
張冠軍說:“獲得‘杰青資助,是對我前期工作的初步認可,只代表著過去的成績,‘杰青對我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更是一種壓力和鞭策。我將繼續前行,在科學研究的路上,享受事業,熱愛生活,勇往直前,健康快樂,做一個快樂的科研人。”
賈申利:真研究,研究真問題
賈申利,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2013年獲“杰青”資助。長期從事電弧等離子體、新型開關技術、脈沖功率等離子體的理論研究。
獲得“杰青”資助后,他結合學科發展前沿,面向電力能源發展的重大需求,重點開展了真空中放電等離子體特性控制及其應用的研究,突出高電壓、大電流、快脈沖的特點,一方面鞏固優勢、進一步研究環境友好型電力開關設備中電弧等離子體特性及其控制機理;另一方面開拓創新、研究脈沖放電等離子體復雜行為,服務于我國聚變能源以及國防領域的長期發展。承上啟下,使學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他已基本形成放電等離子體Z箍縮聚變能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方面的應用研究方向。結合“特種電氣技術教育部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作為主要負責人籌建“脈沖功率及等離子體科學與工程”新學科,在“211”工程、“985”工程支持下,建成了脈沖功率關鍵元器件、放電等離子體、高功率電磁脈沖等研究平臺。
賈申利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承擔了與數家國際知名電力設備公司的合作項目,不斷擴大團隊的國際影響。他與放電等離子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保持著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合作發表科研論文,促進了團隊成員及青年學生與國際大師的學術交流,通過廣泛活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團隊的國際視野以及國際化水平。
賈申利通過高水平的科研事業及共同的研究興趣建設學術梯隊,培養青年人才,科研團隊成員中,“杰青”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次,國家“萬人計劃”自然科學類青年拔尖人才1人。
賈申利還通過與本領域的國內大型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合作解決國家重大需求難題,錘煉團隊的創新能力。他本人也通過在行業領域的重要學術組織中任職,加強了團隊與行業的聯系。包括: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輸變電設備專委會委員,電力行業高壓開關設備標準委員會委員。另外,作為合作導師,他選派團隊成員赴本研究領域的核心單位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重大工程實踐中提升團隊成員的理論水平,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013年,他所帶領的學術團隊獲批為西安交通大學“創新團隊”。
賈申利說:“真研究、研究真問題,其實就是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格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獲得‘杰青讓我更加堅定了投身科學創新研究的信念,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肩負的學術責任: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凝聚力量,瞄準學科前沿創造原創性的成果,為國家的重大需求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