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國英 陳思宇
摘要:在新的網絡化時期,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進行有效地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就此問題,本文從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網絡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積極創新,以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徑開展網絡思想教育,這三個層面給予分析和闡述,以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時代;創新;思想教育
在我國,網民是越來越多,根據中國互聯網中心的調查數據,目前來說,21歲~35歲的網民占總網民的88.4%,在這部分網民中,具有大專學歷的已經占據了86%。從這些數據里,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其網民基本上是青少年。由此可見,在當下,網絡對中國的青少年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又深刻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這一網絡信息化,給我們的高校管理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給我我們帶來了挑戰。故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視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就是積極地利用信息化的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拓寬教育的一些有用的渠道,進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網絡所帶來的機遇分析
隨著網絡的建立和普及,網絡化已經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一)在大學生的身心交流過程中,網絡已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模式
在當下,由于大學生多數是一些獨生子女,再加上對學分的過分看重,忽略其他素質能力的關注,進而導致了大學生在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尤其是人際關系煩惱和恐慌,這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確立。但是,隨著網絡的建立和普及,網絡具有強大的交互性。比如,在網絡世界里,大學生可以在一些論壇里、博客里、網站上、聊天室里,進行零距離地交流活動,這就有效地緩解了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建立一種人際關系,彼此之間進行一些必要的思想交流,進行失落的排解。這就是網絡已經帶了前所未有的一種良好的交流模式。
(二)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帶來了積極有效的方法
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跟大學生,畢竟不是同一個年齡段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畢竟要成熟一些。這就形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距離,這種距離始終存在。故而,要想讓教師跟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是不容易的。而網絡,則可以有效地將教師和學生的間隔的距離拉近。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的搜索功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另外,由于網絡信息具有強大的聲頻、視頻、動畫的強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運用這一強大的功能,進行教育活動,進而有效地增強思想教育者在他們的工作中的時效性。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網絡帶來的挑戰
網絡時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維活動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進而導致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有所不同程度地改變。這其中的改變,這就給大學生的人格形成帶來了不可低估的挑戰。
(一)精神垃圾對大學生的毒害
網絡信息由于具有不確定性、實效性、豐富性這些特點,進而造成了對這些信息的管理的難度,致使在網絡里,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特別是某些國家,運用網絡的超地域性這一特點,在網絡上投放色情的、暴力的影視頻圖片,嚴重污染了網絡。在這樣一個網絡環境里,學生盡管有一定的抵制力,但終究經不住這些精神垃圾的不斷轟擊。據統計,在網絡里有上百萬的色情圖片等,而這些精神垃圾有七百萬次的訪問量。這說明網絡的精神垃圾對網民的毒害很深。
(二)學生沉迷于網絡荒廢了他們的學業
畢竟大學期間,還有很多學習的內容,而人的精力有限。但是,許多大學生禁不住網絡的誘惑,晚上整宿整宿地泡網絡,白天精疲力盡。實地到一些網吧統計,一些泡網吧的大學生中,一半的人在聊天,一半的人在玩網絡游戲。這些學生,由于在網絡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學業的荒廢。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生春天沉浸在網絡里,一進入社會就木木訥訥,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開放性的網絡文化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影響
開放性是網絡文化的一種特性。在網絡文化里,世界上的一些不同的文化,在網絡里碰撞和傳播。學生在網絡文化里,必然會受到這些不同的文化影響。而網絡上的不同的價值觀,也將在學生的頭腦里發生激烈的碰撞。從這里可以看出,網絡文化不僅讓大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同時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三、進行積極創新,開展網絡思想教育
居里夫人曾經說過“科學是不會有罪過的,有罪過的只是那些濫用科學的人們。”我們應當看到,網絡文化帶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機遇。作為高校必須正確地研究網絡,積極主動地掌握網絡育人的主動權。
我們應該積極地運用網絡博客等這些交流途徑,充分地占領網絡教育這個新陣營,在我們的大學生身上,有個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模糊、信仰迷茫、價值取向存在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誠信意識缺乏、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淡化等,面對這一系列大學生的問題,作為高校,應該積極地搶占網絡新陣營,充分地利用網絡,對有問題的學生給予思想上的疏導和引導。充分利用網絡在聲色光上的強大優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給予教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其一,就是積極地整合資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地將學校電視、廣播,以及報刊等傳統的一些媒體資源,合理地整合起來,形成合力,有利于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教育效果。其二,對學校的BBS站的輿論給予重視。多數高校,都建有BBS站,在這些平臺上,粘貼的一些能夠反映學生真實的思想,有的思想是陽光的,有的思想是灰暗的,對于這些平臺,應該加強監督和管理,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其三,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網絡心理博客,其目的在于解答學生的困惑,疏導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思想,防范大學生的極端化行為的產生,阻止一些大學生的一些悲劇發生,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就目前來說,盡管網絡是我們展開政治思想教育的一個新開拓出的一個陣營,可是這個網絡陣營畢竟不能夠取代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故而,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我們在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塊陣營的同時,還要在網絡之下占領一些教育的陣營,用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而構建一種網上和網下的全方位的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德育工作者的素質。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積極地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的隊伍,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陣營的不丟失。
在網絡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作為教師還應切實利用網絡的優勢和不足,并始終以網絡為載體,致力于學生網絡思想教育,通過分析網絡中的各種事件,及時地組織學生對網絡事件中的當事人進行分析,從而通過對網絡事件的分析,認清事務的本質所在。例如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低頭族”就是網絡中熱議的話題,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網絡在整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并結合自身的實踐和身邊的同學,強化學生的網絡思想教育,學會利用網絡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整個網絡化思政工作的高效開展。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積極占領網絡教育,其根源在于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為此,為了開展網絡思想教育,我們應該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運用網絡博客等這些交流途徑,充分地占領網絡教育這個新陣營;構建一種全方位育人模式;積極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的隊伍,從而更好地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謝剛.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J].科技創業月刊,2014,12:109-111.
[2]閻思明.淺談網絡時代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創新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4,34:304.
[3]張賀忠.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與對策[J].才智,2014,25:87.
[4]王芳,李國保.試論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5:109+133.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