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彪 何京澤

摘 要:產業集群現象與城鎮化有著很強的關聯性,二者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產業集群可以推動城鎮化,城鎮化反過來又能促進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本文以遼寧省為例,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重點研究了該省產業集群對與城鎮化進程影響作用。
關鍵詞:遼寧;城鎮化;產業集群;實證分析
一、引言
產業集群是城鎮化的基礎與前提城鎮化的本質就在于其產業要素人口在空間的高度集群其中產業的集群是人口與要素集群的前提和基礎也就是城鎮化的前提和基礎。產業集群發展拓展了城鎮化的地域空間大城市的產業集群形成以后集群的企業可能因為土地價格的上升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原因向周邊地區擴散帶動周邊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在大城市的近郊邊緣地區形成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產業集群區并通過不斷發展成為新的市區小城鎮則通過人口向社區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來加快人口和產業的集群拓展城鎮發展的地域空間。隨著遼寧省產業集群的發展,出現了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和以大連為中心的沿海城市群。
而城鎮化進程則是勞動力,資本以及各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一個重新分配過程。二者本質上都是為了尋求比較高的生產效率,尋求一個資源的最優配置。從根源上說,產業集群推動了城鎮化的進程,是城鎮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研究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關系,對于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及遼寧省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遼寧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計量分析
1.模型和數據說明
城鎮化水平指標的選取。本文選取了非農就業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作為衡量城鎮化水平的指標。下面我們將把遼寧地區城鎮化水平作為因變量,用CZH表示。
產業集聚水平指標。出于數據可獲得性,我們選取區位商系數來衡量。區位熵指標主要是分析區域主導專業化部門的狀況,并根據區位熵Q值的大小來衡量其專門化率。本文選用產值為計算依據,其計算公式為:區位熵(LQ)=(某地區某行業產值/該地區總產值)/(全國某行業產值/全國全部行業總產值)。一般認為LQ大于1,說明產業集聚程度比較高。本文對行業沒有細分,直接用遼寧地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的區位商系數作為因變量,分別用FCY,SCY,TCY表示。
本文的樣本數據主要來自與遼寧省統計年鑒(1999~2013)和中國統計年鑒(1999~2013)。
我們選取產業集群對城鎮化水平的影響力模型:
CZH=C(1)*FCY+C(2)*SCY+C(3)*TCY+C(4)
2.計量分析
運用eviews6.0軟件對遼寧省的數據進行擬合,然后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異方差檢驗,序列相關性分析,單位根檢驗等。
得到回歸模型:
CZH=0.2595FCY+1.2639SCY+0.4604TCY-1.4690
為了驗證遼寧地區第二、三產業的產業集聚程度與城鎮化水平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我們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模型進行檢驗,檢驗的結果如下表:
3.結果分析
(1)通過之前的計量分析,我們設定的模型,通過了t檢驗,F檢驗以及D.W檢驗,可以知道得到的多元回歸方程符合實際分析的要求。而且通過對R2值的觀察直到方程的數據擬合度良好。
(2)觀察回歸方程的各項系數,我們可以得知,遼寧省第一、二、三產業的產業集聚情況都和該省的城鎮化水平呈現正相關的關系,且二三產業的系數都要大于第一產業。說明遼寧省的第二三產業與城鎮化的發展關聯度較強。而第一產業的相關系數比較小,說明第一產業與城鎮化的相關性比較弱。其中第二產業的集聚程度同城鎮化水平相關性最強。方程中SCY的系數達到了約1.26,也就是說按照我們模型的估計來算的話,遼寧地區第二產業的集聚程度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該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將會提高1.26個百分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城鎮化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對于遼寧省來講,第二產業的拉動力最強,第三產業稍微次之,第一產業最弱。
(3)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通過觀察上表的檢驗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在10%的置信水平下,遼寧省的第二三產業的集聚都是推動該省城鎮化水平提高的原因。而城鎮化的提高反過來又能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與產業再集聚。二者互相促進,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三、啟示
根據遼寧各地的特點,逐漸培育地方性配套的企業,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進遼寧省各個地區產業集群的壯大,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提高其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在增強遼寧省整體產業競爭力和效益的同時,增強產業集群對于城鄉勞動力的吸納能力,緩解就業壓力,促進遼寧城鎮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趙玉紅.遼寧城鎮化發展思路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2(07).
[2]韋佳培,龔慶秀.廣西產業集群與城鎮化實證分析[J].廣西輕工業,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