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雨 劉慧霞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面臨著雙重抉擇,總體來看,商業銀行財務總體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狀況,但是就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來看,機遇是大于挑戰的。財務會計作為銀行經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潛在的各種風險。而這種經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通過轉化經營方式等來使得風險消失,而只能是盡可能的規避以及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財會作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對于銀行經營完善以及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商業銀行;財會;規范化;有效措施
財務風險存在的前提條件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隨著金融市場的大門被打開,銀行也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企業內外部環境中有許多可控以及不可控的原因導致銀行財務風險,總體說來,財務活動本身及周圍環境的混亂是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的最大因素,而人們對財務環境的敏感性以及感知的滯后性都加劇了財務風險對銀行財務管理造成的風險。
一、造成財務會計面臨金融風險的原因
1.外部環境影響分析
商業銀行處于一個市場化的環境之中,企業財務面臨著諸如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法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與威脅。由于外部環境本身的復雜性及其難以預料性,企業很難透過管理或者銀行財務的分析來很好的察覺甚至提前感知這些外部環境帶來的風險,從而加大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難度。例如幾次大的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國作為開放性的商業市場和環境也多少遭受損失,給銀行財務帶來壞賬以及現金流的風險等。
2.內部環境影響分析
(1)會計權限不明
一些企業內部會計崗位職責制定形式化嚴重,雖然有較為全面而具體的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系,然而職責交叉的現象依然存在,導致銀行會計權限部門,不利于商業銀行動態的掌握各財會管理過程的狀態以及信息,使得銀行不能很好的滿足對商業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具體要求,從而給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造成風險。
(2)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比較淡薄
由于受我國高等教育專業限制的影響,其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形式,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相當強的專業素養,其業務素質與能力也有待提高。就其本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以及業務能力來看,還不能很好的適應我國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要求。在實際的銀行財務操作過程中,許多財務管理人員由于不能掌握大量的專業技能,尚不具備能夠預測以及抵抗風險的能力。而風險意識的缺乏,更加大了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
(3)內部財務控制薄弱
內部財務的監控對于保障銀行財務安全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對現金的管理不嚴格,漏洞頻出導致銀行資金周轉不靈活,引起資金的閑置或者緊缺,不能很好地為銀行財務現金體系提供便利。還有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只有建立起嚴密而完整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才能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管系統的高效率運行。然而中國現有大部分銀行財務機制中并沒有太多相應的監控系統,導致商業銀行內部財務制度松垮,不能真正起到對財務管理的監控制度,從而也就不能真正對風險進行正確的評估與預測。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樹立風險意識,對外部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敏感度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樹立風險意識,勇于承擔并善于分散風險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應該時刻關注本行業國內外金融動態,具體分析,有對外部環境迅速變化的敏感度和感知度。企業應立足于市場,建立應對風險的各項措施,懂得規避和轉化。同時提高銀行財務從業人員的風險防范以及應對工作。企業應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對對不斷變化內外部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從而建立和不斷完善本銀行的財務管理體系,以期能夠降低企業可能面對的財務風險。
2.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企業應該能夠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來應對各種可能的財務風險問題。應針對銀行的各具體財務實施項目進行分析,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具體到部門,科學的選擇適當地方式以及決策來促進科學化。保持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暢通籌資渠道。
3.加強管理模式,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必須加強銀行的財務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增強其守法意識,其次是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上的能力,增強其防范風險意識,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助銀行規避以及減少風險的發生以及危害程度。只有依靠財會人員的共同努力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狀況,規避風險,使銀行能夠在復雜的內外部金融環境的影響下持續發展。
“金融大鱷”索羅斯有句名言:“沒有風險就不能稱之為事業,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風險,給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面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只有抓好銀行財務的各個管理環節,使得財務管理過程更加平穩有序的運行,才可以對外界風險有清晰的認識以及準確的規避,從而銀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梁世震.加強會計內控管理的思考[J].合作金融,2003.
[2]張林.對我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分析團[J].金融博覽,2010.
[3]王偉.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實證比較[J].當代經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