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機構,其中的物流相關專業為物流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不僅僅使得我們可以更加具體地認知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而且也可以為物流企業的員工培訓提供啟發。
【關鍵詞】物流專業 ?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18-02
一、我國物流行業從業者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我國物流行業從業者在職業素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足:
從業者缺乏服務意識。目前我國物流從業者的整體素養普遍不高。我國快遞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期,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從業者服務意識不高。
員工流動性比較大,忠誠率低。物流從業者尤其是一線人員的普遍忠誠率不高。深入分析發現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只是暫時把它作為一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是因為一線員工的可替代性強,企業不重視培訓、激勵,故離職率很高。
實踐性技能不強。從調查來看,安徽省很少有企業的物流從業者能很好的使用現代物流設備和軟件,這嚴重影響了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心理素養差,不能很好的承受工作上的壓力。從物流從業者的員工的調查分析中我們發現,物流從業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自卑情緒、適應能力差、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欠缺。
二、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職業素養教育取得的成就
職業素養教育理念得到廣泛認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的服務和競爭意識已經幾乎遍及國民經濟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物流專業屬于服務行業,是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倉儲和顧客挖掘等多種行業交叉的新興行業。這就向高職院校及其畢業生提出了包括服務意識、技能和道德等職業素養的要求。高職院校也將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
職業素養教育的環境得到改善。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高職教育的政策環境持續改善,2006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更是在財政、政策上加大了對高職教育的支持,并鼓勵高職院校建設實踐、實訓基地,同時鼓勵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合作。同時,教師隊伍中擁有實踐經驗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和發展又進一步改善了高職院校包括物流專業在內的職業素養教育環境。
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目前,能夠提供綜合職業素養人才的高職院校越來越受企業的信賴,自身擁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物流專業畢業生也更受企業歡迎。這就促使更高職院校以及學生去關注職業素養的培養。眾多的高職院校將教學目標從原本單一的專業技能教育轉向職業素養教育。
三、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理念落后于實際需要。當前,高職院校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學校及教師都會鼓勵和支持學生去考取各種資格證,而對于知識的探索、實踐的反復操作、職業道德的培養、職業意識的塑造等則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不顧。那么,畢業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則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構建和完善職業素養。這不僅僅浪費了大量時光,更會影響從業者、物流企業乃至行業的市場表現。
師資隊伍不能滿足職業素養教育的需要。高職院校為了生存和發展首先注重的是規模的擴大,而對于教學質量則缺乏充分的重視。隨著高中畢業生高峰已過,高職教育逐漸步入“買方市場”,但是由于前一個階段遺留問題的影響,以及缺乏政策及資金的支持,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仍然缺乏合理的結構。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要達到年齡、知識、技能等層面的合理化,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職業素養教育的定位不能與時俱進。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屬于不同類型。高職教育首先應該是為社會提供技術性人才。但是,受“學優而仕”這一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之當前輕視專門人才的社會風氣的渲染,公眾對高職教育的定位就難免偏頗,而不是將其視作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要對本專業職業素養教育有一個精準的定位:就是要幫助學生通過本專業的學習,掌握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從而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復合型的物流人才。
職業素養教育的實施途徑不夠拓寬。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中,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通常都簡單地將職業技能等同于職業素養。在這種意識指導下,職業素養的實施途徑就受到限制了:課堂講授是主流,實習、實訓、獨自思考、團隊討論以及對抗競賽等形式流于形式甚至“三年不見蹤影”。
四、結語
物流行業的發展迎來了黃金發展期。擁有良好職業素養的人是當前和未來物流業的中流砥柱。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對行業的人才培養以及行業發展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王麗芳.安徽省物流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對外經貿,2013(1).
[2]余紹軍,吳向東,劉靈犀.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
[3]王明玉.長三角地區物流人才培養思路研究[J].物流科技,2009(10).
作者簡介:
羅群(1982-),女,漢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六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