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等
編者按:近十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對比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的基本要求,中國零部件企業還普遍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一些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試圖通過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并購,以獲得被并購方的優質資源來增強企業競爭力。本文以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年底在德國成功完成的股權交易為例,啟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通過對外并購走出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
中國汽車工業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民經濟名副其實的重要支柱產業,伴隨這一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對比國際典型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的基本要求,中國品牌零部件相當部分企業還遠不能滿足整車發展要求。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品牌零部件缺乏市場競爭力,并已因此嚴重影響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加快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已是刻不容緩。
近來我們欣喜地發現,一些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并購,以此獲得德國企業多年來在“專業聚焦,產品精深”戰略之上發展的中高端領域技術優勢、優質客戶資源、專業人才資源和中高端市場資源,用以增強企業在中國國內以至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成功構建全球配套供貨體系,豐富產品系列以與現有產品產生協同,不斷提高其海外業務份額,走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同時,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的股權投資也日益受到德國當地企業界和投資促進部門的歡迎,因為來自中國的股東為德國企業帶來了資金、穩定了就業、保證了技術研發投入,并且為產品擴展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機會。這一雙贏的結果已逐漸成為引起整個行業關注的重要現象,同時,中國政府逐步放寬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限制,這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德國的并購無疑起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這其中,包括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年底在德國成功完成的股權交易。通過收購位列全球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100強之一的德國KSPG AG持有的德國KS Aluminium-Technologie GmbH 50%的股權,并與KSPG AG在德國建立合資公司,華域汽車希望進一步抓住全球汽車行業調整發展契機,推動國際化戰略布局,形成其鑄鋁業務的全球配套供貨體系,并提高其汽車零部件輕量化應用技術;同時,將客戶擴展至保時捷、寶馬、戴姆勒和標志等歐系高端品牌,與其在國內的大眾、通用品牌形成互補。
雖然全球汽車產業的兼并重組被視為一劑良藥,但我們還需要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由于不同于中國的政治、商業和法律環境,中國汽車企業在德國并購的交易不僅涉及股權收購及合資的一般程序性問題,同時還需專門關注有關德國公司治理結構、工會與職工委員會、員工養老金、融資擔保、環保、知識產權、反壟斷等大量特殊問題,本文將主要圍繞我們協助中國企業在德國進行并購交易的一個實際案例,簡要概述中國企業在此類交易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由此產生的風險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幾年前,德國泰樂信律師事務所(以下稱“泰樂信”)受國內某知名民營企業的委托,協助其進行在德國的股權收購交易。從該企業處得知:兩個月前董事長已經來過德國,參觀過工廠并和標的企業的老板就收購51%的股權達成了共識,并且已簽訂意向書和保密協議。此后,中方委托了一家德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財務和法律盡職調查。因此,交給泰樂信的任務是在該盡職調查的基礎上起草收購協議和辦理相關手續。
我們仔細閱讀了法律盡職調查報告,發現該調查報告的內容完全是基于從法院商業登記簿獲得的注冊信息和與標的企業CEO的一次訪談。短短十幾頁的報告顯示標的企業是一家有著四十余年歷史的家族企業,目前的股東兼CEO為第二代,員工只有100多人,公司自有地產及廠房建筑,在銀行擁有相當數額的貸款額度,無法律糾紛,無違規現象,唯一注冊的知識產權是其商標,其余皆為技術秘密(“Know How”),結論是無顯著法律風險。我們對此提出了質疑。客戶聽從了我們的建議,將對標的企業進行法律方面的全面盡職調查,我們因此組建立了由公司法及并購、勞動法、合同法、環境法、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法等專業律師組成的團隊。
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我們發現了一系列的重大事項,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1)“幕后老板”對此次交易的話語權。一份已公證的內部協議中明確約定了:任何股權轉讓及收購協議需要得到該標的企業CEO的父親的提前同意。考慮到這份協議對交易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們建議首先終止該內部協議。(2)企業對內部個別員工的待遇約定存在多個對企業長期財務支出有影響的條款,同時懷疑該企業養老金計提不足。如果收購時買賣雙方僅以一些現有的財務報表作為收購價格評估的標準,則收購后中國企業真正需要支付給員工養老金以及其他支出數額將可能遠遠超過財務報表上顯示的金額,這將造成中國企業在收購后的額外經濟負擔。因此我們建議通過盡職調查查明實際經濟負擔,在交易買價中扣除。(3)技術秘密(“Know How”)的持有人是少數關鍵員工。很多調查表明,德國企業真正申請專利的并不多。原因是專利申請的過程需要把技術秘密公之于眾,所以很多德國企業是通過“技術秘密”的形式將這些技術信息保存在自己的企業中,即:保存在核心員工的腦子里。因此技術秘密可能隨著相關人員離開公司而流失,所以我們建議提前研究關鍵員工的挽留計劃。(4)歷史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德國在二戰期間遭受很多轟炸,對土壤、地下水造成很大傷害,同時因為其他汽油泄漏等原因,留下很多環境方面的隱患。德國對環境保護一直非常重視,如果原有被污染的土壤、地下水一旦被打開,可能造成企業巨額的環境修復或/及賠償義務。我們建議通過進一步的環保盡職調查查明可能的污染情況及可能的經濟負擔,或要求賣方提前進行清理;或在買價中扣除;或者需要在股權收購協議中明確賣方的或有賠償義務。
在對標的企業有了較全面了解并針對具體的問題以及可能的造成的風險提供全面的建議后,我們與客戶及客戶的其他方面的專業團隊進行討論,確定了以該中國企業的德國控股公司收購目標企業75%股權的交易架構,并就該交易的收購價格、收購方式、賣方的陳述及保證等方面向客戶提供了建議、起草交易文件并參與買賣雙方的多輪談判,談判的核心問題集中在了企業中期規劃和財務數字預測、收購后的融資方案、賣方應當承擔的保證、競業禁止、賣方作為小股東的權利和交易完成的前提條件等多個方面。期間,我們還協助該中國企業與本地銀行洽談收購后的融資條件、與標的公司的重要工作人員及企業職工委員會進行溝通等。
雙方就收購協議的所有問題均達成了共識后,按照德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轉讓必須經過公證程序才有效力,所以簽約儀式在德國的公證處舉行。其后根據雙方之前達成的交割協議,四周以后雙方再次在公證處見面,在雙方律師審查前提條件完全滿足的情況下,由雙方簽署交割協議,完成企業的交割,此次收購徹底完成。
(作者來自德國泰樂信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