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要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對策。同時,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認真聽課,提高課堂學習質(zhì)量。只有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才能取得好效果。
【關鍵詞】中學英語 ?課堂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99-01
隨著教育領域科技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課堂教學的改革正日益深入,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在信息變化迅速、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使學生學好、運用好英語,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我國近年來在英語教學方面,特別是在中學英語教學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是我們看到,當前英語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一、當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學手段落后。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主導課堂的現(xiàn)象,在中學英語課堂上仍是主流。再加上部分教師懶于應用簡筆畫和實物進行教學,致使教學手段原始落后,英語課堂毫無樂趣而言,英語學習成了很少一部分學生的任務,兩極分化在所難免,更談不上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英語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把語言當知識傳授,語法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從構(gòu)詞法到詞形變化,從句法結(jié)構(gòu)到句型轉(zhuǎn)換,從肢解語段到脫離語言環(huán)境的孤零零的單詞和短語記憶,毫無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氣息,教師講得枯躁乏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氣氛壓抑。
(二)師生關系不夠融洽。英語教學能否成功,除取決于教師基本素質(zhì)、教學技能之外,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樣顯得重要。部份教師或過于“師道尊嚴”,整天一幅嚴肅呆板的尊容,令學生感到莫名的壓抑,毫無參與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欲望;或過于苛刻學生,不能容忍學生語言實踐活動中出現(xiàn)的任何失誤,動輒批評,甚至嚴厲呵斥,諷刺挖苦,全然不顧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教師唱“獨角戲”,試想,沒有語言實踐,哪來的語言技能呢!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當一堂英語課結(jié)束以后,不僅學生不知道這節(jié)課究竟學到了什么,就連教師自己也講不清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究竟是什么。在《新目標英語》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只是將課本內(nèi)容一頁一頁地接著往下教,而對于整個Unit的重點、每一個Unit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個Unit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單個的Unit中各種語言材料和語言活動所圍繞的主題以及教學重點等方面的關注和研究,就顯得較為缺乏,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就導致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重點不突出的現(xiàn)象。
(四)教學評價機制偏離。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口頭交際是主渠道,聽說能力是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的目標。由于說的能力考查帶有很多主觀因素,如標準不易掌握,隨意性強等,其權(quán)威性及結(jié)果普遍遭到質(zhì)疑,或不被教師接受。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大多數(shù)學校,干脆放棄了對學生說的能力的考查。受錄音設備的制約,學生聽力測試要么應付,要么取消。聽說能力測試的滯后,帶來的直接結(jié)果是,教師忽視對學生口語的培養(yǎng)和學生對口語的不重視,學生的語感和用英語思維習慣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的指揮棒作用根深蒂固。考什么,講什么,學什么。
二、改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
(一)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添置和更新教學設備,提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需耗費大量資金,對處于義務教育學段的初中來講更是不易。但只要學校領導思想觀念到位,認識到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就完全有能力改變?nèi)S⒄Z教師一部錄音機、無掛圖、無投影儀的局面,逐步邁開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的步伐,告別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迎來多媒體英語教學的春天。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貼心人,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善于激勵他們。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的書,并教他們一些改善大腦記憶力的鍛煉方法。對差生,還要經(jīng)常讓他們有表現(xiàn)的機會,從而激發(fā)繼續(xù)向上的動力。學生進步了,對老師的感情也深了,表現(xiàn)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學活動得到良好開展。
(三)關注教學細節(jié),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課堂教學必須思考這三個問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這些目標是否可行?怎樣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學目標描述的應該是學生學的行為而不是教師教的行為,是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而不是學習過程,行為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了促進和幫助學生學;就必須了解學生,如學生的興趣、需要、現(xiàn)有水平等。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目標領域,不同的目標層次以及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應使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手段。
(四)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周期急劇縮短,知識總量呈幾何級增長,信息化融入社會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文明成果,新的觀念,新的思想,應接不暇。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師應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擠出些時間去吸納人類文明的新成果,并盡教師義務去傳播給學生。教師的學習一定要跳出“學習《教師用書》、只從參考資料中為學生選取練習題即為學習”的認識誤區(qū),通過各種媒體去接受最為前沿的教改信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相關學科的知識、網(wǎng)絡知識等,在展開深層次思考的基礎上,恰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