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堂 王麗
【摘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學校和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本文從推行有效教學的目的與意義入手,對有效教學的特征、影響有效教學的基本因素、有效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闡述實施有效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關鍵詞】有效教學 ?教學組織 ?教學管理 ?教學考核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80-01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而現今,“有效、高質、和諧”的教育理念還沒能被廣大教師真正內化,變成持續自覺的教學行為;很多教師還抱著“熟能生巧”的信條,靠“一磨二練”來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研究如何強化有效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有效教學的特征
“有效教學”這一概念首先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甚至可能是無效的,負效的。為此,可稱為“有效教學”,則必須具備以下特征:(1)教學目標有效—科學簡明;(2)教學容量有效—適量適度;(3)訓練定點有效—突出重點;(4)教學方式有效—選擇恰當;(5)教學過程有效—充分展開。
二、影響有效教學的基本因素
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投入的影響
學生投入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的因素。它包括學生的認知結構、智力類型、對科目的認知基礎,以及家庭影響、學習態度,這區別于教學中所激發的學習動機。
2.教學投入的影響
教學投入是師生投入在教學中的時間、精力和各種教育資源的總和。教學投入是教學的可變因素,也是調控教學的內在因素。
3.過程評價的影響
過程評價是建立在以學生個體為中心,以學習成長過程為平臺,將成長軌跡詳實記錄在個人評價的檔案里。學生對此都很在意,所以過程評價也就構成了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三、有效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樹立有效的教學意識,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樹立有效的教學意識。激發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真實、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情景,營造出具有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征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群體中存在的自我價值。
2.研究教與學關系,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兩大主體,教與學及其相互關系直接制約著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以保證充分發揮主體參與作用。所謂主體參與,主要的是要通過連續的、階梯式向前推進的參與性學習活動,以培養其發展創造能力。其推進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能科學地重組教材、設計教學,能否真正將受教育者置于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位置。這不是擺脫教師的指導作用,而是強調教師的科學指導作用(教師主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動腦,在探索中學習,實現有效教學的主體參與目標。
3.研究教學目標,強化學習“任務”目標意識
強化學習“任務”目標意識,就是要求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習“任務”目標進行,最大限度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制定學習“任務”目標,要遵循系統論、控制論的科學原理,整體把握,統籌安排,要在深刻掌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列出“任務”目標與專業技能知識關系,并把它們分解到每一項學習任務和每一個活動之中,形成專業“目標群”。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與目標和諧一致,通過與學生的雙向信息交流,統一協調教與學的矛盾關系,矯正內容與目標的偏差,以確保教學的各項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4.研究教學過程,注重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
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一是要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二要有利于學生智能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三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方法的現代化、科學化;四要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五要體現教學效益,實現少時低耗、高效優質。教法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教學目的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所以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要放在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上。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5.研究評價技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實踐證明正確評價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性學習的積極性,以利于有效教學目標實現。因此,首先要求教師要加強認識過程評價的重要性;另外要做好過程評價方案和計劃,以便有目標實施;三要記載好客觀的評價資料,以事實為依據增強評價的可信度;四更要在付諸實施中及時調整過程評價方案的偏差;已維護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只有這樣,才能提供給學習者、團隊、教師一個準確、合理、嚴謹、科學的評依據,才能使過程評價在有效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促進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有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2]
[2]田慧生.新課程中教師的發展[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