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文 石松林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基礎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入教師的成長,教師素質的發展已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而反思是小學語文教師自我發展和專業成長更快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是小學語文教師職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自我成長的加速器。
【關鍵詞】反思 ?小學語文教師 ?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69-02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基礎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入教師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好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讓自身的專業成長?讓教師成長更快的有效途徑是什么?我認為勤記多反思,會讓教師成長更快。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學反思?其次是了解在教學反思中促進了我們的哪些發展?最后再進一步明確教學反思是讓自身專業成長更快的有效途徑,即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什么是教學反思?通俗地說,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新課程改革提倡每一位教師都要學會自我反思,都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師。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又怎會盡快成長起來呢?反思成為教師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紐帶,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二、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反思過程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輕松快樂的老師。兒童和教師的趣味快樂是自己內心的體驗,我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常常聯系到批判自己的教育行為,批判自己的惰性,多問自己教育行為是否轉變了,課堂教學中實施了什么策略。
(一)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教學后的反思最好在短期內進行,把課堂未及時發現的、學生在知識生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記錄下來,為后續的教學做好準備。“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教學反思是小學語文教師的細節,細節代表著經驗。成長源于靈感,課堂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靈感,教師應該通過反思,捕捉這些“火花”,日積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反思促進思考更深刻、學習更深入
寫好教學反思,能促進我們思考更深刻,這是因為時間久了大腦會遺忘。寫教學反思,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地的表述。寫教學反思,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得深刻一點的需求,也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三)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寫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因為積累的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人,正如有的同學說的那樣:“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其實教師的教學反思也是如此。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三、教師須教思相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而人的大部分的知識是從書本上獲取的。會讀書才能讓人覺得你不愧是良師和益友。讀書不思考,不摘抄,就不會留下記憶,積累和沉淀。
(一)寫教學成功與不足
教學反思還應側重于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比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的目標、學生對本節課興趣很濃;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精彩;簡潔分明的板書;媒體教學運用自如等等。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有助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不同,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總會有讓學生不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板書的設計等方面。 ? (二)寫教學效果和改進措施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后反思要做到“當堂反思”。即上完課后要對本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還沒有消化,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對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達到教思相長的效果。
綜上所述, 教學反思被視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重要因素。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對自身活動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在實踐、反思、總結這條途徑中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