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周等



摘 要 對28份澳洲堅果種質果皮的粗蛋白、可溶性總糖、單寧以及8種礦質元素(P、K、Ca、Mg、Zn、Cu、Fe、Mn)等內含物的含量進行了測定與研究。結果表明:澳洲堅果果皮內含物含量在不同種質之間變化較大,變異系數在15.75%~48.33%之間,變異幅度以可溶性總糖含量最大、Ca含量最小;除Fe、Cu元素外,其它6種礦質元素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聚類分析將28份種質分成4個具不同內含物含量特點的類群。
關鍵詞 澳洲堅果;果皮內含物;變異;相關性;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64.9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total soluble sugar,tannin and eight mineral elements(P,K,Ca,Mg,Zn,Cu,Fe and Mn)in husks of 28 macadami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measured and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bstances contents in macadamia husk had a large variation among all tested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15.75%~48.33%. The variation range in the content of total soluble sugar was the widest,while that in Ca was the narrowest. Excluding Fe and Cu,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other six miner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28 macadami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tances content.
Key words Macadamia; Husk substances; Variation; Correlation;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5.03.016
澳洲堅果(Macadamia spp.)原產澳大利亞,是山龍眼科(Proteaceae)澳洲堅果屬(Macadamia F. Mull)常綠喬木果樹,其種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礦質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等,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被譽為世界“堅果之王”。 近年來,澳洲堅果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倍增。作為一種新興的高檔堅果類果樹,澳洲堅果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重視。而在的中國云南、廣西、廣東等省(區),澳洲堅果也已廣泛種植,其種植面積和產量迅速增加。
澳洲堅果果實主要是由果皮、種殼和種仁所組成,其初加工的主要副產物是果皮與種殼,其中果皮約占果實鮮重的1/2,種殼則約占帶殼果干重的2/3。近年來,國內外對澳洲堅果種仁的營養成份[1-4]及其保健價值[5-6]和種殼的功能性組分[7-9]及其開發利用[10-12]等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雖然張明楷[13]等人對6個澳洲堅果品種的果皮粗蛋白、可溶性糖及單寧含量的差異情況做了簡單報道,但涉及的種質數量相對較少,分析形式也較單一。因此,有必要在擴大種質資源數量的前提下,對澳洲堅果種質果皮內含物含量進行較詳細的分析,進而了解各內含物含量在不同種質果皮間的差異與聯系,同時也為澳洲堅果果皮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為2009~2010年采自廣東省湛江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澳洲堅果種質資源圃內28份種質2 a的正常成熟果實的新鮮果皮。這28份澳洲堅果種質包括引進品種H2、O.C.、DAD、NG18、Yonik、Winks、Own Venture、B3/74、HAES246、HAES333、HAES344、HAES695、HAES783、HAES788、HAES814、HAES922、特殊種和自選品種南亞1號、南亞2號、南亞3號以及自選優株A、B、D、10、24、74、114、116。將果皮殺青后于60 ℃烘干,再粉碎至80目以備測。
1.2 方法
1.2.1 粗蛋白含量測定 采用凱氏定氮法[14]測定粗蛋白含量。
1.2.2 可溶性糖含量測定 采用蒽酮比色法[15]測定可溶性糖含量。
1.2.3 單寧含量測定 采用Folin-Denis法[16]測定單寧含量。
1.2.4 礦質元素含量測定 P含量采用鉬銻抗顯色法測定,K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Ca、Mg、Zn、Cu、Fe、Mn的含量應用原子吸收光譜儀(型號:PE AA-700)進行測定[14]。
1.3 數據統計分析
數據均采用測定結果的平均值,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皮內含物含量
對28份澳洲堅果種質果皮的內含物(粗蛋白、可溶性糖、單寧及礦質元素)含量進行了測定與分析,結果表明,各內含物含量在供試種質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表1)。供試種質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種質是引進品種‘B4/74,為10.01%,而自選優株‘10的粗蛋白含量最低,為2.72%;與粗蛋白含量相反,引進品種‘B4/74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僅為0.41%,而自選優株‘10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為5.69%;單寧含量以自選品種‘南亞2號最高,為2.16%,自選優株‘74含量最低,為1.06%。
8種礦質元素中,P、K、Ca、Mg為常量元素,Fe、Mn、Cu、Zn則為微量元素。按28份種質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常量元素依次為K>Ca>Mg>P,微量元素依次為Mn>Fe>Cu>Zn(表2)。于供試種質中,引進品種‘B3/74的P含量最高,為0.140%,而P含量最低的種質為自選優株‘D(0.035%),二者之間相差3倍;K含量在引進品種‘Winks的果皮中最高,為2.469%,而K含量最低的是引進品種‘HAES333(1.406%);果皮中Ca、Mg、Fe含量最高的種質分別是自選優株‘10(0.169%)、自選品種‘南亞2號(0.117%)和引進品種‘O.C.(189.47 mg/kg),分別約是其含量最低的引進品種‘HAES783(0.089%)、自選優株‘116(0.050%)與引進品種‘HAES695(79.92 mg/kg)的2倍;Mn、Cu、Zn含量最高者各自是自選優株‘10(199.22 mg/kg)、引進品種‘Own
Venture(58.63 mg/kg)與‘Yonik(33.86 mg/kg),分別約是Mn含量最低的自選優株‘24(58.23 mg/kg)與Cu、Zn含量均最低的自選優株‘A的3倍(表1)。
2.2 果皮內含物含量的變異分析
澳洲堅果28份種質果皮的11種內含物含量的變異情況見表2。結果表明,果皮可溶性總糖含量的變異系數最大,為48.33%;P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變異系數次之,分別為35.23%和29.06%;Ca含量的變異系數最小,為15.75%。這說明果皮內含物含量在種質間存在較豐富的差異。
2.3 果皮礦質元素含量的相關分析
對澳洲堅果28份種質果皮的礦質元素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Mn元素與K元素呈顯著負相關,與P元素則呈極顯著負相關,但與Ca、Mg元素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P元素與K元素呈極顯著正相關,Zn元素與K元素則呈顯著正相關,但Fe、Cu元素與其它礦質元素之間無顯著性相關性。
2.4 果皮內含物含量的聚類分析
由上述結果可知,果皮各內含物在不同種質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異質性,故將果皮的11種內含物含量經過Z分數標準化處理后,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和類間平均連鎖法對28份澳洲堅果種質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見圖1。如圖1所示,供試種質在閾值為17時可被劃分為4個類群,即Ⅰ、Ⅱ、Ⅲ和Ⅳ類。結合4類種質果皮的內含物平均含量(表4)可知,I類包括Yonik等7份種質,主要表現為P、K、Zn的含量高,分別達0.086%、2.118%和22.25 mg/kg,而Ca、Mg、Mn、Fe的含量低;II類包括自選優株‘A等5份種質,其特點主要是可溶性總糖與單寧的含量高,分別為3.21%和2.04%,而Ca、Cu的含量低;III類包括‘HAES246等8份種質,主要表現為粗蛋白與Fe的含量高,分別是7.47%與148.86 mg/kg,而可溶性總糖、單寧與Mg 的含量低;IV類包括‘NG18等8份種質,主要特點是Ca、Mg、Mn、Cu的含量高,分別為0.130%、0.084%、167.00 mg/kg與43.13 mg/kg、而粗蛋白、P、K、Zn的含量低。
3 討論與結論
澳洲堅果果皮是澳洲堅果初加工后遺留的副產物,幾乎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前人研究表明,澳洲堅果果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溶性總糖與單寧[13],但其僅對少量種質進行了簡單測定與分析,尚未有更深入的系統分析。本研究對在同一種質圃內選取的28份澳洲堅果種質正常成熟果實的新鮮果皮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各種質果皮內含物含量差異較大。就果皮中粗蛋白、可溶性總糖和單寧的含量而言,大部分種質果皮的粗蛋白含量介于5.00%~7.00%、可溶性總糖含量介于1.00%~3.00%、單寧含量介于1.80%~2.20%。供試種質中,以自選品種‘南亞 2號的綜合表現最好,其粗蛋白、可溶性總糖與單寧含量分別為9.21%、3.70%與2.16%,明顯高于其它大多數種質的含量,這與張明楷[13]等人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通過變異分析表明,澳洲堅果果皮內11種內含物含量的變異系數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以可溶性總糖與P元素的變異系數較大,說明這兩種內含物含量在澳洲堅果種質內存在較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可為篩選種質果皮進行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礦質元素是果實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和品質提高的物質基礎。因此,無論是大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它們對果皮生長發育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4種常量元素與4種微量元素在供試種質果皮內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分別為K>Ca>Mg>P與Mn>Fe>Cu>Zn,其中K含量高出Ca、Mg、P含量達15~26倍,Mn、Fe含量則高出Cu、Zn含量達3~5倍,分別成為果皮內較為主要的常量與微量礦質元素。與前人所報道的成熟澳洲堅果的種殼[8]及果仁[17-18]礦質營養相比較,本研究中的果皮K、Mn及Fe含量均明顯高于種殼及果仁。對其它堅果類樹種核桃的果皮礦質元素含量分析也指出,成熟期果皮中的K含量顯著高于其它礦質元素的含量,也顯著高于種仁和種殼中的K含量[19]。這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同時也說明K元素可能是木本堅果果皮內積累最豐富的礦質元素。然而,有些礦質元素在個別種質果皮中表現較為突出,如‘B3/74的P、K、Fe、Zn含量均較高,自選優株‘A的Mg、Cu、Zn含量均較低。本研究通過分析各種質果皮礦質元素含量的差異,有助于了解各種質果皮礦質元素的吸收特性,對各種質果皮的合理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果皮礦質元素的吸收與積累狀況受到各礦質元素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通過運用相關性分析,得出澳洲堅果果皮各礦質元素之間的相關性,可為澳洲堅果果皮礦質元素的利用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Fe、Cu元素含量與其它礦質元素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其它6種礦質元素之間卻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這表明除Fe、Cu元素外澳洲堅果果皮的其它礦質元素之間存在明顯的相互促進或者相互消長的關系,也從側面說明果皮Fe、Cu元素含量不受其它6種礦質元素的影響。
根據果皮內含物含量對供試澳洲堅果種質進行聚類分析,可明確澳洲堅果種質資源類型。本研究中,聚類分析結果將28份澳洲堅果種質分成了4類,并對每類種質果皮的內含物含量進行統計分析,明確了每類種質果皮的內含物含量特點。因此,在開發澳洲堅果果皮資源時,應根據利用目標來篩選相應的澳洲堅果種質類型。另外,還應該對澳洲堅果果皮的內含物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諸如纖維素、抗氧化活性物質等,為澳洲堅果果皮的開發利用提供更好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Maguire L S, O'Connor T P, O'Brien N M. Fatty acid profile, tocopherol, squalene and phytosterol content of walnuts, almonds, peanuts, hazelnuts and the macadamia nu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4, 55(3): 171-178.
[2] Venkatachalam M, Sathe S K.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lected edible nut seed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 54: 4 705-4 714.
[3] 杜麗清, 鄒明宏, 曾 輝, 等. 澳洲堅果果仁營養成分分析[J]. 營養學報, 2010, (1): 95-96.
[4] 楊為海, 張明楷, 鄒明宏, 等. 澳洲堅果不同種質果仁粗脂肪及脂肪酸成分的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12, 33(7): 1 297-1 302.
[5] Curb J D, Wergowske G, Dobbs J C, et al. Serum lipid effects of high-monounsaturated fat diet based on macadamia nuts[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 160(8): 1 154-1 158.
[6] Garg M L, Blake R J, Wills R B. Macadamia nut consumption lowers plasma total and LDL cholesterol levels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men[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3, 133(4): 1 060-1 063.
[7] 石 柳, 王金華, 熊 智, 等. 澳洲堅果殼中纖維素和木質素成分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 2009, 48(11): 2 846-2 849.
[8] 楊為海, 張明楷, 曾 輝, 等. 澳洲堅果種殼礦質元素含量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11, 50(23): 4 958-4 961.
[9] 蘆燕玲, 李亮星, 魏 杰, 等. 氣質聯用法分析澳洲堅果殼的揮發性成分[J].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12, 24(3): 433-436.
[10] 寧 平, 楊月紅, 彭金輝, 等. 澳洲堅果殼活性炭制備的熱解特性研究[J]. 林產化學與工業, 2006, 26(4): 6l-64.
[11] 陳 玲, 孫 浩, 繆福俊, 等. 澳洲堅果殼濾料的制備與過濾性能的研究[J]. 吉林農業C版, 2011, 5: 134-135.
[12] 劉曉芳, 劉滿紅, 張曉梅, 等. 澳洲堅果殼活性炭對Cr(VI)的吸附性能[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21(3): 178-181.
[13] 張明楷, 楊為海, 曾 輝, 等. 澳洲堅果果皮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分析[J]. 熱帶農業科學, 2011, 31(5): 73-75.
[14] 魯如坤.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00.
[15]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6] 李學強, 李秀珍, 張國海. 溶劑法提取歐李果皮中單寧的工藝參數優化[J]. 雅安: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 462-465.
[17] Moodley R, Kindness A, Jonnalagadda S B.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dible nuts(almond, brazil, pecan, macadamia and walnut)consumed in southern Afric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 2007, 42: 585-591.
[18] Moodley R, Kindness A, Jonnalagadda S B.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dible macadamia nuts(Macadamia integrifolia)and impact of soil qualit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07, 42: 2 097-2 104.
[19] 史永江, 楊少輝, 張志華, 等.核桃果實發育過程中果皮和果仁中礦質元素含量的變化[J].河北林果研究, 2007, 22(2): 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