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嵐
【摘要】古箏作品演奏中的技巧運用十分重要,本文對技巧的運用的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和說明,分析了各技巧的運用要點和時機選擇,探討了如何巧妙的運用技巧來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升美感,最終提升古箏演奏水平。
【關鍵詞】古箏;演奏;技巧;運用
古箏作品演奏中的技巧運用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即觸弦技巧、指法技巧、呼吸技巧、肢體運用技巧。掌握并運用好演奏技巧的方法,演奏者才能在古箏演奏巾創造出優美的音色,充分表現音樂的內容,使音樂富有生氣和活力。
一、觸弦技巧
觸弦,即古箏演奏時義甲與琴弦的接觸。掌握正確的觸弦技巧對把握演奏音色至關重要。止確的演奏技巧,首先需要演奏者從手指、手臂、肩膀以及整個身體和心理要保持自然松弛的狀態。但是松弛不等于松懈垮塌,要在松弛的狀態下身心和思想保持集中、專注和投入。然后控制協調肩膀、手臂、手指、指尖以及全身的力量,讓手指隨重力的下落瞬間將力量在指尖上爆發。最后完成手臂回落動作,并在回落過程中回到最初松弛的狀態。這種“松弛——緊張一一松弛”狀態的轉換是觸弦技巧的基本要領,演奏者要學會控制手指和身體機能在兩種狀態之問的轉換,學會收放自如,從而實現較為完美的演奏。
古箏演奏時的基本發力點在指尖,找準適合表現樂曲最好音色的觸弦點,演奏出結實、網潤、清晰、富有彈性的聲音。并且要根據不同樂曲,不同風格的需要,及時調整手指力度,及演奏技法,也是把握和表現古箏音色的關鍵因素。例如:演奏河南傳統箏曲《漢江韻》,需要硬朗、剛健的音色,手指的用力部位應放在掌關節,這樣彈出的音才剛勁有力;再如演奏客家箏曲《蕉窗夜雨》時,則需要古樸,淡雅的音色。這時手指的發力點應放在手指指尖小關節,減小力度,表現細膩清秀的音色。而在表現輕柔、空曠、朦朧的音響效果時,又如演奏現代作品《楓橋夜泊》的慢板時,則需要移動觸弦點在離岳山4厘米左右的琴弦位置上演奏。
此外,培養良好的內心音色,對止確掌握觸弦技巧也有很大幫助,內心音色是演奏實踐中把握音色的向導,有了內心音色才能有標準去衡量實際演奏音色。因此,止確掌握觸弦技巧,加強內心音色的培養,對提高演奏藝術是非常重要的。
二、演奏技法
在我國民族器樂藝術領域中,古箏藝術能獲得今天享有的重要地位,除了她自身具有的優美音色與獨特韻味之外,豐富多變的演奏技法也是增添古箏演奏藝術魅力的重要法寶。
建國以前,古箏演奏主要以右手的彈奏為主,左手為輔的演奏方式。基本指法有“勾”“托”“抹”“劈”“摘”,以及“連托”、“連抹”、“連劈”、“連勾”、“刮奏”,還有“大撮”、“小撮”、等右手雙指演奏技法。左手則以“按”、“吟”、“滑”、“揉”、“顫”等指法為主。在傳統古箏演奏技法中,還有一些具有鮮明流派風格的技法,例如山東流派的“花指”,河南流派的“倒剔止打”等等。
建國以后,古箏藝術逐漸發展,又有很多新技法的出現。首先應該提劍的就是1965年巾趙玉齋先生創作的箏曲《慶豐年》,這首作品為古箏演奏技法的創新開辟新的道路。在這首樂曲中大膽的嘗試了左右手雙手彈奏的演奏技巧,打破了傳統古箏單手演奏的慣例,使左手也運用到了與右手同樣彈奏的演奏技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又出現了例如輪指、多指搖、左手搖、快速指序等新指法。
新指法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演奏的難度。練習時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技巧彈奏方式,多次練習,彈奏時注意肌肉的感覺,不可一直持續緊張的狀態,保持放松,做到伸展自如。同時盡可能的減輕思想負擔,保持輕松的心情,因為思想上的壓力同樣也會造成肌肉緊張。如果在練習時感覺到肌肉的緊張,那就放慢速度練習,放松肌肉,在演奏準確和肌肉放松的前提下,逐漸提高速度。
新的演奏技法為古箏藝術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保持了這一傳統藝術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為古箏藝術繁榮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呼吸技巧
在器樂演奏巾,呼吸技巧運用是否得當往往影響劍旋律是否流暢,律動是否有規律,樂句是否清晰等許多方面的問題。呼吸似乎聽起來很容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在器樂演奏巾控制呼吸則是一門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技巧。
古箏演奏時的呼吸,需以雙腿作為支撐點,以丹田為出發點,使氣息經過身體、手臂,流向指尖,帶動身體起伏,最后再收回到丹田的過程。在音樂開始前運氣,由內而外、穩健而自如的將呼吸帶入音樂,將音樂融入呼吸,至到音樂結束。
同時呼吸技巧的運用需要根據節奏、樂曲情感和旋律的變化而改變,假如是較大起伏的,速度較快的旋律,此時呼吸應當隨著節奏快慢的變化而變化,如旋律由弱漸強,呼吸也需要逐漸加強,最強呼吸時能感覺到由身體里激發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給呼吸以堅強的支撐感,使得演奏剛強扎實有力;若是舒緩平和的旋律,呼吸則應當緩慢平穩地進行,并以均勻平穩的呼吸推動著旋律略有波動的起伏,以一種心平氣和的狀態將旋律慢慢展開;在演奏快速的時候,我們要控制勻速呼吸,切匆急促加快。如果呼吸不均勻,不協調,則很容易造成心慌,造成障礙,影響演奏。
四、肢體技巧
古箏演奏藝術是聲音、動作、視覺、舞臺的綜合表演藝術。除了演奏技巧外,需要演奏者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能力,即舞臺視覺藝術。首先要求演奏者在日常的練琴過程巾注意自身的體態美,形成良好的氣質習慣,習慣成自然,以便在舞臺表演時能夠保持端莊、大方的姿態。其次,要注意面部表情、手臂、肢體的動作與音樂協調,不要過分夸張。例如音樂情緒低沉時,面部表情則凝重而莊嚴,肢體運動需要穩重,不張揚;音樂活潑歡快時,面部表情則輕松而愉悅,肢體可根據音樂的節奏稍有起伏;音樂情緒激動時,旋律往往以快速節奏為主,此時身體應保持相對穩定,切勿因動作幅度過大而導致彈奏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