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中介最近的日子很不好過——國務院減負辦:重點治理“紅頂中介”,斬斷向企業亂收費的黑手;環保部:“紅頂中介”2016年底前全部脫鉤;住建部:堅決杜絕借機關簡政放權搞“紅頂中介”……
“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坊間的戲謔之語,不難窺見“紅頂中介”的亂象之弊。按常理而言,中介組織介于政府、社會和個人之間,理當成為獨立自主、公平公正的市場監管者。然而,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推進,中介事項卻有增無減,服務亂、收費高、壟斷化愈發飽受詬病。
紅頂中介究竟有何通天本事,敢如此任性妄為?歸根結底不過兩點:一是部分中介本就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大刀闊斧之下,中介換個“馬甲”,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另一種則是在放權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腐敗溫床,一些部門不愿意把權力真正放下,直接成立或者指派中介結構承接下放權力,“借尸還魂”一番,不過是繼續操縱審批權限謀利。
因此,只有徹底摘除“紅頂中介”的“頂戴”,還原其市場化的本來面目,簡政放權紅利才不會被蠶食。
(人民網2015.5.19 江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