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喬治·克拉姆是美國20、21世紀最有創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廣受關注,非常地富有影響力?!洞笥钪妗纷鳛槠渲匾拇碜?,具有獨特的音樂意義和藝術價值。文章以第一首《原始的聲音》為例,從鋼琴演奏的角度簡要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喬治·克拉姆;大宇宙第一卷;原始的聲音;鋼琴演奏法
第一次聽到《大宇宙I》的音響資料時,最大的感覺就是新奇,雖然學習了多年的鋼琴演奏,不過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有新意的譜子,音樂非常地吸引人,也非常地有研究價值。
喬治·克拉姆是美國20、21世紀最有創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廣受關注,非常地富有影響力。其創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模仿他人作品為主,例如模仿巴赫寫出的《大提琴奏鳴曲》等;第二階段,開始對聲音的描述極為關注,代表作品有受到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成功啟發的《四個月亮之夜》等;第三階段,是他創作的成熟時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音色、音響、節奏、曲式、配器、織體、音高材料、演奏法方面都有不俗的創意,寫出了許多驚世作品《鯨魚之聲》等?!洞笥钪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大宇宙I》根據衍生出十二星座的黃道十二宮寫成,因此十二首樂曲各代表其中一個星座。下面我將從鋼琴演奏的角度談談對其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第一首名為原始的聲音,象征巨蟹座?!霸肌辈粌H說的是這首樂曲的音色,還有創作手法加入了數學中質數的概念。質數指的是只能被1或本身整除的數字,代表著開始、基礎、簡單的聲音形象,例如2、3、5、7、11、13等等。樂曲為帶有引子與結尾的兩句單樂段,Intro+A+A′+Coda。開篇術語Darkly mysterious概括了整首樂曲的基調即為神秘的、黑暗的,從頭至尾幾乎全部在低音譜表上完成。樂曲共有七個不同的動機組成,首先是從極容易引起好奇的pppp開始,連續七對向上的三和弦,雙手交替進行,左手為右手的裝飾音,右手長音二分音符,已經在上面被標注出要求演奏三秒的時間,為了控制住音量的低沉,左腳的弱音踏板踩下,右腳的制音踏板也要全部踩下去,在譜面上標注為PIII、PI(hold down throughout)。
第二動機從指尖在琴弦上1秒鐘慢慢地撥奏開始,利用制音踏板將聲音延留大約七秒鐘。緊跟著是兩個動機的再現,與第一次出現時略有不同,第一動機雙手互換了音高結構。第二動機加入了一條非常輕的放置在低音琴弦上的金屬鏈,左手用拇指指甲快速地撥奏琴弦,要求鏈子在撥奏中精確地擊打琴弦,同時放掉左腳的弱音踏板,放出音量,達到ffz的強度。譜子上標注的VIBR是要求琴弦一直顫動,這是這個術語第一次出現,一定要注意。這里跟第二動機第一次出現時幾乎聽不到的音量,做出了巨大的對比,引起聽眾的注意,借此來到了樂曲的主要部分。
主要部分開始時的第三動機左手2+2+3的七個和弦中,在第二個和弦后面有右手低八度的指尖撥奏琴弦,也是要求琴弦要一直震動,聲音始終控制在pp中,右腳的制音踏板要一直踩住。跟著出現的是右手在琴鍵上五組三連音彈奏的第四動機,有明顯的pp到ff再回到pp的漸強和漸弱的變化,音符上方的+表示要用左手在距離琴弦尾端一英寸的地方用手指減弱它的聲音,使其變得柔和,此處的音色非常特別,耐人尋味。之后兩次再現了第三、第四動機。
第五動機實際上是從第三動機的和聲變化而來的,以類似震音的方式快速演奏七連音。持續快速的跑動后呈現出了第六動機,雙手同步的波浪形平行全音階,整體的音量從pp到ff。一組十個六十四分音符的時值相當于一個八分音符的長短,連續四組,最后為一組十一個音符的變化形式。最后一個出現的新材料為大約七秒鐘的雙手同步震音,從ppp到fff的音量變化,極富有戲劇性,感覺上像第六動機的延伸,同時也是A段的結束,至此全曲的七個動機已經全部展現出來。
第二頁的A裝飾變化再現了第三、第四、第六和第七動機。第三動機的音符時值由長變短,音樂緊張感增加。第四動機則在三連音前面加上了一個倚音,演奏法也有所不同,由原來的加號變成了空心的圓圈,這在傳統的記譜里是看不到的,它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時輕輕地觸摸琴弦的中間,這樣來產生部分的和聲。之后又在第四動機的尾部加了雙手同步的顫音,要注意演奏出七個音、五個音、七個音的組合結構。第七動機的震音由原來的七秒鐘加到了十三秒鐘,預示著音樂最后的釋放。
樂曲的最后是音量達到ffff的尾聲,右手拇指指甲撥弦加彈奏后,有大約五秒鐘的空拍,這里需要提示的是休止符也是非常重要的節奏型,千萬不能把它忽略掉。接著出現了依舊帶有倚音的第四動機,fz開始,之后重復p到f再回到pp的音量對比,只是第四、第五組三連音要稍稍漸慢,然后緩緩地休息五秒鐘。最后的最后是一個十三秒的指尖撥弦,同時要準確地移走這首曲子中產生新音色的金屬鏈。
全部演奏下來可以發現,整首樂曲是沒有節拍記號和小節線的。乍一看,會覺得這樣的記譜方式有些混亂,可仔細研究下來,發現其中不乏規律,分析出曲式結構和七個動機形式后再看譜子,就比較清晰明了了。整首曲子的注釋也是非常的詳細,對于音色和演奏法,都描述地很到位,可以看出現代作曲家在樂曲的演奏手法上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他們希望演奏者按照其規范的演奏方法達到其預期的音樂效果,以便最好地展現樂曲的音樂情感和魅力。
作者簡介:趙笑研,沈陽音樂學院鋼琴系鋼琴演奏專業文學碩士研究生在讀,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2014年被評為沈陽市優秀研究生。曾獲第十八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香港決賽貝多芬奏鳴曲組二等獎,中韓國際藝術節韓國總決賽鋼琴青年專業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