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靚
【摘要】所謂音樂教育是在幼兒參與實踐活動中進行的,以音樂藝術為基礎的一種教育。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正因如此,我們應當對幼兒的音樂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使幼兒的情緒在音樂教育中得到愉悅,快樂得到升華。本文系統的闡述了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旨在進一步提高音樂教育水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音樂教育;歌唱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還在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以及創造力沒有得到重視。[1]因此,對音樂教育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必須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靈活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幼兒打造一堂堂生動有趣的音樂課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改革音樂教育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前提,只有興趣水平提升上來,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才能夠調動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模式的作用,將美術、游戲、故事等諸多表現形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為幼兒學習音樂創造出良好的情景,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以《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為例,教師在教授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個舞蹈,使幼兒在邊學邊跳的過程中,學會唱歌,學會跳舞。這樣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極大的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2]
二、創新教學形式,使幼兒愛上音樂
幼兒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引導幼兒反復的學唱一首歌曲,那么勢必會引起幼兒的反感,長此以往,甚至會使幼兒喪失掉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一方面要教會幼兒唱歌,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總的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為獨唱、領唱與齊唱、接唱、對唱、輪唱、合唱、表演唱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逐一的嘗試這些方法,在絕大多數幼兒都能夠掌握這些方法,并能夠有效使用后,由幼兒自由的選擇和設計這些歌唱形式。[3]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指導幼兒模仿、學習各種演唱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兩只老虎》這首歌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積極鼓勵幼兒設計演唱形式,如果幼兒所設計的演唱形式存在沖突,那么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定的建議,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幼兒在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啟發引導,使幼兒掌握演唱技巧
由于幼兒年齡小,所以缺乏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這就導致幼兒在演唱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將音樂自身的美感唱出來,而是聲嘶力竭的喊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的引導幼兒學會靈活的應用演唱技巧,將音樂中的快慢、強弱等節奏充分體現出來。例如,在演唱高興的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活潑和歡快的語氣進行歌唱,在演唱抒情的歌曲的時候,可以用柔和和連貫的歌曲進行演唱。反復進行這種練習,可以使幼兒充分的體會到音樂所呈現的情感,并從中獲得教育。[4]
四、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歌曲節奏
由于幼兒年齡相對較小,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反復的引導學生唱同一首歌,那么勢必會使幼兒產生反感,長此以往,幼兒還會對歌曲喪失掉興趣。歌曲是由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等多種特性組成的,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當中去,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設置成三個層次,一是,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二是,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三是,運用歌詞訓練歌曲節奏。[5]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著重重視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促進幼兒節奏感的提高。
四、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分享幼兒的快樂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幼兒歌唱方面的技能技巧,還要提高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所謂的創造美并不是要摒棄模仿,而是要將模仿作為幼兒學習音樂的一種方式,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創新,學會思考,并獨立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現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歌曲,絕大多數都具備較強的開放性,這些歌曲能夠給孩子留有充足的創編余地,這種選擇歌曲的方式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對于幼兒的創造行為,教師應當對其予以鼓勵,并為其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積極鼓勵幼兒去嘗試,去實踐。
五、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方法,讓孩子快樂地歌唱
幼兒所參與的音樂活動具有較強的游戲傾向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歌曲、舞蹈以及音樂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將自己的感情同歌曲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靈活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在音樂中融入一些樂器,也可以加進去一些簡單的動作,將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引發幼兒的聯想,提升幼兒的想象力。例如歌曲《三輪車》,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拍手或是跺腳的動作在歌曲當中,或是引導學生利用一些簡單的樂器給歌曲伴奏,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創編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能夠充滿成就感,能夠樹立自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幼兒營造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環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將自己心中的歌曲唱出來,唱出理想,唱出未來,唱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最純真天籟之音。
參考文獻
[1]許鴻.幼兒藝術教育[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2004.
[2]曹理 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