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摘要】在大力發展新農村經濟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這是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轉變。音樂文化作為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但在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與窘境,本文著重通過對孝感音樂文化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望本文的相關闡述能有效推動基層文化建設。
【關鍵詞】音樂文化;新農村文化建設;原因分析
一、孝感新農村建設音樂文化發展現狀
當前孝感市農村地區人數大約有83萬人左右,其中包括12個鄉鎮、486個自然村,可以說,孝感新農村建設的面廣、任務重、涉及人數占全市人口總數比例大。目前孝感市新農村文化建設主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發展,通過對農村基層文化陣地的建設,將全市劃分成不同的文化發展區域,著力發展鄉鎮一級的文化站和村一級的文化活動室,試圖將這些文化站和活動室打造成孝感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樞紐。
二、孝感新農村建設中音樂文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新農村音樂文化設施不足
縱觀孝感新農村的發展,各項生活設施都已經逐步完善起來,但是新農村的音樂文化設施始終沒有跟上新農村發展的腳步。當前的孝感農村幾乎沒有像樣的音樂文化廣場,農村的老年人無法和城鎮的老人一樣,在傍晚的時候集中起來放放音樂,跳跳老年舞。同時,能夠供村一級的農民群眾活動的禮堂數目也少的可憐,不少老人和孩子如果想觀看一場像樣的音樂演出,只能靠年輕人帶到經濟相對發達一些的城鎮。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農村才能夠在農閑的谷場等地方尋一塊空地,開展少數的唱歌、跳舞等文化娛樂活動。
正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文化場地、足夠的音響設備,導致在新農村中各種音樂活動遲遲不能夠普及和開展起來。正是因為音樂文化設施的薄弱,音樂文化手段的落后,導致孝感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還難以開展更多的音樂文化活動。
(二)新農村音樂文化隊伍建設不健全
音樂文化隊伍建設不健全,不僅僅是孝感新農村音樂文化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全國大部分農村面臨的問題。音樂藝術在城鎮的發展可能能夠成為一種職業,并且收入頗高,但是在農村,從事音樂文化工作的人員不僅待遇低,還會受到鄉親們的誤解,導致很多在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專職人員心灰意冷,紛紛改行,使得農村音樂文化建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孝感和全國其他許多農村地區一樣,新農村建設里各項人才逐漸增多,但是音樂文化隊伍的建設卻始終不夠健全。農村音樂文化隊伍普遍存在老齡化現象,五十歲以上的文化專干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新鮮血液相當缺乏。再加上音樂文化系統體制不健全,編制混亂,導致“新人進不來,老人出不去”。長此以往,有專業水平的年輕人很難順利的服務廣大農民群眾,而原有的一些音樂素質不高的專職人員想要轉變工作崗位又困難重重。
同時音樂文化建設的經費始終是一個難題,雖然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開始關注農村音樂文化的相關建設,但要走到建立完整的一套體系來保證農村音樂文化建設和發展的經費,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各方面原因綜合在一起,不僅極大的傷害了農村文化專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還導致音樂人才的大量流失,新農村音樂文化建設始終不能有秩序的開展起來。
(三)農民音樂文化意識不強
當前,不少學者和研究人員都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農村音樂文化事業的投入,但卻忽視了農民群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外界條件的不足,新農村中音樂文化事業發展受到阻礙的一個主觀原因是大多數的農民群眾音樂意識不強,對音樂文化活動的參與性較低。
建設新農村音樂文化體系,首先需要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創造作用。僅僅依靠政府扶持,少數音樂工作人員,是沒有辦法真正使新農村的音樂文化發展起來。單純的增加經費也許能解決音樂文化發展的一時困難,但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其實,生活在農村的廣大農民群眾對于音樂文化建設的熱情往往很高,但是不懂得門路,不清楚方法,所以民辦音樂文化空有熱情,卻起不到實質的效果。如果不進行指導,他們很快會對音樂文化的建設失去興趣和信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新農村的音樂文化建設自然也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三、孝感新農村建設中音樂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體現在表現新農村建設實際情況的音樂歌曲較少
在孝感地區,最讓當地農民耳熟能詳的還是流傳下來的老歌曲,這些歌曲中有很多是祖祖輩輩口口相傳,有些沒有歌詞只有曲調,農民群眾高興的時候張口就來,他們甚至將當地一些簡單的沒有歌詞的曲調當成歌曲來哼唱。但是,在當地,反應新時期農村建設的音樂作品幾乎沒有,雖然新農村建設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地農民群眾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這些改變和成果卻很遺憾的沒有轉化為音樂歌曲表現出來。
(二)新農村建設中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普及,音樂教材缺乏
在孝感的農村地區,中小學的基本教育都普及了,孩子們上學的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雖然語文、數學、英語等方面的課程有了系統的學習,但音樂教育方面卻還是十分落后。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還有很多是其他課程老師兼任,孩子們幾乎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音樂教材,音樂教育對于他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隨心所欲的在老師的帶領下唱唱幾首為數不多的兒童歌曲。長此以往,農民群眾的音樂素質是沒有辦法得到提高的。
(三)農村音樂文化建設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
在新農村建設中,很多農村地區還沒有建立起對音樂文化建設人員價值的正確認識,往往有很多非音樂專業的人才兼職做音樂的教育和宣傳。這反應出農村地區的群眾還沒有認識到誰才是發展農村音樂文化的主力軍,如果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詞曲創作者和音樂表演人才投入到新農村的音樂文化建設中去,那么,新農村的音樂文化建設是無法從本質上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四)音樂文化建設投入不足
這里的音樂文化建設的投入不足又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指政府,二是指農民群眾本身。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首先要肯定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但是在這些支持和扶持中,對于音樂文化的部分還相對較少。更多的建設投入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上,就算有文化建設,也更多的局限在少部分農村地區。而對于農民群眾來說,他們的音樂文化投資意識還保持在買一些音樂卡碟、聽聽錄音機、偶爾看一次農村文藝表演,幾乎沒有群眾會自費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新農村音樂文化建設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投入不足。
參考文獻
[1]劉曉慧.芻議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以遼源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為例[J].今日中國論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