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瀝瀝
【摘要】音樂藝術的教學貴在實踐,在教學中獲得提高、交流和成長,星海音樂學院藝術實踐周舉辦三屆以來,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對于專業藝術院校的教學與研究有著寶貴的借鑒意義,并將帶來許多有益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實踐;星海音樂學院;教育學思考
“教學實踐周”活動的設立是星海音樂學院自2012年以來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該活動項目巾教務處策劃組織,每次為期一周,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全院15個系共開展活動近200場,約兩萬人次參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4年11月24-28日,星海音樂學院迎來了第三個教學實踐周,在前兩年的經驗基礎之上,今年的實踐周無論在內容還是質量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和質的飛躍,充分體現了教學相長、院系交流、學以致用的活動目的,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對于高等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學也帶來了有益的促進、思考與借鑒。
一、星海音樂學院2014年藝術實踐周活動掠影
本次教學實踐周的內容可謂是溢彩紛呈,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各具特色:
一是學術性的活動。
學術性活動包括名師講壇及大師課、名家講座、教學研討會、青年教師教學公開課、報告交流會。名師講壇、大師課旨在宣傳校內的名師名家,把教授們請上講臺與學生近距離交流,傳遞學術前沿信息,分享知識與智慧。例如管弦系嚴琦教授開設了長笛大師課,為學生講解了長笛演奏中的各類問題,并給予現場示范。名家講壇則主講人不限于本院校,而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化精英和學者,分享他們的藝術理念和學術成果,例如此次民族聲樂系邀請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崔崢嶸開設了一場聲樂演唱的講座,分享了她多年來的舞臺表演經驗;藝術管理系邀清了廣州大劇院的梁麗珍經理來講《藝術機構的生存:商業合作——以廣州大劇院文化香奈兒展覽<一幅布景與五幕傳奇>為例》,梁經理以廣州大劇院舉辦的《文化香奈兒》展覽項目為例,闡述了藝術機構商業合作拓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她在尋找商業合作伙伴、與商業機構成功達成合作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傾囊相授了相關談判技巧,令學生們感到受益匪淺;樂器工藝系清來了樂器專家曾美英講解南越王墓出土樂器;教學研討會采取師生座談的方式,一方面交換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聽取學生的意見,以促進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例如現代音樂系策劃的“后錄音實踐之錄音手法講評”、“市場音樂,你是不是真的懂我”、管弦系的“小提琴演奏教學和實踐”、流行音樂系的“流行音樂演唱與師生面對面”,老師與學生齊聚一堂,以平等、自由的氣氛共同探討教學問題;青年教師公開課則旨在加強教師之問的學術交流,同時也給年輕教師們一個展示的平臺,促進教學。例如現代音樂系開設r四場教學公開課,分別展示了電子音樂制作、電影音效制作、錄音編曲方面的教學情況;報告交流會是學生們將在外藝術實踐的經歷和成果進行公開展示和匯報,例如藝術管理系舉辦了“加拿大藝術機構實習生實踐報告會”,樂器工藝系舉辦了“廣州樂器制作行業考察課題項目實錄”,學生們走上講臺,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見聞與感受。
二是音樂會演出。
音樂會演出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音樂表演展示,另一種是學術型音樂會。展示型的音樂會在于給師生一個表演平臺,集巾展示學習成果和教學實力,今年的實踐周共舉辦此類音樂會23場,包括演奏、演唱、舞蹈、音樂劇等各個專業領域,演出地點除了在本院校,還有去往外地,如廣東陽江、順德北滘音樂廳、深圳藝術學校、廣州市南海文化館、廣州市蘿崗區夏崗劇院。11月28日下午在星海音樂學院大學城交響樂廳舉辦的實踐周閉幕音樂會更是集中了各系的精華,除了學生的展示,還有老師們的加盟助興,現場氣氛熱烈,精彩不斷。值得一提的是,閉幕式音樂會還特別推出展示了本院的幾部原創音樂作品——作曲系教授房曉敏教授的兩首合唱《大海的呼喚》、《走在田野上》和作曲系學生黃健的室內樂《貓鼠游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這臺音樂會將實踐周的表演推向了高潮,也給今年的實踐周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學術型的音樂會則把理論研究成果與現場展示相結合,以感性的方式闡述相關理論知識,富有深度和內涵。例如鋼琴系組織了“拉赫瑪尼諾夫24首鋼琴前奏曲作品賞析音樂會”、“中國鋼琴音樂掠影及中國鋼琴曲賞析音樂會”,教師一邊講解一邊彈奏,讓在場的聽眾在欣賞之余還了解了許多作品的背景知識,深化了對作品的理解。
三是舉辦比賽。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實踐周舉辦了若干場不同類型的音樂比賽,以帶動和刺激教學,鼓勵和發現音樂人才。例如作曲系舉辦了“原創音樂大賽”,聲樂系舉辦了“星海杯中國藝術歌曲大賽”,民族聲樂系舉辦了“天籟之聲民族聲樂大賽”。藝術管理系舉辦了“音樂技能大賽”,樂器工藝系組織了“專業基礎知識大賽”,現代音樂系在廣州市天河區“Tu凸livehouse”舉行了“走進社會大熔爐之現場調音拉力賽”。大賽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觀摩機會,無論是臺下的觀眾還是參賽者本人都從中學習到了不少知識,獲得了不少領悟。
四是走向社會。
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內容包括采風、調研、展覽、工作坊展示。比如音樂學系帶領學生赴貴州獨山采風,搜集獨山花燈、布依族民歌,同時與當地的中小學進行交流,考察其音樂教學并開展音樂公益活動,計劃未來在當地開設音樂教室,實現定期交流和音樂教學的支援。此外,還在學院圖書館舉辦了采風攝影展,展出了2013年赴黔東南苗寨采風的攝影作品。現代音樂系則在廣州市五羊邨錄音棚舉辦了“走進社會大熔爐之錄音棚生存大考驗”。樂器工藝系帶領學生參觀了珠江鋼琴集團增城生產企業。舞蹈系組織老師赴上海國際藝術節參觀學習,藝術管理系赴深圳、澳門進行藝術機構調研。現代音樂系組織師生開展了社會錄音實踐活動和一系列的工作坊展示,內容涉及到影視音樂、錄音混音技術、爵士音樂、編曲技術、現代器樂等。
二、對星海音樂學院2014年藝術實踐周活動的思考
回順2014年星海音樂學院教學實踐周,有幾大特點:
一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實現了多角度、多層面地展示教學成果。
本次實踐周的活動形式從講座、調研、公開課、報告會、工作坊劍音樂會、展覽、比賽,可以說從多個方面搭建起了一個豐富的展示和分享平臺,活動參與者不儀可以從感性的層面觀賞音樂、展示學習成果,還從理性層面深化了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認知。這些活動無疑成為了促進學術交流、帶動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體現了音樂教學貴在實踐的教育理念,做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是帶動了院系合作和資源的整合。
音樂學院各系各部門既相互獨立,各具特色,又彼此存在聯系,如何以一種有效的方式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帶動院系之問的交流協作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周運作,星海音樂學院顯然已經非常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實踐周中,作曲系提供作品,表演系進行演繹,將之呈現于舞臺,藝術管理系參與各類音樂活動的策劃和運作,音樂學系則寫作樂評、報道。在這樣的合作交流中,各院系的專業資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形成了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并構成一個良性的音樂協作生態,首先是刺激了創作,然后是帶動了表演,使之可以推陳出新,在對新作品的演繹中得到鍛煉,與此同時,也激發了音樂理論專業學生的靈感,讓他們能夠得到大量的實戰機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上。而在整個的實踐活動中,各院系也在合作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情感,這無形中為今后的教學和學院的發展帶來了動力。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此次的教學實踐周充分體現了在感性實踐中學習、交流、提高、成長的教學理念。音樂是感性的藝術,音樂理論的研究與發展亦離不開深厚的感性實踐,必要的藝術實踐可以讓師生們獲得展示的機會,在展示中體察劍自己的進步,也能體察到仍存在的問題,這對于促進教學無疑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而在院系之間的合作中,也極好地發揮和激勵出了各個專業系別的特長和潛能,形成一個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的整體,讓資源實現了有效整合,帶動了各專業的良性互動,對各自的發展和成長都必將帶來積極的深遠影響。非常期待在下一個藝術實踐周中有更多的精彩呈現,讓我們繼續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交流、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