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給學生提供較多自主探究、創新應用、發明創造等空間的課程,有利于喚醒、激發、提升學生的創新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縱觀當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材,有些內容與我們當代孩子的生活脫節,有些內容又過于復雜,因此,勞動技術課的教師,就需要結合實際,充實勞技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衍紙(paper quilling)也稱卷紙,起源于西方王室、貴族間的一種藝術。衍紙藝術又叫卷紙裝飾工藝,就是以專用的工具將細長的紙條一圈圈卷起來,成為一個個小“零件”,然后藉由組合這些樣式復雜、形狀各有不同的“零件”來創作。據說這種風格奇麗的紙藝術起源于15—16世紀歐洲修道院,當時的修女為了美化宗教性質的用具,曾利用羽翮做為卷紙的道具。容易曲摺、具回復力、活潑的彈性、可切割……將紙張的特質活用至極致,呈現出來的成品就能從原有的平面擴及至立體層面。卷紙做來相當簡單,只要抓住要點,分層、分步有條理地卷弄紙條,再加上一點點耐心和創意,就能變出美輪美奐的作品,極具裝飾性。衍紙工藝一直被認為是紙藝中的邊沿藝術,因為其是將雕塑和繪畫技藝承載體轉換為紙,材料的準備,制作的工藝要比雕塑簡單許多,作品的呈現又比繪畫的表現力和立體感要強,需要學生有好的創意。正因如此,我將衍紙藝巧妙地引入勞技課堂中來,進行了分段分層的教學設計,讓不同年級段的孩子,在勞技課堂中通過觀察模仿、實踐操作、靈活運用、開拓創新,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三維立體作品來。讓學生在衍紙活動中,鍛煉了欣賞、觀察、動手、創新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孩子們上好勞技課的積極性。
一、在準備過程中激發對衍紙藝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勞技課的興趣是勞技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在這個信息時代,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在網絡上搜集資源的能力已經比較強了,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通過課程改革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信息搜集和處理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且學生往往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讓他們自己搜集資料,就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我準備衍紙藝術課時,并沒有制作華美的PPT,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衍紙及制作方法,而是在課前一星期,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成立起資源搜集小隊。我先對組長進行一次簡單的培訓,要求組長安排好組內每一位成員的工作,每位成員各自搜集信息,并為他們設計好表格,提前下發,讓學生們為課上的分組交流討論制定方案作好充分的準備。
中年級的孩子對衍紙藝術有一些了解,課堂上的重點則是基本造型的練習,可以通過教師示范指導、學生間比一比賽一賽、師生間的互動練習,卷一些簡單的形狀,讓學生能夠記牢、操作熟練,另外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小小創意,使他們在鍛煉手指的靈活性的同時對衍紙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在自主探究中確定衍紙方案
韋鈺教授指出,課堂交流討論是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交流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展和思想成熟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沒有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不是探究式的勞技教育了。因此,在衍紙制作前,我放手讓學生們根據課前在網絡中獲取的衍紙的知識自主討論設計制作方案。如衍紙所需要的工具有:衍紙筆、衍紙尺、直尺、各種色彩的衍紙紙條、衍紙膠、紙板等。衍紙的基本造型都需要教師的適當示范,學生的動手訓練,達到了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后,才能更好地開展衍紙課的教學。這部分的內容可以安排在中年級勞技課堂中,初步認識衍紙藝術及熟練掌握衍紙基本造型時完成。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只需在課前簡單地復習回顧基本造型的操練,重點則是提升、組合、設計、創新的能力培養。高年級的孩子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讓每個小組用集體的智慧制定衍紙制作方案,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啟迪,在合作交流中實現“互補”,制訂出“草案”。然后,我讓每個小組公布自己的“草案”,鼓勵小組間的交流,各小組相互啟發,修正各自的“草案”,最后,制訂出正式的制作方案,使學生們的探究意識得到最大化的培養。
三、在小組合作中完成衍紙作品
小組合作學習是勞技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一種方法,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但我在教育實踐中發現,不少合作學習,同學們只是形式上坐成了一組,由于沒有合理的分工,隨意性很大,成績好的、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成為主角,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進來,成了旁觀者。因此我在衍紙的制作課前分組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做到同質異組。在合作制作前,我指導各小組在組長的主持下,對本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小組討論決定各人的職責,防止成員做多了或者少了。哪個人做哪個“零件”,誰負責統籌,誰負責寫介紹方案……都有明確的分工。這樣的合作能讓學生人人參與,做到了各司其職,各盡所能,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這樣的合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在多元評價中展現創新意識
注重對勞動成果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自己從事的勞動保持持久的熱情,還能體會到勞動的歡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此在每節衍紙課的最后都會有評價環節,這時評價是可以多樣的。如:小小模特展示、展板展出、ipad現場拍照片實物投影上展示、小小展覽會等多形式。主要讓學生在自評或者互評中發揚優點,改進不足,保留優勢,提升創新。
1.自我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自信心建立在充分評估自己的基礎上,認識不到自身擁有的潛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確立。當學生制作好衍紙作品之后,我便安排他們進入自我賞評的環節,讓他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總結自己作品的優點,或者自己的哪方面做得比較好。這樣的自我展示,不但讓學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展示了自我的個性,而且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與實踐,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明白成功就是這么簡單,覺得“我能行”。
2.生生評價,增強學生上進心。生生評價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角,并在評價的過程中補充完善,可以讓本來很程序化的課堂在孩子們鮮活的回答討論中,鮮活起來,生動起來,讓同學們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圍中學習。在學生做好衍紙作品后,我便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對質量好、符合要求的作品給予大力鼓勵和表彰,對做得不太成功的作品指出改進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能進行客觀公正的自我評價,并在評價中反思,在評價中提高,學會傾聽,欣賞他人的勞動成果,分享他人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上進心。
3.教師評價,增強學生成就感。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在衍紙制作的課堂上,當學生想到別人沒想到的東西時,我會向他豎起大拇指。當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時,我便會鼓掌表揚。當學生有進步時,我會說“這次作品比上次的更細膩了”。我還針對衍紙的特點,設立了“古典藝術獎”“創新獎”“合作獎”“實用獎”……讓每一位學生充滿自信,同時又明白了自己作品的不足。
(杜玲玲,太倉市明德小學,2154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