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人口資源轉變為人才資源教育的作用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CJY001)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制度的完善,河南省及周邊省份區域社會就業形勢也有了相當程度的好轉。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區域,筆者以河南省及周邊省份區域為主要調查對象,進行社會就業狀況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為政策制度的完善改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南;周邊區域;就業形勢
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區的龍頭區域,伴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就業形勢也出現一些新情況,具體情況調研如下:
一、河南省社會就業形勢調查與分析
近年來,河南省經濟不斷穩步增長,據河南省統計信息網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全省生產總值2544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16位,同比前移8位。省社科院也在剛剛發布的“河南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中指出:“進入新常態后,河南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小幅波動、緩中趨升的明顯特點”;“根據河南省宏觀經濟數量預測模型并結合各類影響變量的綜合評估,預計2014年河南省生產總值將比上年增長8.7%?!闭w就業數據也呈現出好轉的態勢。
(一)河南省就業形勢現狀總體穩定
1.推動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以創業拉動就業的機制也基本建立。近年來全省建立健全了公共就業服務、人力資源市場、職業培訓、就業援助、失業保險和預防五項制度,逐漸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就業服務體系。各地市政府成立了推動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健全完善當地就業的長效機制,同時協調解決本地推動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為了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河南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進全民創業工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廣泛開展創業培訓,培育創業主體,提升創業能力。全省創業活躍度進一步提高,創業對就業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2.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2014年的河南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7月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5.39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85.39%;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9.5萬人,完成任務的84.28%;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44萬人,完成任務的87%;登記失業率3.06%,低于4.5%的控制目標。這些數據是反映就業工作的主要指標。從這些指標完成情況看,大都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可以說,我省目前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3.企業用工穩中有增
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展,國際失業率居高不下,增長動力不足,但是全省的用工企業整體狀況并沒有太多的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這是主要是由于:一是河南省的區域發展整體布局規劃,使得城鄉、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加之勞動力價格上升,使得企業在員工待遇和裁員方面更加謹慎。二是河南省政府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經濟形勢,繼續實施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政策,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使得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二)整體來看,全省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雖然近年來河南省就業形勢有所好轉,但由于河南省人口基數大,剩余勞動力充足,加上固有機制的欠缺,高校擴招造成的畢業生規模日益增長,社會求職群體愈發壯大,就業整體形勢一直不容樂觀。
1.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尚未建立
目前,河南還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省級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機構,而且有很多地區和縣市都沒有建立相應的就業服務管理機構,也沒有相應的服務計劃和市場管理規劃;甚至有的建立這些機構的地市和區縣,其管理體制尚未理順,且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辦公人員不足、經費來源匱乏等問題。
2.勞動力整體供大于求,且整體素質較低,流動量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人數多,勞動力較為充足,勞動力的供大于求。這就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就業問題就較為突出。企業的用工需求在下降,城鎮也不斷涌現失業人員,求職人員也在增加,創業拉動就業力度也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社會就業的穩定性不夠良好。河南省經濟狀況盡管呈恢復性增長,但經濟基礎并不是很穩固,經濟發展對外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使得經濟增長對于就業的拉動作用并不十分明顯。
3.勞動力素質低,高素質人才匱乏
多年來,,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勞動力綜合素質較低是制約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極大地制約河南省經濟的發展,同時,由于勞動者素質的低下,會造成勞動力結構性失業問題,并且,未來的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可能會加劇。勞動力素質的低下,也會成為河南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4.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第一,大學生就業難成為全國性問題。大學生人數在逐年遞增,高校的擴招也使得河南省的大學生人數在逐年遞增,而社會待業人數也在逐年遞增,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有所下滑,就是一個明證,河南省也不能很快擺脫這一困境。
第二,社會就業形勢整體壓力較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業市場上就不斷地涌現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大學生群體等勞動力群體。大學生的競爭對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還有這些社會勞動力的轉移人員。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不會很快消失。
二、河南周邊兄弟省份社會就業現狀調研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由于歷史文化和地理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了東西部經濟發展懸殊,其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影響東西部的社會就業現狀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地處中部地區,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兼有兩者的特點,而河南省的東西部省份其社會就業現狀則存在較大差異,下面將以山東和山西兩省為例來分析河南省周邊兄弟省份的社會就業現狀。
(一)山東省社會就業現狀調研
山東省與河南省一樣,都是人口大省。他們的就業工作做得好與不好,不僅在經濟發展上意義重大,而且在社會發展和政治的發展上都有較為重大的意義。近年來,山東省把就業工作擺在了重要的位置,把社會就業與全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堅持以擴大社會就業作為經濟增長的勞動力,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通過不斷努力,山東省就業形勢較為良好,城鄉的就業局勢平穩發展,基本上形成了勞動者能夠自主擇業、企業也能夠自主用人、政府想方設法促進就業、市場良性競爭就業的新局面。但仔細分析,也存在一些就業方面的問題:
1.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之間也還是存在供大于求的狀況。城鎮的勞動力供給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給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需求薄弱,供給過快成為一個瓶頸。
2.結構性失業加劇。山東省東西部地區地區差異大,部分職業和崗位勞動力的供給存在素質與崗位的不適應矛盾較為突出。低素質勞動力呈現過剩狀態,高素質勞動力又出現嚴重短缺,結構性失業非常明顯。
3.傳統產業失業人員的分流問題嚴重。一個方面,一些虧損或者發展滯后的企業,離崗職工生活較為困難,人員較為集中。另一個方面,一些年齡偏大、技能較為單一的長期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困難較大。
總的來看,山東省的社會就業與大學生就業狀況與全國情況相比,還是較好的,至2014年,山東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52萬人左右,加上在省外就讀回省內就業和上年累積未就業等人群,就業總量約65萬人,截至2014年6月底,山東省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約達81.72%,與去年同比提高了0.15個百分點??傮w就業率稍有浮動,但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二)山西省就業現狀調研
山西人口與勞動力資源本就偏多,同時農業和農村人口又占多數,煤炭城市及礦區就業問題嚴重,勞動力供求失衡,客觀上將使山西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問題更加突出。
1.煤炭城市及礦區就業問題嚴重
山西省是煤炭資源大省,煤炭企業成為支柱產業。這種單一經濟發展的狀況也給山西省的就業帶來了很多后遺癥。因為煤炭企業的不景氣,目前下崗失業人員當中有50%以上都是煤炭企業的。由于礦區就業崗位非常缺乏,新產生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盡管企業和政府也做了很多促進就業的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有400多萬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2.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
由于重工業的高度集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較弱,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經濟的起步,有一部分不能適應新的崗位的勞動力又被分流出來,更多的失業人員造成了勞動力供給的嚴重過剩。
3.社會就業綜合壓力過大
勞動力供給壓力主要來自自然壓力和發展壓力。自然壓力由人口因素推動,山西省在未來幾年,勞動人口的增長壓力依然很大,呈逐年上升趨勢,預計到2020年勞動力的數量將會達到峰值2400萬,每年將會增加15萬人左右。據山西省編制的2004-2007年國有企業關閉和破產總體規劃,將有64戶困難企業面臨破產,到時將有1015萬人面臨著下崗和失業;山西省屬的國有煤炭企業有五大企業在2005-2020年將面臨礦井資源枯竭,同時將面臨轉產工人安置達10萬人;地方煤炭企業和鄉鎮企業,面臨礦井衰竭程度更加嚴重,預計至2020年,全省將有1/3的礦井資源枯竭關閉。未來幾年間,山西的勞動力增加與就業崗位的減少帶來的矛盾將會更大,未來山西省的就業壓力也會更大。
4.新情況下山西大學畢業生面臨的挑戰
第一、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在逐年遞增
從畢業生的絕對人數來說,山西省的畢業生人數在逐年遞增。2008 年畢業生人數為 14.12 萬人,2009 年增加至 15.34 萬人,2010 年達到 16.55 萬人。2011年開始,山西省畢業生人數開始飆升至17萬人,這個數據一直持續到目前,預計2015年山西畢業生人數將增加至18萬人。
第二、用人單位的要求越來越高
由于國內整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狀況,使得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形成了用人單位的買房市場。用人單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培養成本,對于工作經驗要求不斷提高。這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有的企業對于學歷的要求也在逐漸的提高,導致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畢業生較為受歡迎,本科生就業難度加大。
第三、就業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快
由于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步伐,新型產業不斷出現,對于高校培養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畢業生想要在急劇變化的社會產業結構調整中立足,就需要不斷對自己的知識和社會經驗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提升。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情況也必將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成較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黃敬寶.高等教育體制與大學畢業生就業[J].南京:江蘇高教,2007
作者簡介:郜攀峰(1979-),女,河南許昌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