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彥哲
摘要: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高中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應認清“應試教育”體制給數學教育帶來的弊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高中數學學困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生;教學素養;提高;探討
“數學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標志著我國數學教育目標從應試型向累質型方向的轉變。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實施這一目標,高中數學教師起著主導性作用。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完成這一歷史重任,是廣大高中數學工作者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僅就自己的認識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提高高中數學素養首先要深刻領悟高中數學素養的涵義,高中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高中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高中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除了具有素質的一切特性外還具有精確性、思想性、開發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高中數學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高中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應認清“應試教育”體制給數學教育帶來的弊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高中數學學困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還要求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數學觀、教育觀,不能把高中數學教學看成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育人于教書中,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使高中數學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成為高中數學化的教育,讓學生學習、參與高中數學化過程,充分發揮高中數學的形式訓練價值及應用價值。同時應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建設的實際,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始終貫徹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給高中數學教學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投影儀、電視錄像、計算機的日益普及應用,以微機輔助教學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將相對抽象、枯燥的高中數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情趣盎然。
在這種形勢下,單一的知識結構已遠不能勝任提高學生高中數學素養的需要,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時刻了解高中數學發展的最新動向、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對高中數學的要求等。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成為學生的示范者、咨詢者、質疑者、鼓勵者。
一、重視教材改革
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提高高中數學素養應優先解決的問題,嚴格的說,我國目前部分高中數學教材基本上是按應試目的而設計的,忽視了實際應用。高中數學僅看成是繼續學習的工具,它所強調的思維,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過習題來培養的,以致變成了解題能力的訓練。而很多例題、習題又是多年不變,無法跟上社會進步的形勢,因此教材改革勢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臺之前,立足現行教材,充分挖掘內涵,滲透一些與市場經濟、日常生活、科技發展密切相關的高中數學應用內容則是必須和有效的,但教材內容調整應注意這樣幾個原則:一是要更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有利于使學生了解一般社會知識與科學知識;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解題的思想方法,達到舉一反三。橫向滲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
二、突出基本教學思想和方法教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高中數學思想方法和高中數學知識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產生和獲得知識,而知識中又蘊藏著思想方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這種辯證統一的關系,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在強調知識的同時還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學。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概念講解、定理證明、例題解答,都蘊含著大量的高中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始終滲透必要的思想方法傳授。
三、加強高中數學運用能力教學
高中數學運用能力是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提高學生高中數學運用能力是提高高中數學素養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從這樣兩個方面努力:重視高中數學概念的演變過程教學。高中數學概念來源于實踐,是對實際問題高度抽象的結果,能更準確地反映科學本質,具有普遍意義。但正是這種概括和抽象的結果,使高中數學學習和高中數學應用之間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致使學生們雖學了很多知識卻不知如何運用。這就要求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能體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使學生弄清高中數學概念的發生、發展過程,弄清概念在現實中原型是什么?及演變后的一般意義又是什么?這樣才能追本求源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在學習導數的應用,如生產效率、邊際、彈性時,就不致于覺得過于抽象而無從下手了。
開展模型教學及高中數學建模能力訓練。在運用高中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構筑實際問題的高中數學模型,然后用高中數學理論和方法尋出其結果,再返回到實際問題中實現問題解決,最后反過來又促進高中數學新思想、新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因此高中數學建模是溝通高中數學理論與實際的中介和橋梁,培養學生高中數學建模能力是培養高中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訓練對學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應從簡單問題入手,師生共同創建模型,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用高中數學形式刻劃和構造模型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和勇于創造的意識,隨著能力和經驗的增加,可通過實習作業或活動小組的形式,由學生展開分析討論,分析每種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見,討論是否有進一步擴展的意義。這樣學生可以在不斷發展、不斷創造中培養信心,糾正理解的片面性。
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抓“雙基”、培養三大能力和加強應用教學的關系,防止厚此薄彼的片面作法。
總之,提高數學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高中數學教師來說,只有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這一形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