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西尼是19世紀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其代表作《威廉·退爾》《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是以現實生活為出發點,融合了民族音樂的特點,蘊含了歡樂、智慧與諷刺,流露出真實和歡快的情緒,使歌劇作品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羅西尼不僅將展示歌唱家演唱技術的華彩樂段完整的譜寫出來,還通過重唱的方式將戲劇性融入歌劇音樂的創作中。其作品既繼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的傳統,又符合了古典美聲唱法的傳統,為意大利歌劇的復興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羅西尼開創的“羅西尼式漸強”以及“羅西尼式終曲”,也為后期意大利歌劇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主要采用概述的方式,對羅西尼歌劇的藝術風格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羅西尼;歌劇;藝術風格
一、羅西尼歌劇簡介
19世紀初,意大利歌劇的發展陷入困境,這個時期創作的意大利歌劇作品與莫扎特歌劇相比,無論是從質的方面或量的方面都無法與之匹及。歌劇作品無法滿足人們對歌劇藝術的需求,意大利歌劇的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擾。羅西尼就是在這樣的歌劇低迷的時代誕生。羅西尼于1792年出生于意大利PESARO(佩薩羅),十歲開始學習和聲,在其母親的影響下,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其歌劇作品《奧賽羅》《灰姑娘》《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摩西在埃及》對歌劇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西尼歌劇的出現,使即將走向沒落的意大利歌劇逐步走向復興、崛起。
二、羅西尼歌劇的藝術風格
(一)融入了民族音樂的特點
羅西尼的歌劇作品《威廉·退爾》是根據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劇作《威廉·退爾》而寫,是以反抗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為主題,反映名字自主愿望的歌劇作品。《威廉·退爾》中的漁夫唱段,其歌詞就有強烈的民歌的風格。并且在其作品中,常見意大利民歌的音調、節奏等。如:下行小三度與大二度構成的音調及動力性節奏。此外,《坦克雷迪》中的“我心激動”唱段也都富含意大利本土音樂色彩,其作品中的同名大小調的轉變方式及動力性節奏均來源于意大利本土民間音樂。
(二)濃烈的喜劇特色
羅西尼的在歌劇創作上最為成功的應屬喜歌劇,這類作品內容幽默、風趣,劇情生動,具有強烈的即興創作的特點。羅西尼歌劇作品的創作往往是建立在對技巧及劇場效果的雙重考量之上,即使是華彩樂段也是與劇情緊密結合。因此他的作品不僅能讓表演者發揮特長,又能帶來良好的劇場效果,受到廣大聽眾的青睞。此外,在喜歌劇中加入一些民主精神,一方面提高了作品的情趣,另一方面也使得作品詼諧流暢,開闊爽朗,豐富了聽眾的聽覺享受。
(三)歌劇寫作風格的創新
羅西尼對歌劇風格的創新特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詠嘆調、華彩樂段、重唱、合唱、管弦樂。詠嘆調在17世紀歌劇及美聲唱法的發展中占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當時的詠嘆調往往對演唱者的演唱模式要求較為嚴格,須由兩段體組成并形成對比,演唱接近尾聲時重復第一段。只有在即興表演時演唱者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為歌劇注入一點新鮮的活力。導致作曲家在創作詠嘆調時只能初略的勾勒旋律輪廓,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自由發揮。羅西尼一改以往詠嘆調的寫作風格,在詠嘆調創作的過程中將作曲家的地位變被動為主動,不僅確立了裝飾音、花腔過渡句,還要求演唱者嚴格依照作曲家原譜的要求演唱,使演唱者不能因炫技而隨意更改創作意圖。但羅西尼對觀眾的趣味也十分關注,他在詠嘆調以及重唱部分為演唱者創作了足夠的自由空間,演唱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發揮,但前提是演唱者必須以不更改作曲家創作意圖的前提下進行。重唱在古典歌劇中的使用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意大利歌劇的發展。羅西尼受莫扎特歌劇的影響,將重唱延伸到自己的作品中,轉變了重唱角色的位置,變旁觀為參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創作風格。羅西尼在歌劇的創作中,合唱也是影響其創作的重要因素。例如羅西尼在《摩西在埃及》中對開場合唱形式進行了更新,借鑒了巴赫的傳統序曲的形式,使合唱不再是簡單的歌唱。此外,羅西尼用管弦樂取代了鋼琴伴奏,變“干誦宣敘調”為“宣敘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戲劇性,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羅西尼歌劇音樂對后世音樂創作的影響
羅西尼其歌劇音樂創作與同時期的舒曼瓦格納創作風格和創作理念上都有著不小的差異,其對前人歌劇音樂的傳承和創新更是使其歌劇音樂創作有著新的高度。首先在歌劇貢獻方面羅西尼的歌劇音樂創作對旋律的婉轉程度和流暢程度要求非常高,被人與多尼采蒂,貝里尼三人共同譽為“意大利古典歌劇三杰”。其次在和唱方面,羅西尼在其作品中創新性的將合唱放在了序曲滯后,隨著強有力的序曲的結束后的合唱能發揮出戲劇的效果,后來的創造者如多尼采蒂貝利尼等音樂創造者都一定程度上受羅西尼作品影響。其三,羅西尼期裝在的歌劇音樂作品使用的終曲見解獨到與同時期創造者有著一定差別。后來者如多尼采蒂創作的《拉美莫爾的露西亞》的結尾就屬于經典的羅西尼的終曲風格。羅西尼作為歌劇創作者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做出了創新。這些與同時期創造者不同的藝術風格對后來創造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語
從羅西尼的歌劇中我們不難發現其歌劇藝術風格把流暢優美旋律、輕快的節奏、優美而又不拘一格的樂段融為一體。其音樂作品既不復雜也不高深莫測,通過各種音樂元素巧妙且恰到好處的融合給聽眾以透徹心靈感受。羅西尼最為音樂創作者在世界歌劇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對歌劇音樂的獨到見解和不斷創新以及在同時代的標新立異對歌劇音樂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玲玲.透過歌劇《塞密拉米德》看羅西尼次女高音的風格及特征[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9).
[2]屠艷.以華美流暢的旋律表現戲劇——羅西尼喜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的藝術成就[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04).
[3]李雅心.羅西尼歌劇《灰姑娘》戲劇與主要唱段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
[4]楚小利.羅西尼,貝里尼,多尼采蒂時期的聲樂風格(bel canto)及其影響[D].河南大學,2008.
作者簡介:龔寶珣,性別:男,出生年月:1987年6月,籍貫:湖北武漢,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