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本文就小提琴換把技術的學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結合自己多年的練琴經驗和體會,從換把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換把的準確練習、換把的動作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換把松弛潤滑,連接流暢這四個方面闡述了學習換把的具體方法和途徑,為提高小提琴的演練進度和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左手換把自然;松弛;平穩;流暢
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基本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小提琴大師海菲茲曾說:“技術的解決之時,才是音樂的開始。”當我們欣賞世界著名提琴家演奏的時候,無不為其融合于一體的精湛琴藝與出神入化的音樂境界所激動,這里飽含著藝術家多少次對音色的追求和運弓技巧的磨練?的確,小提琴演奏不僅是一門藝術,同時它也是一門學問,小提琴基本功的訓練是這門學問中最基礎的問題,如果說小提琴藝術好似巴洛克時期偉大的古典建筑,那么小提琴基本功的訓練就是這座巨大建筑的堅實的根基。基本功是否扎實,最直接的影響著小提琴演奏技術的發展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一、什么是換把以及學習換把的重要性
左手由一個把位的演奏狀態進入至另一個把位的演奏狀態,這個過程就是換把。換把要求音位準確、連接自然、平穩流暢。
換把技術在小提琴演奏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換把是擴大手指的活動范圍,擴展音域與豐富音色的一種手段,他是小提琴演奏技術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訓練內容,也是小提琴左手技巧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由于換把是一個運動性較強的動作,在實際演奏中不少技術的失誤、音準的失控、甚至舞臺的心理緊張,常與換把有關,所以,加強換把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換把技術不過硬,會阻礙演奏水平的提高與發展。
二、換把的準備練習
(1)將左臂以第四把位為中心,分別向第一把位及高把位來回移動,作無聲練習,手指可自然搭在弦上,輕輕拍弦。充分體會換把時左手自然松弛的感覺。
(2)左手放在高把位,在任何弦上用食指彈性地按弦,配合拇指的托起。體會“琴在手中,運用自如”的感覺,然后由手指帶頭將整個手退到第一把位。
(3)以拇指為軸心作從V把位到Ⅲ把位的收縮。體會拇指在換把中的軸心作用。
(4)手保持在任意把位,拇指基本不動,僅作手指后退移動。體會按弦的四個手指與拇指之間的相對能動性。
(5)以手指動作為主帶動手向下換把。這是密集換把時常用的動作,做這個準備練習,主要是充分感受密集換把的動作過程。所謂密集換把,是指微短距離的換把,比如半音階式的換把。
(6)換把必須要求音位準確。既使換把動作很正規,但音位卻沒有按準,那么換把則是前功盡棄,所以,在練習換把之前,要進行各固定把位的練習,熟悉各把位手的位置和音程關系,是換好把的基礎。
三、換把的動作
換把動作由臂、肘、碗、指各關節聯合完成。遠距離換把較多的運用手臂整體動作,近距離換把則以手的動作為主,有時僅用手指完成,其中尤應注意指尖對指板的控制能力,即指尖微調的敏感,其它各部分則根據需要作相應地配合。
由于小提琴琴身的構造,實際上可將換把動作分為三個部分,即Ⅰ——Ⅳ把的直線動作,Ⅳ把以下至Ⅳ把以上把位的轉動動作,和高把位間近距離的換把動作,下面將分別進行細致闡述。
1.Ⅰ——Ⅳ把位的直線動作:以左小臂帶動,食指或按弦的手指作為引領,手型不變,大拇指與其它手指一起行動至目的把位。
2.Ⅳ把以下至Ⅳ把以上把位的轉動動作:在這個動作中,拇指在換把中的軸心作用是很明顯的。拇指做從Ⅳ把以下的直立到Ⅳ把以上把位的右下方向旋轉動作,這要配合手腕動作完成,同時打開虎口,而且左臂、肘要先行向右擺,然后其他手指跟上,換到新的把位,這是上行換把。下行換把是其反方向運作,左臂、肘向左擺,配合手腕的調節,完成拇指由高把位到低把位的左上方旋轉動作,同時,收攏虎口,其他手指跟上,換到目的把位。
3. 高把位之間近距離的換把:大拇指先保持不動,等其他手指換好把后,大拇指在調整自己的動作。在換把中,手基本應保持與原手型相一致,使手指隨時處于可以工作的狀態,尤其在快速換把中,更應保持手指成組,落指獨立等原則。
四、如何做到換把松弛潤滑、連接流暢
換把時,左手食指指根關節要離開琴頸,以減少摩擦力,防止演奏速度受阻。在換把過程中,左手,特別是大拇指一定要放松,只輕輕碰著琴頸就可以了,千萬不能與食指一起用力,將琴頸夾緊。在弦上滑動的手指也不要按死,應輕輕地摸在琴弦上(而不是緊貼著指板)滑行,即手指離開指板而不離弦。做到左手不捏緊,滑動要流暢,但到達目的把位后,手指又要準確、肯定地“站住”。手指如果不離開指板,就會走不動,離開琴弦又會產生“跳”的毛病,而導致換把有痕跡,不連貫。
沒有掌握好連接換把的速度,一般是太急、太沖;手指在弦上不平穩,力量不平均,一般是換的那個指太用力,也可造成換把中有“疙瘩”的現象。首先要從心理上解除以為換把是個危險的動作,生怕琴要掉下來而產生的肩、大拇指等用力的習慣,要在心理放松的基礎上去做換把動作。然而,不要讓心理承受壓力,做到自然、平和,就要以嫻熟、準確的換把技巧作保證。所以,解決換把中的“疙瘩”,毫不猶豫地就要加強換把正規動作的訓練。注重慢練,強調松弛、連貫,去掉多余的力量和動作,手指力量要均勻,不能因為換把而施加不必要的動作和力量,而導致發音不平穩。
在換把時還要注意,手腕不要過分活躍,它只在換髙把位時做配合動作,手腕要放松,不要讓它成為換把中的負擔。如果手腕動作過多,會在演奏過程中耽誤換把時間,影響演奏速度和效果,聲音自然就不會流暢連貫。林耀基先生在談小提琴教學時說“減少空間、爭取時間”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學風去認真研究分析小提琴演練過程中重要環節和問題,掌握正確的演練技術和方法,克服和糾正演奏中的不良習慣,小提琴換把的技術水平才會有所提高和發展,其它方面疑難技術都會迎刃而解。才會在這門藝術領域中有所成就,直至達到更完美的音樂境界。
參考文獻
[1]卡爾.費萊什著.小提琴演奏藝術[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