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技工院校的學前教育中,視唱練耳是培養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種種的困難與不足,通過借鑒柯達伊教學法中對視唱練耳的先進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解決技工院校視唱練耳教學難題提供了方法和出路,也為創建一種適合我國技工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視唱練耳; 技工院校;柯達伊教學法
一、技工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存在的困難與不足
隨著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各技工院校對學前教育這一專業越來越重視,并逐步改變了人才培養目標,從傳統的“僅重視職業技能水平”逐步向“重視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音樂課作為學前教育中一門不可缺少的技能課,其地位也被大大的提高,而視唱練耳卻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一門基礎課之一,在音樂的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學聲樂還是學器樂,它都是提高音樂素質所不可或缺的,是一門技術性與藝術性很強的學科,是基礎中之基礎。但據調查得知目前大部分的技工院校要么沒有把視唱練耳單獨設為一門課程,會添加到鋼琴課或聲樂課中一并教,要么干脆都沒有這門課,只有少部分的技工院校會把視唱練耳當成一門獨立的課程,即便有開設這門課,在教學中仍然會存在很多的困難與不足。
(一)“音準問題”難以解決
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音準問題”是所有音樂教師們教學的一道難關,難就難在:所謂的音準,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我們的聽覺器官去感知、判斷、辨別,不斷認識,直到完全掌握為止。教師只能憑借鋼琴的發音去指導學生的唱或聽,如何形成一套形象而生動的直觀教學,讓學生清楚的明了音高位置,這是需要所有音樂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用心專研和探索的問題。
(二)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偏差,學習缺乏積極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從我省中、小學實際教育情況看,音樂依然受到冷遇。許多農村中小學為了追求升學率把音樂課當成 “調劑品”,導致學生得不到正規的音樂教育,而這種滯后的音樂教育使輸送到技工院校的學生,其音樂素質參差不齊,音樂基礎普遍偏差,直接影響了綜合素質的發展,譬如學生識譜難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旦碰到音程大跳、變化音、節奏型復雜的旋律,學生就會眼花繚亂,無法準確唱出音名,視唱的效果就會斷斷續續或者壓根唱不下去,導致旋律面目全非,雖然教師花費大量課時和精力,也難以使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反過來也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視唱練耳的訓練重點是在于音準和節奏方面,專業性很強,學生往往是因為聽不懂、學不會,就會逐漸放棄學習的動力,表現出對學習漫不經心的態度,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講話,甚至逃課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教師重視程度以及教學方式的偏離
有專家認為:“以節奏訓練為主的視唱練耳的基礎教學,能讓孩子逐漸培養音樂第一感,增強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從而積極、快樂、自主地進行音樂學習,音樂素質教育的真諦也正在于此。”[1]想提高學生視唱練耳的水平,首先必須改變認為視唱練耳不重要的偏見,然而要正視視唱練耳的正確位置,則需要全體音樂教師的大力支持,如果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專業音樂教師都不能意識到視唱練耳這門課的重要性,那么其他人更不會重視了。
在視唱練耳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形成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現象,教師往往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學方法單一,師生間缺乏交流互動,課堂氣氛嚴肅緊張,很大方面促使了學生對視唱練耳這門課程產生了恐懼心理和學習惰性,完全背離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音樂教育發展的規律,導致視唱練耳課無法按教學目標的要求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忽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沒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視唱與練耳的緊密關系被割裂
視唱練耳這門課包括識譜視唱與聽寫練耳兩個部分,作為專業的音樂教師必須明確這兩個部分是歸屬于同一門學科,并且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然而在教學中, 有的教師認為視唱重要, 就忽視練耳只練習視唱;也有的教師認為練耳重要, 就只練習練耳而放棄視唱的教學,導致視唱練耳的教學不夠全面,那就稱不上完整的音樂教育。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視唱練耳方面的主要特色
柯達伊·佐爾坦,是20世紀匈牙利享有盛譽的作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他十分注重青少年的音樂教育,極盡一生的時間編寫了大量用于學校兒童試唱練習及合唱的音樂作品,為匈牙利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他非常注重視唱練耳訓練,在這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他提出要通過唱歌來學習讀譜,讀譜練習、節奏練習是學習樂器的基礎,讀譜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必須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和練習獲得,而唱歌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用唱歌的方式就能使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更容易對音符產生感覺。他還提出用首調唱名法來練習視唱,固定調唱名法作為輔助的手段,這樣能促進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從而確立固定的音樂思維。他提出將七個基本音用不同的手勢來表示音的高度,從形象、生動的手勢中展現出運動方向和空間位置,幫助孩子將音高的抽象概念轉化成形象概念。他提出節奏是人的本能,采用象聲詞的方式來訓練節奏,將節奏時值符號化,幫助孩子建立節奏感,從而克服節奏障礙。綜上所述,柯達伊的教育理念有其突出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對我們當前的技工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應該取其精華而用之。
三、柯達伊教學法在技工院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
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其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長期的、不斷的、反復的訓練過程,針對技工院校的特殊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才可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穩定的教學模式,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這個教學模式,我們應在適應技工院校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吸取其優秀的經驗并加以應用,而不是全盤接收。
第一,在教師的教學模式方面,我國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一般是從教師自身的思想觀念出發,一味的“灌輸式”教學,使學生只能單純地接收知識,而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則是要求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樂,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并能享受學習的過程,因此,在技工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我們應合理引入柯達伊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的同時,應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克服學習的恐懼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學習的感知力都有極大的幫助。
第二,在唱名法的選擇方面,與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相同的是我國也是采用以首調唱名法為基礎,固定調唱名法輔助教學的方法。結合人的記憶遺忘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視唱練耳的練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準備,應通過不斷的、反復的訓練方能達成。因此,必須具備堅持不懈的信念,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方法進行訓練,借鑒柯達伊教學法以民族音樂作為基礎的理念,我們亦可結合我國一些優秀的、耳熟能詳的民歌、民謠,來幫助記憶,降低學習難度,提高音準的準確率,這樣的訓練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對民族歌曲的記憶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對音準準確率的把握,一舉兩得。
第三,在音準的訓練方面,吸取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中采用手勢的方法,從“do”到“si”用不同的手勢來表示音高,讓抽象的音高直觀化,使音準的練習,不再停留在用耳上,需要配合視覺來共同完成訓練,此法在對音準的訓練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四,在節奏的訓練方面,現階段技工院校的視唱練耳課中不再停留在對音高音準的訓練,也加強了對節奏的訓練,對于節奏的訓練方法一般采用模唱、聽記、拍打節奏等手段,然而對時值的把握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效果不佳。借鑒柯達伊采用象聲詞的方式訓練節奏,把抽象的時值概念符號化,讓學生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在載體的采用方面,技工院校慢慢采用了柯達伊以歌唱來培養學生音樂方面的其他技能,包括視唱練耳的技能,重視視唱部分的訓練,借助歌唱訓練聽覺,有力地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鑒別力和感知力,如果將視唱與練耳割裂開來,反而不利于音樂整體素質的提高。
第六,在教具的選擇方面,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中并不提倡采用鋼琴這一教具作為視唱練耳訓練的伴奏樂器,但鑒于技工院校的學生特點,她們屬于對音樂這一學科知之甚少的一群人,若不采用鋼琴作為訓練樂器,她們根本沒有音高概念,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若盲目采用柯達伊不用鋼琴伴奏的教學方法就會無從下手。因此,對于技工院校剛開始接觸視唱練耳的學生,還需適當借助鋼琴來確定音高,待到學生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對音高有了概念之后,方可采用柯達伊的教學方法,盡量不采用鋼琴,而引入其他的樂器作為教具,以拓寬學生自主的空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視唱練耳的教學,我國的教學模式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師們應往重視提高學生自身整體素質方向上努力,讓學生們端正學習音樂的態度,提高學習音樂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并將這一狀態帶入視唱練耳的學習中,提高音樂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技工院校中引入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縱觀我國視唱練耳教學的不完善之處,需不斷吸收各國優秀的教學模式和實踐經驗,充實自我、不斷提升,逐漸形成適合我國的獨特教學模式,使視唱練耳的教學模式更成熟、更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潔.柯達伊教學法在兒童視唱練耳中的應用[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傅瑜(1980—),女,漢,福建莆田人,福州第二技師學院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