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為加強兒童品德教育,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其更貼近兒童的生活中,我國小學德育課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低年級階段設置了《品德與生活》課程,中、高年段設置了《品德與社會》課程,這體現了時代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各種校本教研的開展中,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品德學科在小學各科中處于一個獨特的位置,與語文、數學、英語相比,它與升學無關。與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相比,它又沒有專職教師,很難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我區而言,全區402名品德任教教師,其中97%為兼職,教學工作主要由語文教師兼任,另外部分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也在品德課上完成,教師們覺得任務繁重。基于這樣的教師團隊,基于品德學科的要求與思考,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探尋一條適合我們區情的品德教師的研訓之路。
一、關注課題引領,提升課堂教學研究力度
一直以來,我區始終聚焦課堂教學研究,從“三全五優化”走向“新三學”,從課堂規范到教學和技術,再到課堂關鍵要素的優化。在區域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的引領下,品德學科開展了一系列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的課堂教學研訓活動。
期初,組織專題培訓,深度解讀新課標,積極傳播新理念;期中,分段理解教材,準確把握目標,關注課堂實效;期末,分享綠色評價方式,探索學生成長檔案的多樣化表達。在研訓活動中,我們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在研訓活動中,我們追求課程的知行統一。在研訓活動中,我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研訓活動中,我們珍視兒童的權利。有力的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們提高課后反思,讓不斷的學習與思考成為一種教學習慣。
這些活動成為教師在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改變的催化劑。教師全面樹立“為支持學習而教”的理念,不僅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學生;不僅關注知識增長,更要關注能力發展;不僅考慮便于教的效率,更要考慮為支持不同學生學習歷程而教的策略;不僅研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更要整體研究學科課程的核心概念、體系和育人價值。
二、關注校本研修,提升區域學科管理水平
如果說區級教研部門通過指導學科教學,引領全區品德學科的發展;那么校本教研則著眼于學校文化,以促進學校、教師的發展為目的,致力于學科實施。在全區的整體要求下,每所學校更加重視校級學科組建設,更具特色,更顯活力。
我區有一支戰斗力強的品德教研組長隊伍。在自身素養上,組長們學科教學能力強,在學校教研組中威信高;在工作上,組長們積極主動,善于溝通協調。
以某小學為例:學校一共有33位老師承擔了品德學科教學工作。為了方便教研活動的開展,分年級進行備課教研,由語文學科教研組長兼任品德學科教研組長。每學期開學時,年級教研組長都要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確定學期教學總體要求、教研專題以及年級研究課。每學期安排四次品德學科備課研討活動,分別對應著品德教材的四個單元。每一次研討之后,都要做好相關的研究記錄。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年級品德教研課,同年級組的老師會共同坐在一起,聽課、評課。執教老師在上完課之后,也會留下自己的反思和收獲。踏踏實實的集體教研活動,保證了品德課程在學校,生根、發芽,不斷地成長。
三、樹立德育課程觀,提升統整課程資源的效度
德行的養成,不是品德課堂四十分鐘就能完成的。“大德育觀”培養了品德教師的課程資源觀。
在學科建設中,我們帶領研修團隊去研究品德課程,學習有關課程統整的知識,打造一批實驗學校,并且搭設平臺,分享經驗,去輻射更多的學校。我們在實驗學校分別召開“大德育觀”引領的“四個一”的品德研修現場會,一節品德課、一個德育活動、一場主題沙龍、一次專題研討,學科教學與德育融合,更顯魅力。近兩年我區各校在德育課程中注入了大量的品德學科元素。這也是品德與其它學科、學校活動、文化融合的顯現,彰顯了品德學科不容替代的優勢。
在課程大視野下,校長的領導力、教師的研究力,推動著學科智慧前行。在課程研修的路上,我們越走越寬。德育無痕,以生為本的根上長出快樂的苗,這背后凝聚著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心血。
四、關注教師成長,樹立教師品牌
學生在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不容忽視。青年教師是學科隊伍中的主力軍。為進一步加強品德學科建設,擴大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為更多的教師搭建成長的平臺。區級構建立體化的小學品德研修團隊,不同學校的老師一同教研,更加有效地激發研修的熱情。
以課例研修為例:首先執教人確定主題,研修團隊先行思考,提出建議。執教者通過鉆研教材擬定草稿,然后把最初的執教方案提交研修小組進行討論,對草案進行二度修改,形成教學方案,確定實施這節課的時間。然后由授課教師來講授這節課,研修團隊教師等有關教師參與課堂研討,不能來參與的,就發放研究錄像。
團隊研討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首先,我們以新理念為課堂教學指南。研課團隊每個成員共同參與研究。教研員和教師是伙伴關系。參與研究者從不同的方面貢獻自己的智慧。執教教師通過研討反思,修改計劃,再進行實踐。教師們再次聽課。作為研修團隊,我們共同經歷著理解—實踐—改進這一過程。
團隊研修將教師的專業成長建立在群體研究的基礎上,為個人的努力鋪設了廣闊的平臺和充足的資源,滿足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在目標推進的過程中,品德教師隊伍建設,也呈現喜人的成果。教師們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為自己的研究積累著財富。
(婁龍雁,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210018)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