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鐘獎作為全國唯一常設的音樂綜合類大獎,從2001年開始至今已經開展了14年。本文從鋼琴賽制的復賽、決賽、半決賽的參賽要求及評分規則入手,從而闡述了金鐘獎鋼琴賽制的科學性、綜合性和專業性等特點。
【關鍵詞】中國音樂;金鐘獎
一、金鐘獎由來
中國音樂金鐘獎創辦于2001年,經歷了在河北廊坊、福建廈門的搬遷,終于在第三屆長久落戶廣州,此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影響廣泛的全國性文化品牌,并從200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此后中國音樂金鐘獎在獎項設置不斷完善,賽制更加合理,獎項種類更加齊全,評獎機制更加科學完善,并注入了港澳臺選手的新鮮血液,所以面對群體更加廣泛,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中國音樂界權威性的高水準的國家級專業大獎。中國音樂金鐘獎,已經逐漸發展成中國音樂表演賽制的最高獎項。
二、鋼琴比賽賽制分析
鋼琴總決賽分為復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場比賽,比賽選手在第一場比賽里必須準備12至15分鐘的獨奏曲目,包括兩首練習曲及一首自選樂曲,練習曲中規定必須有肖邦的一首作品。如果選手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將自己所要展現的演奏能力和對音樂的詮釋表達能力非常自信地演繹出來,那么進入決賽的概論就比較小了。因此,選擇恰當時間的曲子非常重要。半決賽的考核是一場40-50分鐘的獨奏音樂會,曲目則體現了典型的中國特色:一首中國作品和一首檢驗基本功技巧的完整的古典時期奏鳴曲。最后的決賽看起來讓人然耳目一新,是與而廣州交響樂團合作共同演奏一首大型協奏曲。這樣的賽制安排在中國是不可多得的,這樣的曲目量和曲目構成更加專業,可以全面考察選手的藝術功底如基本功、耐力、爆發力等。另外,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也增加了選手交流的機會,提高了選手的人文素養。
我相信每一個選手都會認真準備并且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音樂個性,大家都摩拳擦掌精心準備,在專業技能方面毋容置疑,分別在曲目選擇,曲目搭配上下工夫。大部分人選擇“炫技”曲目,改編曲目也有不少,還有一些在曲目選擇上“撞車”。而一些傳統的、有音樂性的而不是單純靠技巧來渲染壯麗輝煌的曲目倒極少有人選擇。相比之下,世界上頂級的鋼琴賽事如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更高度贊揚音樂和技術為音樂服務的宗旨,這是值得所有人關注的。從準備到曲目練習到最后比賽中間任何一環節出現一點問題都有可能無法進入下一輪比賽,金鐘獎的要求和標準之高決定了比賽的含金量。
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需要每人準備一場40至50分鐘的獨奏音樂會,曲目必須包括一首完整古典奏鳴曲和一首中國作品,其他曲目可以自選。這樣的曲目設置給了選手最大的空間去展示自己的曲目庫同時又能通過古典奏鳴曲的詮釋來檢驗選手對于古典時期風格規范的掌控和音樂結構的把握。而半決賽的重難點在于準確地詮釋古典奏鳴曲。首先完整奏鳴曲中所有章節情緒的把控,對曲目線條脈絡的清晰掌控,反映了古典奏鳴曲最能體現的音樂修養。好多選手多擅長炫技作品和現代作品,并且可以演奏得非常壯麗輝煌,而一旦遇到“簡單”的古典奏鳴曲,卻變得無所適從即演奏不出古典奏鳴曲的深刻內涵,不論是從句法、結構、層次、音色、聲音控制、音符走向、速度的控制、情緒把握均不如那些“難、快、響”的作品來得“得心應手”。這同樣發人深思,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非功利性演奏理念和演奏取向的音樂價值觀,真正扎實地提高演奏質量,這也是金鐘獎作為中國音樂專業最高獎今后所要繼續提倡和努力的方向。
決賽需要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一首大型協奏曲,而這一環節往往似乎沒有前面獨奏環節那么出色,更多地暴露了選手們的弱項,雖然這對于大多數沒有和樂隊合作過的選手們來說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而且比賽進行到這一環節已經是相當不易,但決賽中的協奏曲所體現的一些問題也基本囊括了協奏曲演奏所需關注的主要問題,例如鋼琴獨奏者需要對協奏曲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多用耳朵聽樂隊之間音色音量的協調,增強對樂隊部分的熟悉程度,以提高駕馭樂隊的能力,樂器與樂器聲部與聲部的對話與交流,以及適度調配與樂隊合作的速度。這也是中國選手參加國際比賽中最吃虧的弱項。我國鋼琴專業學生鮮少有與樂隊合作的機會,只有極少數的機會,這樣直接造成了中國學生與他人合作困難,甚至完全不知道怎么與他人合作,極少數中國學生能夠通過國際比賽進入決賽才能夠獲得與樂隊合作的機會。反觀國外很多樂團或者樂隊很注重通過多舉辦協奏曲比賽來提供青年學生或青年鋼琴家合作的機會,這樣的協奏曲比賽和音樂會能同時獲得廣泛的社會效應,增加樂團的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積累聽眾,同時又能培養人才、提攜新生力量、增強比賽競爭力、增加收益、推動音樂事業不斷發展。
三、金鐘獎的社會產業化效益
金鐘獎的開展,給一大批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平臺,促進了音樂愛好者交流、互動,使一大批音樂愛好者在賽事期間涌入廣州,帶動相關酒店、餐飲業、相關樂器行、培訓機構、音響出版、演藝門票的發展,推動了金鐘獎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金鐘獎的產業化功能,實現金鐘獎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哲.我眼中的金鐘獎[J].鋼琴藝術,2010.1.
[2]韓新安.“金鐘”佳音,冥想“琴島”鋼琴藝術[J].2002(8).
作者簡介:韓欣華(1900—),女,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14級鋼琴表演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