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梅
近日,筆者來到平邑縣武臺鎮南武溝村的“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該村支部書記兼種植戶董現忠面對最后一茬成熟的葡萄,臉上堆滿了豐收的喜悅,對于他來說,葡萄就是他創業致富的“金蛋蛋”。
董現忠告訴筆者,南武溝村高效生態葡萄園建于2012年,總投資200多萬元,目前園內種植葡萄200畝,用來釀酒的葡萄100畝,供游客采摘觀光的葡萄100畝,同時栽植培育了葡萄盆景10畝。經過不斷考察,引進種植了金手指、美人指、寒香蜜等5個新品葡萄,有效拓寬了市場需求。
董現忠告訴筆者,在葡萄種植上,品種的選擇很重要。在選育、土壤、水分、霜期(春、秋)、冰雹、防鳥害(秋季)等細節上要特別注意,農歷10月以后,葡萄開始休眠,白天要給葡萄包上薄膜,晚上蓋上棉被,保持一定溫度,有利于葡萄發育生長。同時他特別強調,大棚里種植的葡萄和外面種植的葡萄沒有質的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溫室里種植的葡萄成熟期要比外面種植的葡萄成熟期早一個多月。
“由于采用先進的栽培和精細的管理技術,并且使用了大量羊糞等有機肥,使樹苗的營養可以更加集中,生長量更大,因此,效益將是比較可觀的。”他一臉興奮地說著。
在葡萄的銷售上,考慮到傳統的銷售方式容易造成中間環節過多,銷售價格不穩定,如何達到既豐產又豐收?經過多方考察,董現忠最終決定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建立規模化的葡萄采摘觀光園,將消費者吸引到葡萄觀光園里。今年,園里的葡萄長勢喜人,葡萄盆景的栽培也取得了成功,就有很多游客慕名前來觀光采摘。董現忠說,葡萄成熟時,根據葡萄品種的不同,采摘價格也將有所不同,從5元到20元不等。
南武溝村的高效生態葡萄園基地不但實現了他自己的創業夢,還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帶動了村民共同致富。他告訴筆者,農忙時要聘請本地村民幫忙,最多時要同時聘用20多人干活,每年要發放20多萬元工資。
葡萄園的休閑采摘,不僅為市民們提供休閑旅游好去處,體驗采摘的樂趣,而且加快了老葡萄品種的改良換代步伐。面對自己的葡萄園,董現忠信心十足,對于下一步的發展也有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劃。未來計劃發展品牌葡萄酒,讓各地的游客喝到武臺特有的生態葡萄酒。
(作者聯系電話:1525392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