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祥
【摘要】學習任何一種樂器,不僅能陶冶孩子的素養,更能鍛煉孩子的大腦。但是父母總能為孩子學習什么樂器而煩惱。而弦樂器散發出的魅力是無可阻擋的,學習弦樂的程度比較偏難,問題比較復雜,靈活性較大,成才的道路也各有千秋,個人悟性,學習程度上都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學習者的不同目的和所具備的才能不同,在要求上也應有所不同,各個突破,區別對待。
【關鍵詞】弦樂;態度;方法
學習任何一種樂器,不僅能陶冶孩子的素養,更能鍛煉孩子的大腦。但是父母總能為孩子學習什么樂器而煩惱。有些喜歡讓孩子學習鋼琴,有些選擇喜歡弦樂器,有些會選擇學習管樂。眾所周知,學習弦樂器,不論是小提琴、中提琴、又或者是大提琴,其實都是選擇了一門相對較難走的道路??墒?,弦樂器散發出的魅力是無可阻擋的,這也是為什么還是會有大量的孩子會毫無顧忌的學習一門弦樂器的原因。
學習弦樂的程度比較偏難,問題比較復雜,靈活性較大,成才的道路也各有千秋,個人悟性,學習程度上都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學習者的不同目的和所具備的才能不同,在要求上也應有所不同,各個突破,區別對待。
對于一個業余愛好者,就是在學習工作之余進行,不可能有很多的時間。精力,這些學習者大多的愿望,就是能看懂樂譜,能奏出一些自己喜愛的樂曲或與其他人合奏娛興。從這樣的目的出發,當然不必花太久時間扎扎實實的訓練基本功,比如指彈性、耐力、復雜的功法技術等。重點則放在初步掌握、廣泛的接觸上,比如姿勢基本準確,左手熟悉音位,能夠換把,手指有一定靈活性,會一點柔弦,運弓走向基本正確,能熟悉變換弓法,左右手能配合,掌握基本節奏,有這些就已經很不錯了。有些認真的老師總是讓業余的學習者嚴格地作大量枯燥的聯系,在音準、發音、姿勢等上面進行細致糾正,直至到愛好者被長期的受難“折磨”弄得疲憊不堪,反而還會導致學生不得不放棄掉這門喜好,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畢竟還是提高素養,陶冶情操更為重要些。
對于專業學習者肯定就得提高標準嚴苛要求了。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艱苦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可這個常規也是要因地適宜,在每天不斷的學習練習中不斷摸索,積累經驗,從而尋求屬于自身的練琴計劃,科學有效,事半功倍?;竟Φ木毩暿翘硬贿^的,可終歸練習它的目的還是為了演奏好樂曲,不可掉入盲目訓練的套路中。
要搞清楚目的性,音階:在練習音階時,要聆聽音準,悉心地聆聽,全神貫注滴聽辨每一個音高,要有清澈純凈的發音。先是慢慢拉找到感覺,不僅找到發音的共鳴點,還要聽到音高的共鳴點,這不僅是對手指精確熟悉音位的訓練,也是對耳朵敏銳辨別音高的必要訓練。在充分做過慢練、確切了解、摸熟了每一個音位之后,可以逐漸加快速度練習,者是為了練出十拿九穩的能力,不僅音高要求準確無誤,還要求手指靈活,出音清晰。剛開始可能會顧此失彼,不要緊,對于有問題的地方反復找找原因再用不同的方法不斷練習,就會越來越好。練習曲:在拉練習曲時,要搞清楚每一刻的練習目的。對于音準,必須要有一定要求,音不太準,當然談不上美感,也就不成其調了。對于發音,也有基本要求:聲音要圓潤、干凈、共鳴好,弓在弦上扣得太緊,行弓時速度又較慢,則音色會很干,很燥,非常難聽。其實音色這點,是貫穿所有演奏的基本核心,悅耳動聽,方可打動他人(個人認為右手的練習在系統的學習中相當重要。我國偉大的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提到:“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穩”是運功最基本的要領。還有很多很多練琴的心得具體方法要領,這里不做詳細注解。)樂曲:練習一首樂曲時,先要了解曲情樂意,可以聽一些名家演奏的音頻資料,心中有個印象。在感受一首音樂作品曲情樂意的同時,應當查考翻閱書籍,了解作者的生平、、年代、個性、事跡、創作風格等等基本資料,有助于全面更好地理解樂曲,正確掌握風格,詮釋樂曲。目的明確后,對練習提要求,要切合實際,不能過于心急以至于一時不能達到要求而詛喪氣餒,打擊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比如對于音準的要求,一定要耐心,不是所有人都有天賦,不行的時候要放慢速度練,拉簡單的音位排列,音準把握就多大,通過一個階段的反復練習,適應,把握性就會逐漸加強。
總之,要學好弦樂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與管樂或者民族樂器相比較,它更要經過一個漫長,長時間的磨練才能有所成績,要想學好,必須持之以恒,量的積累,必定有質的飛躍,所以這更是一場持久戰,耐力戰,需要科學的計劃,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參考文獻
[1]梁旭.淺談弦樂四重奏的訓練方法[J].音樂大觀,2012(12).
[2]吳淑婷. 培養合作意識對于弦樂四重奏的意義[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