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行業來說,趕在國慶節前發布的“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如同是專門為其量身訂制的“黃金周”大禮。優惠政策不但激發了民眾對于小排量汽車的關注度,同時,對于持續低迷的汽車銷售市場也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雖然從短期數據來看,汽車銷量還沒有“爆發式”的增長,但是為期1年零3個月的“刺激”政策將會給汽車市場帶來的變化不言而喻。
當然,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也應該冷靜:既然政策的出發點是倡導汽車的“節能減排”,那么為什么不能以“油耗”作為減稅的參考標準之一。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節能補貼始終按照“排量”而非“油耗”來發放,不管百公里油耗是6L還是8L,只要是1.6L排量以下的,都能得到同樣的補貼。在汽車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這種區分標準顯然應該重新審視。這也無助于車企努力提升發動機的性能,不利于中國汽車技術長遠發展。
“ 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也印證了國家政府部門對中汽協的連續呼吁汽車救市的正面反饋,這無疑對汽車產業和市場發展起到非常積極作用。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對于汽車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