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君 付斌
【摘要】由于國人素質的普遍提高,使他們對藝術的理解與追求更高,大量的藝術院校也因此出現,但因為學習人數的不斷增加,導致鋼琴教育任務越來越重,現已無法滿足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這種情況下,鋼琴教學出現了改革,出現了多媒體數碼鋼琴教學,這種集體教學課在鋼琴教育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們就來了解這種教學的優勢,并探討如何去實施它。
【關鍵詞】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
音樂教育事業在我國不斷發展,音樂不但是一種很美的文化底蘊,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所以藝術院校在師資方面要求非常之高。尤其是在鋼琴方面。但現在鋼琴師資供不應求,只能避開傳統的一對一教學。然而采用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那么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還有哪些優勢,以及如何在教育事業上應用它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多媒體數碼鋼琴在課堂上的優勢
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本身就具備一些很好的優勢。數碼鋼琴跟傳統鋼琴不一樣,它不但體積小、質量輕,容易搬運,還可以實現一間教室多架鋼琴同時上課的要求,而且它的音色庫也是非常豐富的,能夠模仿多種不同的樂器,同學們在練習的時候也可以佩戴耳機,并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不但縮短了教學的時間,也提高了學生們練習的效率。尤其是數碼鋼琴的錄放音功能,能讓學生聽到自己的演奏,這對學生自身會有很大的提升,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除了這些,數碼鋼琴還有旋律配和音、伴奏配旋律功能,還有電子節拍器,這些能將很多不同的演奏整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老師和學生都能很好的積極的融入到音樂氛圍中。
二、教師的角度出發
(一)教師的鋼琴能力
教師的實質性目的并沒有改變,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鋼琴能力,豐富他們的音樂領域[2]。只是教學的方式發生了改變,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老師一定要具備傳統鋼琴老師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比如完善的鋼琴教學能力;對鋼琴有一定高度的熟練程度,對音樂有自己相應的理解;對鋼琴有濃厚的興趣等。然后再以此為基礎,上升到對數碼鋼琴也有很高的熱情,喜歡探討數碼鋼琴的意義,了解其作用與目的。
(二)教師的教學手段
傳統鋼琴教學一般只有兩種,一種是講授法,另一種是示范法。鋼琴教師通常將二者結合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避免不了使知識點變得繁瑣,而且經常重復的理論與技巧會使學生感到厭煩。數碼鋼琴多媒體系統可以自由的鋼琴節奏進行拆分,也用電腦軟件進行樂曲配合,大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師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的向學生傳達專業知識。
(三)教師的綜合素養
因為個人性格或者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也會有所區別。這時候學生的獨特理解,會增加教師在鋼琴課上解決問題的難度,既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又要完善學生學習的知識要點。這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很好的鋼琴演奏技巧,鋼琴的教學經驗,還要有很好的耐心和個人素質,并在鋼琴課上表現出對鋼琴喜愛之情。進而積極的帶動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并勇于開發創新。
三、從學生角度出發
(一)學生觀念改變
學生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以教師角度完成這次教學,即使教師講的再全面,學生并沒有將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為己用,也不過是在做一場無用功罷了。因此從學生角度出發,應該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理念。讓他們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3]。教師可以通過自己了解的知識,或者是一些鋼琴家的事跡,積極勉勵學生。例如一位鋼琴教師,在面對一位表現平平而準備放棄鋼琴的學生,給他講述了音樂偉人的貝多芬的故事后,使這位學生非常感興趣,不但了解到貝多芬如何在困難中堅強的創作音樂,也使他在以后更加努力。這就是從觀念上改變學生從而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例子。
(二)使學生學習范圍更廣泛
在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很多的機會聽到其他同學的演奏,因此學生除了從老師那里能學到知識外,也能從其他學生那里學習到一些東西,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進。還可以自由探討,從相互的評價和交流中發現問題,歸納原因,從而提升自我,達到提升學生鋼琴能力的最終目的[4]。
四、根據政策改善效果
(一)國家政策的支持
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正確的音樂教育方式,都能很好的培養有音樂素養的人,使人的素質有很大提高。而這些都需要穩定的政策去支持相關的音樂教育模式。相信,如果教育部門能夠對相應的課程綱要加大重視力度的話,一定會對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二)教育界宣傳
一個良好的教學模式如何在社會上普及,離不開良好的宣傳效果。例如本文提到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如果宣傳效果好,可以使社會對此教學模式大大好評,并對它有良好的認知,從而支持這項教學。也希望廣大鋼琴師與教學研究者能夠幫忙出一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向社會宣傳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優勢。并讓一些傳統的鋼琴教師也能嘗試這種新的授課方式,從而體現它的價值。
五、結束語
教學可能是一件很系統的事,但教學模式卻是具有多樣性的,無論是數學、語文、物理、化學,還是體育、音樂上的教育,都能因為多樣的教學方式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已經在我國很好的邁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在鋼琴現代教育中帶來新的氣象,同時在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以及人才培養上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閔小敏.對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思考[J].金田,2014(7):267.
[2]姚航.探析多媒體鋼琴教學系統中的利與弊[J].劍南文學,2013(10):
364-364.
[3]劉柱.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思考[J].歌海,2011(4):99-100,103.
[4]趙鋼.數碼鋼琴集體課之探究[J].藝術百家,2010,26(z1):378-379.
作者簡介:牛麗君(1986—),女,河南焦作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付斌(1985—),男,河南焦作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