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揚琴教學中的內心情感入手,深層地揭示音樂的內涵,提出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策略,目的能使揚琴教學效果產生較大提升。
【關鍵詞】揚琴教學;藝術;內心情感
引言
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一種最能表達人類內心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樂記》中記載:“凡音者, 生人心也, 情動于中, 放情于聲。”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豐富精神生活,凈化心靈。音樂的本質是把內心情感表達出來,這個本質決定了音樂教學要把培養學生的內心情感作為教學目標,因此,無論是聲樂教學,還是樂器教學都應把對學生的內心情感培養作為重點,揚琴教學同樣也不例外,不僅要訓練技法,更多的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內心情感。
一、培養音樂內心聽覺,領略音樂美
音樂內心聽覺的培養和建立,是揚琴教學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所謂的內心聽覺,就是對某種聽過或未聽過的音樂輸入到大腦中,并對其進行回憶或想象。微妙而敏感的內心聽覺,是使得揚琴彈奏演繹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揚琴演奏者來說,想象力豐富的演奏者可根據自身的冥想發揮揚琴音樂的情感展現力,使得表演更富有感染力,.而缺乏想象的演奏者只懂按照樂譜來演奏,聲音沒有表情,就算技巧嫻熟,但聽眾聽起來仍然是平淡無味,味同嚼蠟.
學習揚琴演奏,我們就要學會靜靜聆聽,從而感受音樂、領略音樂的美,學會感受和鑒賞才能使揚琴學習者逐步建立良好的內心音樂聽覺,這也是全面提高演奏者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才能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更進一步掌握音樂語言規律和特點和規律的主要手段。音樂學習者只有自身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素材,才能在聆聽音樂時獲得對音樂音響的體驗和感受,才能更好的領略到音樂藝術的美。
二、音色要素的辨別
音色是音樂藝術表現美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如果沒有豐富多采的音色,要想很好地表現音樂作品的內涵、感情是很困難的。而音色的差別既存在于不同的樂器種類里,同時也存在于同一種樂器里,因為同一種樂器,不同的演奏者就會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就會有不同音區,而且演奏者的民族文化、習慣以及演奏風格、審美情趣、地域流派也會對音色構成影響。
音色是影響揚琴演奏質量最主要原因,在平時的揚琴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去追求美的音色,并養成聆聽的習慣,養成辨識音樂的清晰度和是否圓潤飽滿的習慣,逐步提高對音色的鑒賞能力,并且在鑒賞過程中積累經驗,進而培養良好的音樂內心情感。
三、音樂感的培養
揚琴屬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類,點的發音形態是揚琴的基本發音形態,用這種發音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演奏技法可稱為“點”性技法。
從揚琴技法的基礎練習開始,就應注意節拍的律動性、旋律進行中音與音之間的遞進、樂句與樂句之間的音的連接等。所謂遞進,是指音樂進行中樂句的完整性和連貫性。音與音之間的遞接,要符合音樂語氣的要求,表現一種音樂語氣,貫穿一種音樂審美意識,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練習、樂曲的演奏與樂句的劃分結合起來,感性與理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富有內心歌唱性的演奏,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時,使演奏的樂曲富有語氣感,進而培養自身音樂感。在學習揚琴的過程中,要在音樂進行時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體驗音樂的內在美,這就必須注重對學生音樂感的培養。這樣才能“以情帶聲”,才能給音樂演奏注入靈魂,使聽眾受到感染,并引起相互間心靈的共鳴。
四、處理好“技”和“藝”之間的辯證關系
“技”就是技巧,是揚琴演奏的基本功。樂器演奏,要求的技能性都很強,揚琴演奏也不例外,需要經過長期艱苦重復的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級別的演奏水準。而所謂的“藝”就是指藝術修養,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例如對作品的所表達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作者的文化素養等等。“藝”是演奏者的理性思考和感性體驗的結合體,是作品演奏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塑造,對詞曲家的內心世界的一種詮釋。
所以,技巧和藝術修養是音樂審美情感培養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揚琴教學中,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機械性演奏,缺少情感的投入,那么作品的精神內涵就不能表達出來,音樂表演就不會有感染力,聽眾就會覺得乏味可陳。只有在演奏中全身心的投入情感,并利用技術上的嫻熟,才能賦予演奏的音樂以畫面感,賦予感染力,聽眾才能與樂曲所表現出來的意境融為一體。
五、把握好演奏與培養音樂內心情感的關系
揚琴演奏的過程當中,演奏者必須要把審美感受轉變成音響運動、技巧動作以及自然的有控制的體態律動:必須為音樂表達的情感尋找一種感官的、外部的表達方式。這樣,觀眾可以從演奏者的肢體動作和音響運動方式等,與表演者的感情融為一體,感受到演奏的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內涵。而且,演奏者的表情要表現得輕松自然,形成完整音樂表現的印象,通過表情的變化來表達所演奏作品的思想,并打動觀眾。
教師在平時的揚琴教學中要不斷的對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加以強化,才能增強學生對音色的感受和鑒賞能力,這樣,學生才能逐步的積累對音樂音色的感知能力和辨識能力。還有,在平時的教學中,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要把揚琴技巧學習和內心情感的培養結合起來,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演奏時要傾注自己的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揚琴的教學水平才能夠產生質的飛躍。
六、結語
總之,在揚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培養對學生的音樂內心情感放在首要位置,把握好揚琴演奏中的技巧和藝術修養的關系,以使學生用心靈去演奏,并在演奏中傾注自己的全部內心情感,把作品塑造成一個鮮活的音樂形象,漸而融入到“習練于琴,感悟于心”的藝術佳境之中。
參考文獻
[1]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4(第1版).
[2]論揚琴演奏與內心聽覺[J].《黃鐘》學報,2003(4).
作者簡介:楊帆(1985—),女,河南焦作人,單位: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職稱:助理講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