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最新的小學語文課標在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改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有效的運用評價語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如果能夠科學有效的運用評價性語言的藝術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擴展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一、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首先就要轉變意識,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課堂教學中評價性語言的運用是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首先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對象觀,擺正自己與學生的定位,創造和諧歡快的課堂氣氛,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很小,剛剛開始進入正式的集體學習生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小學生們都會喜歡和藹可親、笑口常開、平易近人的老師,在心底對那些比較嚴肅、苛刻、諷刺挖苦學生的老師是十分抗拒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評價性的語言時,首先要考慮到這一點,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改變教師高高在上的觀念,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評價當作是老師的一項特權,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真誠溝通的一個過程。只有老師擺正位置,真正的放下架子去與學生溝通交流,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跟老師成為朋友。在課堂中運用評價性的語言使,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多運用一些鼓勵引導的語言,如“你今天進步很大”“繼續努力,你可以做的更好”等等,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而不是隨時都會有一種要挨批評的恐懼。
二、評價要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
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性的個體,學生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這些差異性,任何統一劃一、一刀切的行為都是不對的,正確的選擇是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指導方法。在課堂中運用評價性的語言時更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選取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評價激勵的目的。教師應該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和開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因勢利導,張揚學生的個性,不要過分壓制學生的天性。
教師應該創新評價語言,避免使用一些簡單重復毫無新意的評價語言,如“好的”“不錯”等等,這樣的評價語言很容易給學生帶來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不能真正的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來創新評價語言,如對待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你這段時間做的很好”“你的文章很有新意”“你最近進步很大”等等,總之,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是自己真的在某方面表現不錯才得到的評價。長久下來就可以把這種課堂評價形成一種激勵機制,可以帶來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緩和師生間的緊張關系,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評價語言要豐富有新意,給予學生正面評價的引導,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評價要注重提高語言的使用技巧
教師在課堂中發揮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還必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語言技巧。針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語文本身就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的藝術,語文老師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底相對來說要比其它學科的老師更強才對。語文老師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真正發揮評價性語言的魅力,讓其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好工具。教師可以運用自身所掌握的語言技巧來融入到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如“你還可以做的更好”,這種評價一方面是對學生已有行為的肯定,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對的,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明白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是可以繼續努力做的更加令人滿意的。針對小學生的教學評價應該以正面鼓勵性的為主,但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進展狀況適時運用一些批評、建議性的語言評價,這樣可以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沾沾自喜,正確的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認識,及時調整錯誤的行為,避免驕傲的情緒滋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總之,教學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客觀的原則來進行,要真正達到對學生鞭策、監督、鼓勵、強化的目的。教師應該將評價性的語言作為對學生的一個驚喜,有效的調節帶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感受到驚喜和快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能感受到語文語言文字的魅力又可以改正自身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正確的運用評價性的語言,發揮評價性語言的魅力對于整個語文教學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做到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教師首先要糾正以往高高在上的評價理念,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還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來選擇運用語言,要因材施教,適時調整,避免簡單劃一;再次,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運用評價性語言文字的技巧,讓這些評價真正的能對學生有所觸動,而不止是一種簡單的對錯的判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中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我們還有很長的道路需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