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木生
【摘 要】
本文認為,觀察對中學生作文尤為重要。通過觀察,能使中學生從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獲取大量感性材料,進而形成作文的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多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努力培養他們的作文興趣。既要激發學生觀察興趣,不斷鍛煉作文能力,又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觀察方法
觀察,從教育原理的角度說,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的知覺活動;通俗一點說,就是對事物和現象進行仔細察看。
觀察的方法很重要。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與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有關。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文中這樣描寫濟南的雪和山:“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從“一髻兒白花”“花衣”“肌膚”“害了羞”,看得出作者進行了非常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單寫出了靜態美,還寫出了動態美。再以《春》為例,開篇“……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把春天的生機勃勃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形神兼備!應該說,《春》是“觀察”作文中最好的范文之一。
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觀察事物,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抓住特點進行觀察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點,許多事物都具有共性,而個性才是事物的本質所在。
以觀察家兔進行寫作為例。家兔是哺乳動物的一種,而所有哺乳動物都具備著這樣一些特征:哺乳,胎生,有四肢、眼耳鼻口等,還具備生理學上所說的八大系統。如果觀察不仔細,作文中描述的只能是共性的東西,很難讓人看出家兔與別的哺乳動物的真正區別;如果觀察出了家兔三瓣嘴、紅眼睛、短尾巴、跳躍式前進等特征,就很容易讓人有一個具體的印象。捕捉到了家兔這些細節特征,才能在作文中表述得更有興趣、更有情致,也更精確。
二、帶著問題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有思考才會有收獲。比如同樣是鳥科,鴿子、麻雀能夠飛翔,為什么鴨子、母雞不能飛翔?多數鳥類需要扇動翅膀才能飛翔,為什么老鷹翅膀張開不動卻照樣能夠翱翔?學生由疑問到思考,觀察得會更深入。
我曾帶學生到野外踏青,讓學生觀察了一大一小兩棵樹。大樹底部中心形成了一個空空的樹洞,但周圍的樹皮保存完好,這棵樹活得很茂盛;小樹莖桿長得很好,但被人削掉了一周皮,這棵樹葉片低垂,已奄奄一息。同學們觀察之后,都覺奇怪:為什么這兩棵樹會出現不同的情況?由此我引導他們了解了“樹怕傷皮,不怕傷心”的道理——原來,莖桿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樹皮則能把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運輸到它的全身,樹皮被削掉,樹根得不到營養便會“餓死”,不能再向上運送水分和無機鹽,整棵樹也便死掉了。觀察理解之后,我讓同學們為此寫一篇作文,這樣,學生們的寫作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寫出了許多帶著問題、標題醒目的作文來:《小樹為什么死掉?》《小樹哭了嗎?》《不要傷害小樹》《大樹爺爺你好》,等等。
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學生的感受就不同,作文的興趣也會相對不同。秋季時樹葉飄落,學生如果把“飄落”看作一種美麗,就會把秋景寫得很美好;學生如果把“飄落”看成一種凄涼,就會把秋景寫得很悲愴。帶有目的性地選擇角度去觀察,會有利于激發學生在作文中表情達意、抒發不同的感受。
為了鍛煉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在課堂教學中,我拿出一張黑紙問學生:這是什么?多數學生說這是一張黑紙,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少數學生說這是在白紙上涂了墨,我也肯定了學生的回答;最后我告訴學生,這是一張畫,畫的名字叫《黑夜里的黑牛》。這樣一來,學生們很容易明白了我的用意,僅僅一張黑紙,他們就滿懷興趣地從三個不同角度著筆,寫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文來。
四、帶著想象進行觀察
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既有限,又豐富。“有限”表現在他們生活經歷的簡單,“豐富”則表現在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尋,所以在觀察事物中要對他們的想象能力多加引導,開掘他們發散思維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依據合理想象進行寫作的興趣。
帶著想象進行觀察,可以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路。我將一張細長的紅色紙條反轉一下粘成一個環,問同學:沿著紙的中間剪一圈,能把它變成兩個圈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能!”結果卻讓大家意想不到:剪開后的紙環沒有變成兩個,而是變成了一個更大的紙環。我再問學生:這是一朵花嗎?學生回答:“不是!”我將紙環折疊幾下并擰成一簇,一朵好看的花便呈現在我手中。這樣由一個紙環引發開來,學生們在寫作文時懂得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想象才更合理?
作文需要想象和聯想,形象化、擬人化的想象和聯想會使作文的語言更生動、豐富。在帶著想象的觀察中,春風里的麥苗是在向孩子們“點頭”,嘩嘩流淌的小河是在“唱歌”,呢喃的燕子是在說“悄悄話”,把它們放到作文中,效果一下就出來了,學生的作文興趣便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觀察的方法很多,不止局限于上述幾種。在指導學生作文中,可以引導學生有選擇、多方位進行豐富多彩的觀察,使學生的作文興趣愈加濃厚。
由此可見,觀察對中學生作文非常重要,無論是一個紙環、一張黑紙,還是一棵大樹、一條小河,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寫出內涵豐富的作文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授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多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