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周婷,南京市漢口路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27年,一直追尋充滿魅力的語文教學,努力讓語文生活成為兒童的精神享受。曾獲全國作文教學比賽“杰出擂主獎”、全國青年教師賽課指導老師特等獎、江蘇省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優課評比一等獎、江蘇省青年教師現場抽簽說課評比一等獎。其課堂實錄曾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播出。近年來,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課題《語文素養視野中的閱讀教學實踐探索》、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小班環境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多篇論文發表于公開刊物。出版專著《魅力語文》《四色學習單文化生長》和《邊玩邊學語文》。
我曾模仿一篇散文,這樣描述過心目中的語文:“望著你,洋洋大觀,盡收眼底,歷史的長河被譜寫成動人的篇章;讀著你,字字珠璣,蘊意盎然,蒼莽的天穹被鐫刻上人生的真諦;伴著你,孜孜以求,明智靈秀,詩意的生命被描繪出美麗的畫卷。語文,我不經意間與你邂逅,卻又如此愛戀你。你的古樸凝重、你的現代典雅,你的精美絕倫,你的趣味無窮,你一切的一切,怎一個‘魅力了得……”雖說用語言難以描摹語文這門學科無窮的魅力,但回顧自己27年教學歷程,我一直在孜孜追尋語文的特有魅力,并在語文生活中努力引領兒童撫觸魅力語文,漸進魅力語文,享受魅力語文。
我力主的魅力語文,從關注教材內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到揣摩和錘煉教學技法的藝術魅力,再回歸語文生活關注語言運用和言語生長的個性魅力。如果說前兩個階段重在研究老師教什么和怎樣教,而今,我進入一個新的思考和實踐階段。新階段并不排斥前兩個階段,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吸納,相互補充,以兒童習得言、意、法等語文素養為己任,努力讓充滿魅力的語文為兒童多彩學習生活設計,讓每一個兒童在語文生活中綻放獨特的魅力。因而,我倡導的魅力語文有了新的訴求,有了更明晰的特性,當然也有了繼續在路上的行走。
一、魅力語文以價值追求為起點,設計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康德說過,知識總要形成概念。概念固然重要,對概念意義的闡釋更為重要。魅力語文是眾多語文人踐行語文的佳境,或者說,很多人演繹的語文都可以稱作魅力語文。對魅力語文意義各自的追求,卻是不同語文人對魅力語文的獨特認識和高度概括。我對魅力語文的合理解說為:有個性、顯情感、善導引、重浸染、好美讀、能運用。這種解釋是呈立體狀分布的,中心層級是“運用”“個性”,填充層級是“情感”,“導引”“浸染”“美讀”是各個立體的點、線、面。所謂“個性”,首先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的個性,而這種關注聚焦在“運用”上。可見,“運用”“個性”是魅力語文的核心和靈魂。而“情感”,我以為語文生活必須使學生感動,當然是心靈的感動,才能有魅力;反之有魅力的語文生活,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生活。可見,“情感”這一填充物起著支撐作用,彌散在語文學習生活的全過程,成為馬克思所說的“人發展的本質力量”。所謂“導引”“浸染”“美讀”,主要說教和學的方式,也即語文生活。我試圖用以上解釋,揭示魅力語文實現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途徑和方式,同時也思索了其價值追求,以作魅力語文之契約。具體說來,價值追求有以下幾點:
1.用語文的魅力激蕩情感世界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需要特殊關照,怎樣關照?關照是為什么?用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話說:“運用語言文字,何以為之?運用語言文字,意欲為何?”運用語言文字的起點在于理解、積累規范的語言,終點在于表情達意、幸福生存。而這一切沒有兒童情感的力量,都會清零。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媒介,是學習生活的潤滑劑和調節劑。語文是最有情味的課,兒童是最容易動情的人,學語文最需要情感投資。沒有情感,就無法咀嚼語文的魅力;沒有情感,就沒有學習生活的原動力;沒有情感,就沒有美好的人生。魅力語文吸引學生“披文入情”,關注語言文字的情致意趣,在理解、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情意中,情感得到共鳴和熏陶。在語文生活中處處滲透情感,兒童會積極樂觀、正確審美、熱愛閱讀、熱愛生活、創造美好,在愉悅的精神享受中向魅力人生逐步趨近。
2.用語文的魅力牽手美讀生活
語文魅力能誘發美讀,美讀能讓語文魅力浸潤童心,詩意棲居,理性徜徉,情感彌漫……美讀,能走進語文深處,讀懂文字的背后;又能美麗轉向,領略更深切的生活內涵、更高遠的人生真諦。美讀,能讓魅力語文更有魅力。我的魅力語文一路走來,從重視教師有技法的“教”到重視兒童主動“習得”,從課堂意識走向課程意識走向生活文化,并且注意其間相互融通、相互發展、相互服務,這都離不開兒童逐漸脫離老師要求的美讀,特別是自覺的自由的美讀。魅力語文牽手美讀生活,是實現“語文育人”的最佳路徑。
3.用語文的魅力學習語言運用
語文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語言文字魅力,語言文字不僅是表情達意的載體,更重要地附著了運用的規范、規律。所以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語文課程性質和任務明確定位成“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積累語言、學習語言運用,從“意會”到“言傳”,是語文學習生活的重要特質。兒童經歷魅力語文,不僅可以傳遞、領略語言的奇妙功力,還能達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自由境界。用語文的魅力學習語言運用,會讓生活更多彩,學習更多元,兒童更生動。
4.用語文的魅力浸染生存素養
明代學者李贄說:“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為什么學語文?是因為語文的魅力能滋養兒童的心靈,呵護真心,養育真人。用語文的方式培育兒童,這也是語文生活的目標。何為語文方式?不是灌輸,不是僵硬、機械、冷冰冰,而是“浸染”,用“浸染”慢慢涵養,用“浸染”悉心養護語文素養這棵綠芽,讓它漸漸生長、開花、結果。語文魅力是浸染兒童生存素養的重要基因,魅力語文是基于學科的養育人的生活方式。
二、魅力語文以鮮明特性為依托,設計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學習本身是一種生活。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著,其實也是在生活著。除了課堂,還有課堂外的生活。因而學習生活,不僅有課堂內的,而且有課余的;不僅有集體的,還有個體的;不僅有讀書的生活、做作業的生活、考試的生活,還有自由自在的,尋找自己個性發展的那種生活。學習生活的內涵和外延如此豐富深遠,語文學習生活更應是多姿多態、充滿魅力的。因為,兒童學習語文有既定的必修課程,還有多彩的選修課程,以及輕松的原生態的課本外閱讀;既有老師指導下的教與學,也有伙伴、家人陪同的互助學習,以及自覺不自覺偶得的營養。概括起來,兒童語文學習生活至少有以下幾個特性:學習資源和學習平臺的多樣,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的多元,學習路徑和學習追求的多向,學習交互和學習評價的多維。
以上這“四多”讓魅力語文像磁石般吸引著兒童,使得兒童語文生活生動、豐富、適性、交融,演繹了語文學習生活的色彩之多、精彩之多、特色之多,讓魅力語文更加芳香四溢。語文學習生活不是隨意泛化的生活,不是簡單復制的原生態生活,之所以稱為“語文學習生活”而非其他生活,是課程、母語和兒童素養的力量在支撐。
1.聚焦課程文化
課程的規定性是語文生活的土壤,也是語文學習的本體性目標。語文新版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必須找尋與學生成長需要的內容,這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想、閱讀、表達。作為語文人須在典范文章的示例中,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引領學生認識和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則,讓語文真正成為語文。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說:“教育原本似乎是課堂之事,但我們卻從中體會到了天地之和煦,人情之至美。在此咫尺之地,孩子們真正地創造,敲擊未來之窗,使之豁然開朗。我們要堅持讓他們自己開窗,因為每個飛蛾都要自己化繭成蝶。”語文課程文化真切地“堅持讓他們自己開窗”,這就是營構語文課堂和課外豐富的生活,并讓其不會和語文學習機械分割,而是在認識發生處、情意激越處、語用涵育處、精神生長處融為一體,呈現靈動、精彩和豐厚。比如,兒童天生愛讀繪本,語文教材中只選編了簡短的童話、寓言故事,不能完全滿足兒童的需求。把繪本閱讀融入學生語文生活,可以貼近孩子閱讀世界,讓語文學習充滿遐想、感動,并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我常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前不久,共讀臺灣著名漫畫家幾米的繪本,其中《鹵蛋》的故事十分有趣。這個故事中出現了幾組很有特點的句式,如“鹵蛋每天睡覺前,都要祈求上帝保佑三件事:第一,希望明天上學不會遲到;第二,如果遲到,不會被老師罰站在校門口;第三,如果被罰站在校門口,不要被隔壁班的小珍妮看到。”這些語言表達讓孩子捧腹大笑、情緒高漲。在興趣導讀中,我引領孩子吸納這組富有個性的語言,并進行奇思妙想。全班每一個孩子都模仿繪本中這樣的句式“ 每天 前,都要祈求上帝保佑三件事。第一, 。第二,如果 , 。第三,如果 , 。”創作了屬于自己的繪本,并給繪本取書名和作者名。這樣的學習不僅是精神的享受,更是踐行了課標理念:“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2.聚集母語文化
倪渝根老師說:“語文教學有三個層面:語言文字訓練的層面,文化傳播的層面和審美化育的層面。這三個層面是有機交融、密不可分的。”魅力語文操持中,可以從文化典籍、文化審美、文化價值等做一定的分解:文字魅力、文章魅力、文學魅力、文化魅力……種種分解又融為一體,這就是母語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母語就是這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家園,它無時無刻不在濡染著人的情趣、情感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態度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內心世界中最深層最有內涵的東西——世界觀和人生觀。魅力語文首先是聚集母語文化魅力,而母語文化魅力落實在文本、教學、閱讀之中,通過師生演繹,形成了個性,于是彰顯了文化的力量。因為有分有合,魅力語文更加充盈著母語文化氣息。這種氣息彌散在兒童語文學習生活中,使得情、智、趣、意相生相融,使得兒童個性綻放、靈性流淌、心胸敞亮。
3.聚力兒童素養
魅力語文要有大語文觀,要有兒童視野,否則魅力無以彰顯、也無從彰顯。兒童視野下的魅力語文,也有“四有”。一是有情趣。感染兒童的語文生活,兒童才有興趣體驗;重視兒童的經驗世界,讓兒童快樂幸福行進,語文素養才有孕育的可能。二是有意義。即有所得,這個所得就是“語文素養”。語文生活中兒童學習的起點在哪兒,最近發展區在哪兒,素養提升的節點在哪兒……這些都要研究,如果“有情趣”著力的是在快樂中學語文,那么“有意義”著力的便是在學習中享受收獲的快樂。三是有選擇。兒童害怕束縛和條條框框,多彩的語文生活就是要讓學習形式、渠道等多種多樣,孩子才會感受語文生活的真實,才會感受到學習的無拘無束,才有思考和選擇的自主,才有多彩的切身體驗。四是有個性。個性即魅力,“和而不同”才生動多彩。從兒童身心特點和需要出發,讓兒童學習屬于自己的語文,幫助兒童形成自我的學習力和思考力。聚力兒童素養,讓兒童欣賞和熱愛語言,準確掌握語言,隨時調動儲備自己的語言庫,生動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獲取一生成長需要的語文營養。
三、魅力語文以行動張力為驛站,設計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如何充分利用語文魅力,真正彰顯兒童學習生活的多彩,也是我不斷思索、研究和實踐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資助課題的主要驛站。
1.情感的張力——讓語文魅力滲入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語文生活需要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情感是語文的獨有魅力,感受語文魅力從情感出發。情感需要多角度感受,多角度也是多彩的特征之一,語文魅力因情感張力從多層面滲入兒童學習生活。
讀出作品背后的作者,向前追溯。巴金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可見,作品的閱讀一定要和作者相連,才能準確品味出作品的情意。如教學蘇教版教材《清平樂·村居》時,先讓學生配樂閱讀辛棄疾的另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感受作者征戰沙場的豪邁氣概。待學生被作者“沙場秋點兵”的恢弘氣質感染時,開始新課教學,進入另一種田園意境,體會村居生活“家貧菜根香,屋小心自安”的閑適快樂之情。最后出示兩首詞,把詞人融在兩首詞中的情感對比,知道辛棄疾渴望國泰民安的情懷。教學中對作者之情的追溯,能和鳴文字,血脈貫通,穿透學生心靈。
讀出作品中的他(她),居中深入。蘇教版教材《愛之鏈》是一篇很長又感人肺腑的佳作。教學中,第一步,把故事讀短,厘清人物的關系,突破題目的難點“鏈”。第二步緊扣關聯著的人物,把故事再讀長。結合故事情節推進,把握住作品中所有人物對他人的體諒和默默的關愛,從而體會整篇的情感脈絡,更好地理解題眼“愛”。因人物愛的接力,愛得深沉,才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人作品。這就是情感的溫度和張力。
讀出讀作品的我,向后跟進。語文生活力求培育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對社會的責任,以及感受人與萬物的和諧與美好。語文教育只有引向學生內心的情感,才顯示出靈動的活力、藝術的魅力。在《愛之鏈》教學中,學生體會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后,教者可以繼續引導:特別讓你感動的是什么?故事之中的人物一開始就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什么一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這些問題都直抵故事構思和學生內心。教者這樣運作是想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積累,讓其領悟故事情節的引人入勝和彰顯的濃濃情意,體會其中優秀的表達方法,進入“語悟其神”的境界。
讀出同讀的伙伴,橫縱勾連。蘇教版教材《廣玉蘭》是一篇美文,它描摹了廣玉蘭色純、花美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喜愛之情。其中對廣玉蘭不同花期的描摹更是生動形象,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讓每個學生都品味廣玉蘭不同花期獨特的美,體驗廣玉蘭生命的旺盛。教者先讓學生自選一種花期,自學感悟;然后安排選擇同一種花期的同學,組成分享小組,交流感受;再安排選擇不同花期的同學,重新組成交流小組,分享原小組交流的感受。橫縱勾連,所得自然多多。
讀懂作者和作品能滋生情感,讀出同讀者的心聲能體驗到更多有個性特點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能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這就是真誠,對語文的真誠,對語言文學的真誠,對兒童的真誠,對生活的真誠。真誠就是一種崇高情感,徐志摩先生說,情感是我行動的指南,我一生都在尋覓情感這一線索。學生在語文生活中始終感情充沛,散發活力,情感之波不斷涌動著,感染,感動,感悟,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2.思辨的張力——讓語文魅力融入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語文生活中情感不能孤單,尤其對成長中的兒童。魅力語文雖如美景一樣可以吸引學生,但分析、選擇、判斷等能力缺失,學生只能被動學習,一樣會索然無味、事倍功半。更可怕的是思考、辨識能力不能和兒童語文生活相生相伴,精華和糟粕就無法區分,情感就無法純凈和高雅。
因而,在語文生活中,一是要做到情理交融。情感固然重要,但情感不應是脫韁的野馬,它需要理性的導引。當然,理智感本身也是一種情感。魅力語文是情理交融的語文,既有溫度,又有高度和深度。二是要做到情意共生。情感不意味著簡單空泛,不意味著輕飄張揚,不意味著華美浪漫,重要的是由情生出意,意義在情感中,意義構筑情感之網,推動情感發展。情理和情意都要融入思辨,思辨讓學生對學習歷程充滿激動和熱情,進而有不斷探索的熱望,在認知方法上不斷糾偏,在運作取舍上不斷趨向科學而理性。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利用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提出這一要求的目的就是發展學生思辨能力。語文教學著力用文本學語言、學表達,并舉一反三,逐步豐盈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養成來自大量的閱讀,來自語言感悟,來自讀寫實踐,來自言語訓練……而這些不是空穴來風,要在學習進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思辨的操練,不斷進行辨識、舍棄、汲取、運用,才能螺旋遞進。良好的思辨能從各個層面融入,讓兒童語文生活更深入,更理性,更有高度。
從蘇教版教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領略思辨的力量。教者首先引發質疑,把“放”還是“留”作為對話總議題。無論是贊同“放”還是認定“留”,都要用文中語言陳述原因進行思辨,因為語文課要讓學生貼著文本語言飛翔,在語言的把玩揣摩中滲進事理的明辨。學生通過咀嚼文本,對語言反復感悟、研讀、歸納,找出小主人公湯姆想“留”下魚的四點理由:魚來之不易,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魚,雖是禁捕期但無人看見他釣到這條魚,擔心以后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既然如此想“留”,為何爸爸一再要求“放”?這是思辨的焦點,教者運用情趣對話法,讓學生扮演湯姆、老師扮演爸爸,對話中,湯姆一再表述自己想留下魚的愿望和理由,而爸爸一一反駁,強調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讓湯姆“留”的理由無立足之地。然后,師生再互換角色對話,讓學生體驗如何做一個講原則的爸爸。這前后的過程以語言為介質,融進了深度思辨,把學生讀思推向了頂峰。不僅使學習生活趣味盎然,更重要的是在思辨中,在互動中,對學生語用能力進行了綜合性訓練。
從以上課例,我們感受到語文生活中,教者抓住文本的語言和表達特色,敏銳地界定知、情、思、能的生長點、訓練點、提升點,幫助學生利用語言學習語言,在語言的感受中對比、歸結、類化,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用。這樣,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對內容的賞析上,更重要的在多種實踐中,概括、比較和遷移等思辨能力也得到發展,語文素養也就隨之提升。
3.閱讀的張力——讓語文魅力匯入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有了情感和思辨的張力,語文生活會更有魅力,更有品位。因為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兒童對語言和習作知識、技能方法的掌握,需要在大量閱讀實踐中模仿運用,慢慢沉積而成。經營語文生活如農耕一樣,既需要適時精耕細作,也需要陽光雨露照耀下自由生長。因為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語文人須陪伴兒童在語文園地散步,享受閱讀張力,驀然間和魅力語文邂逅,不經意間,積淀語文素養。
大量閱讀的營養是豐厚的。值得一說的是,閱讀不應僅從時間上區分課內和課外,還可以分成課本內和課本外。顯然,僅僅是課本內閱讀或者課本內外割裂的閱讀,是不可能讓兒童學習生活豐富多彩的。課本內閱讀應該為學生多渠道閱讀提供可能、路徑、方法,設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終身閱讀。課本外閱讀應是語文課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課內可以讀,課外更應讀。唯有持久堅持這樣的閱讀,閱讀才會充滿張力,語文諸多魅力才能真正匯入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1)豐富閱讀方式
一是誦讀。誦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顧名思義,誦讀不僅要求學生語氣、聲調等抑揚頓挫,更重要的是心靈在場,浸潤文字海洋,有真情實感。特別對小學生而言,反復誦讀,能感覺韻律節奏,感悟語言,輕快步入美妙的閱讀境域,用心、用情、用思,沉醉于語言文字的神奇、情趣中,沉醉于中華文化的清幽曠遠中,獲得文本的立體形象,將一顆顆文化的種子埋在心靈深處。
二是品讀。讀出畫面、讀出味道,讀出韻致。品出字里行間所包蘊的情味和智趣,咀嚼和撫觸漢語言的無窮魅力。品讀不僅僅是語言的再現,更是文化魅力的搏動和浸染,學生收獲的是精神的徜徉和情意的激蕩。品讀文字的曼妙,品味人生和世界的多姿多彩,努力從文字走向文學進而走向文化,品讀留給兒童的是文化內涵的積淀和終身的幸福。
三是研讀。研讀是讀者和文本最直接的對話,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實踐活動。研讀不僅是語言的重構,而是師生一起感受、思維和評價。學生不奉命而讀,是作品漸入學生心靈,情感醇化為生命的節律。如師生共同研讀《珍珠鳥》一課,圍繞“鳥可愛”“人溫情”“文字美”三條線展開,這三條線分別指向內容理解、文本主旨和表達特色,上位為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培養。課簡潔清晰,但雋永深刻,充滿魅力。這不僅體現了教師研讀的功力,更是給學生今后獨立研讀指明方向。
(2)豐富閱讀路徑
兒童閱讀方式和成人有所不同,他們更喜歡一下子聽完故事,喜歡一會兒翻完整本書,所以微型閱讀能讓他們更有興趣。2014年9月,我帶領我的團隊進行“迷你讀述課程”開發,我們對語文課本進行解剖,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元素進行重構或延展,設計有創意的課程主題和課程單元,讓課程學習基于課本而又超越課本。同時,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將學生在校閱讀時間,也分成迷你小段:“晨讀10分鐘”“課前3分鐘”“午閱10分鐘”“夕述7分鐘”(時間是概數),迷你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在講述中睿智,在讀述中愉悅。
除了迷你閱讀,我們還推行整合閱讀。可以同主題或同題材整合,可以同作者系列作品整合,可以同一單元整合;可以像《桂花雨》教學時一樣,課文和原著對比閱讀,可以把故事閱讀和當下生活對比……通過有機整合,兒童有了更多的體驗,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人生回憶。
(3)揣摩閱讀方略
閱讀方略是提高閱讀效率、實現語文魅力的重要舉措。有很多家長為孩子讀書苦惱:都知道閱讀重要,可是推薦給孩子的書,孩子不愛看;或者看書大體翻一翻,囫圇吞棗。所以幫助兒童建立閱讀方略,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閱讀前的猜想、閱讀中的聯想、閱讀后的續想,師生、親子共閱中成人的故意犯傻、遺忘,整本書目錄讀法、精選章節或片段讀法、以一篇統整全篇讀法……這些都是閱讀方略,都能有效提升兒童閱讀品質,孕育他們的文化情懷。
4.個性的張力——讓語文魅力植入兒童多彩學習生活
兒童學習語文,最終會走向自由閱讀,自主生存,自我成就的境界,也就是充分顯現個性的張力,走向獨立的“每一個”。魅力語文關注個性的張力。只有和而不同,才獨具魅力。正因為“不同”,才構成了豐富的世界,費孝通先生說“各美其美”,然后才是“美人之美”,最后才會“美美與共”。“各美其美”就是個性的張力。
(1)培養兒童對語言文字運用獨特的敏感
漢語文化形神兼備、神韻飽滿,流淌著深刻底蘊。充分挖掘漢語文化豐富的內涵,是彰顯個性魅力的前提和基礎。語文的特質離不開語言文字的學習運用,語言文字是語文的生命,也是語文的魅力所在。海德格爾說“詩人讓語言說出自己”。英國兒童文學家諾德曼說:人不是天生喜歡閱讀的,也不是天生會閱讀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帶領孩子發現語言密碼,學會閱讀,用自己個性的解讀捕捉語言的特別之處。如教學蘇教版課文《槐鄉五月》,讓學生體會文章如何描寫花香。很多孩子都找到了“香噴噴”“香氣撲鼻”“香海”等詞語,有一個孩子與眾不同地找到“浸”字,并說出理由:雖然“浸”不是直接寫香,但“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說明香氣濃郁。在老師充分肯定和點撥下,其他孩子紛紛發現了課文還有許多間接描寫香的語言,如蜜蜂趕來采蜜是因為花香誘人,小姑娘別著槐花走到哪里,香氣就傳到哪里……這就呈現出個性化閱讀的喜人場面。
(2)陪伴兒童愜意地經歷語文實踐之旅
語文實踐是語文教育的基本方式,每個兒童都要愜意地經歷語文實踐之旅,才能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語文真諦。語文生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與學資源,對教者來說,重要的是分析、整理、重組,再把經過精心處理后的信息通過獨特、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給孩子,使孩子學有所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如在執教《槐鄉五月》一課時,我緊扣三組疊詞,讓學生先自己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再充分發揮他們的選擇權,讓他們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選擇學習伙伴。學生情趣高漲,討論熱烈,用自己的理解去體會句子的內容,去表演槐鄉人熱情接待客人的歡樂場景,體驗小姑娘和小小子樂陶陶的童年生活。在最后環節,學生給文中插圖取名,孩子們用“樂”“槐鄉情”“槐鄉孩子”等精彩紛呈的語言,表現出個性、智慧與愜意。
實踐證明,語文素養的慢滋養,良好個性的形成,需要我們傾心關注兒童學語文的狀態,珍視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欣賞每一位學生的悟得,放手讓學生在有限時空里,多讀、多聽、多說、多思。只有這樣,才能啟迪兒童悟性,激發兒童靈感,操練兒童智慧。給孩子一段經歷,給孩子淋漓發揮的余地,給孩子一個等待,讓兒童在一生記憶力最好、心靈最為純凈的時期,吸收人類最具魅力的語文精華。
(3)用語文的魅力成就魅力人生
在教育管理生涯中,我確立的學校核心文化理念是“在這里,每一個都重要!”建構兒童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我管理工作和語文教學研究并軌的主旋律,即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資助課題的主攻方向。在學校文化理念關照下,魅力語文理應為兒童一生成長設計。不同孩子具有不同本色和天性,適切的教育能促進兒童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交互、吸納、修正與變化。魅力語文的特殊魅力就是能在學習中,建構兒童適性、多彩的語文生活,讓兒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人格,更積極、更快樂、更幸福地生活、生長。這也是魅力語文為兒童多彩學習生活設計的宗旨。
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都需要教師盡最大可能適應兒童,建設充分體現語文本體意義的、開放的、豐富的、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充分展現語文的獨特魅力,這種課程學習的價值一定是巨大的。朱光潛先生說:對一棵樹可以有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同樣,兒童的需要是多元的,發展也是多維的,作為兒童成長路上的點燈人,理應給兒童一個重要的饋贈。
綜上所述,魅力語文不僅讓學生學會初步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溝通交流,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文化自覺,學會獨立思想、智慧生存。可以說,用語文的魅力設計兒童多彩學習生活,就是在用語文的魅力成就魅力語文、恩澤兒童,讓兒童一生幸福成長!
(周婷,南京市漢口路小學,210008)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