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思中學與杜郎口中學,是課改道路上的兩個里程碑。兩所初級中學的課改分別打造了江蘇和山東農村中學教育的神話。洋思對傳統教學的批判,更多的是體現在對“教”的質疑和改動上,勇于打破教師滿堂灌的局面。杜郎口則較大幅度地提升了“學”的地位,符合了新課改“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基本理念,可以說杜郎口是繼洋思之后課改道路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一、“五步三查”模式的調整及成效
筆者在信息技術復習課堂中借鑒實踐的是杜郎口中學的“五步三查”模式。五步環節數不變。內容為獨學、對學、網絡探究、教師答疑、學案整理。如表1簡述。其中獨學所用時間最多,在這個階段,學生主要是借助導學案提供的知識點完成習題。表中羅列的時間分配是可調節的,需要明確的是,作為復習階段,獨學的時間比例還應是最多。同時,獨學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獨學、群學、網絡探究環節中巡視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在自學、討論中對內容的掌握情況(即基礎類題目),并據此確定每一個環節的時間,適時轉入下一步學習。
三次學情調查如下:
在獨學階段,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巡視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對導學案獨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即基礎類題目),并據此確定獨學的時間,適時轉入下一步學習。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學情調查。這個階段老師只做記錄、不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在網絡探究階段,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調查的方式是教師巡視指導、記錄學習組員的反饋問題。教師將組員提出的問題匯總篩選,確定需要在全班集中講解的題目和知識點。靈活調整預設的時間安排。
臨下課前的幾分鐘,學生自我整理學案。這個過程教師便進行第三次學情調查,了解整節復習課學生復習效果的情況,巡視指導學生有條理、規范性地整理學案。
調整后的“五步三查”,可用圖1表示。
多次復習課中,筆者與學生交流時,學生都反映這樣的復習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相當好。再來了解今年的高二信息技術學測成績,筆者所帶班級的學生全部通過考核。對杜郎口“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的借鑒實踐后發現,課堂學習效率較高??己巳客ㄟ^不足為奇,而這個成績的背后是正常的課時量。對于師生而言,沒有了為迎考而增加補課負擔,這一點相比多數學校的大量加課而言,是不多見的。將師生從以往重復、繁重、額外補課中解放出來,這是體力的解放、精力的解放。投入與產出之比,這就是效率。此外,教師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學生小組,“講解”在10分鐘內。更多在巡視時點撥學生的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結論生成的過程。
二、教學模式改革的反思
應該說,本輪的信息技術復習課,是借鑒杜郎口中學的“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對于杜郎口課改經驗的學習,全國有過一陣熱潮。因為實踐后的結果不同,因而杜郎口課改的評價自然褒貶不一。筆者反思自己切實的學習實踐,認為對待課改的各類成果,除了實踐后的評說,實踐者或評論人更需要有哲學的視角、廣闊的常識與知識,在跳出評價對象后,站在更高的層面才能較好地分析事物的利弊,這樣的借鑒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1.學用“中庸”
世間萬物沒有絕對萬能,更不會完美。之所以對杜郎口中學的課改成果褒貶不一,尤其是無比地贊美或無情地駁斥,筆者認為皆是源自對事物“絕對化”的態度。中國是一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度,筆者在數十年的工作生活中認為”中庸”是很有道理的。尤其對于并非涉及生命、倫理、道德的事物,很難用是否、對錯這樣的評價。
杜郎口中學課改后突出表現為學生喜歡上課了,中考排名大幅度提高了。這不就是成效嗎?能讓學生自發喜歡上課,有多少學校能做到?這是最真實的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杜郎口用十余年得出的自己的課改模式,拿出來供更多的教育者學習,這是好事。個人各取所需,的確沒有必要全盤否定。深入了解杜郎口的課改經歷,便知背后也經歷了多次的否定修改。多數情況,在沒有正確標準的情況下,我們對于人、事的判斷執著一言,恰恰說明自身見識過少,學識底蘊淺顯。學用“中庸”,且行且思考。
2.正視學情
要認識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來正確選擇教學方式。盲目追潮,不僅讓人力不從心,也會在失敗中喪失對教育革新的信息。我們現在不是沒有學習資源,更非沒有成功案例借鑒。而是資源太多??蓪W習對象太多。如何去選擇這些新興模式、理念呢?不管我們學習借鑒哪一家之說,哪一所學校的課改成果,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所在年齡客觀的學習能力,以此選擇對應的教學方式,或者作出合理的修改。
(1)正視學生客觀的學習能力
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江山野先生三十年前就論及到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階段與其可以采用的相對應的教學方式,筆者現在看來,依舊實用。在大中小學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發展由低到高一般要經過五個階段,如表2所示。
由此分析,傳統課堂的“講練”相當于第一階段的教學方式;十年前風靡一時的啟發式教學相當于第二階段的教學方式;我們很熟悉的“先學后教”(洋思中學),恰恰對應了初中生的可以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的階段,即順應了第三階段學生客觀發展的學習能力;同屬初中階段的杜郎口中學,“五步三查”模式既有第三階段,也貼近第四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能夠基本獨學。[1]
至于第五階段,經歷過大學教育乃至碩博士教育的學生,更能感受深刻。在學生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的階段,如果學習者仍然需要教師的指導,那主要已不是在學習已有的科學知識上,而是在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上。
可見,杜郎口采用的相對成熟的教學方式把握住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發展規律,這正是學校課改得以成功的不可缺少因素之一。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發展,江山野先生的見解為我們今后學習、選擇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客觀有力的依據。
(2)明確學習能力培養的長期性
我們能意識到目前依然有很多教師在自己的課堂(針對高中生)主要采用的是低學齡段的“講練”的教學方式。當然,在一學期,有那么幾次課如此也是可以的,倘或一位老師在教學生涯一直如此,那么這顯然是落后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即便在教學設計的流程中,他們也會加入情境導入、任務驅動、評價反饋這樣一些已被目前認可的不可缺少的構成方式,其實質上只是為了迎合課程改革,給舊課堂穿了件光鮮的衣裳而已。
我們還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是天生有,也不會因學生到了他的學齡段自然生成,都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對于啟發式教學如此,更高層次的先教后學、在老師指導下自學、完全自學更是如此。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方式超越了初中生的學習發展階段,其最初的實踐中教室是一團混亂,到今天鬧而不亂就是杜郎口人鍥而不舍的結果,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3.學會取舍
教學模式的學習要因地制宜。杜郎口“五步三查”的課堂是沒有多媒體設備的教學環境。筆者的課堂在機房,學生人人都有電腦,這是他們學習的課本,也是工具。所以筆者取其原有的“群學、獨學、學案整理”,也保留了老師的三次巡視環節。考慮到復習課的時間,舍棄“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
教學方式要優化組合,克服“絕對化”的傾向。意識到教學方式落后于正在受教育的學生學習能力后,自然會去更正。這里需要強調教學方式要克服“絕對化”的傾向。這也是在課改初期出現的一家之言的現象?;仡櫲蝿镇寗?,小組合作等一些新型教學方式在大小教研活動中跌宕起伏,老師們紛紛效仿,以致在各種公開課、評優課的教學過程獨秀某個教學方式。深入了解杜郎口的課改經歷,便知背后也經歷了多次的否定修改。在“五步三查”的課堂,也會多少穿插一些輔助性的教學方式。同樣在江蘇的洋思中學,學生在課堂自學時,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特別是通過板演、練習等形式進行調查,對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進行分析。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學生自學以后,教師會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就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更正。所以這樣一來教師講的時間也就少了。這才有了“10+35”學生主體的表現。
可見在課堂上應根據需要讓教學方式也相輔相成。以某種方式為主體,其他為輔即可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高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不要為迎合課改而刻意去拋棄可以使用的合情合理的教學方式,哪怕是最傳統的講解??梢哉f,教學方式都有其各自可取之處。只是相對于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某一種主導性的學習方式會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在學習階段的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自始至終都要采取某個單一教學方式。
4.學著創新
當今社會,創新更強調將別人發明創造的東西引入來加以變化、重新組合,進行開發,進而產生新的效益。
在筆者的課堂,取代“大展示、小展示”環節的是“網絡探究、教師答疑”。這也算作筆者對“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的校本創新。學習借鑒杜郎口課改的經驗,體會到課改如臨帖,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唯有破帖、唯有突破才能更好地發展教育,使其生命力持續。洋思之后的泗陽、灌南新知杜郎口之后的昌樂二中、袞州一中、江西寧達中學、河北天卉中學都是其后的臨帖破帖者。他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摘到了自己想要的果實。
教育者越是深入研究探索,越會發現不斷有新的破帖成果應運而生。就在筆者信心堅定地踐行著以導學案為抓手的高效課堂時,一個拋棄“導學案”的課改實驗也初步告捷。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小學從2009年11月開始,經過兩年多堅持不懈的探索,建立起語文與數學兩門課程(中、高年級)“先學后教”的教學常規。而今,他們拋棄了“導學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裸讀”的自學體系。對導學案的部分否定,無疑會對與筆者一樣正在實踐導學案引導高效課堂的一批課改人產生沖擊。但這就是改革之路的必然進程。
不少老師對教育教學案例的學習,眼光只限于本學科。雖然老師最后的實踐的確是自身學科的課堂,但唯有跨學科地學習,打通學科為本的局部思路,才能找出教育教學的真正規律。老師需有更為廣泛的通識底蘊。我們平日的學習需要廣泛獵取多種領域的素材??葱┱軐W、懂點國學、研究些邏輯學等等,如此可使教育者的思想變得海納百川,方能致遠。
沒有萬能的課改模式,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閉門造車。只要教育者本著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去學習,借鑒、臨帖,終會收獲各自的課程改革果實。本文是對杜郎口課改實踐的學習體會,但跳出課改學習本身來談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永.正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發展[J].人民教育,2012(17).
(黃敏,南京市寧海中學,210024)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