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松策
摘要:國家實施天保工程,無疑使林業經營的指導思想從“木材利用”轉變為“生態利用”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生態林業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從宏觀上再認識我國林業財會理論和方法體系,已成為擺在林業財會理論及實踐工作者面前的嶄新而又嚴峻的課題。結合本人工作實際,結合林業部門會計核算特點,就如何加強會計核算,嚴格財務管理,強化內部監督等方面筆者做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會計核算;特點;內部監督
一、資產的確認
林業企業所擁有與控制的主要資產是森林資源資產,由于其具有生產的雙重性、效益的多樣性、經營的連續性、生長的長期性、核算的階段性以及投資的風險性等經營特點,使得森林資源資產的確認更加復雜。在核算上,不僅應考慮森林資源資產發揮經濟效益的有形資產的價值,更應考慮森林資源資產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無形資產的價值。
二、成本與費用的確認
林業企業成本與費用的確認與其他生產行業相比,也有其特殊性。由于森林資源資產具有可再生性,森林資源資產產品成本與費用的確認,不僅要體現森林資源資產采伐利用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支出,還應包括森林資源資產生長發育期間的培育成本和管護費用,亦必須將恢復森林資源資產的補償費用納入森林資源資產產品成本。
三、價值計量的兩重性
按照貨幣計量假設,能夠納入森林資源資產會計核算范疇的必須是那些能夠用貨幣加以準確計量,或雖然目前無法準確地計量,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合理地予以估計的森林資源資產。其他生產企業會計的計量一般以歷史成本原則為基礎,但林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對象是森林資源資產,由于其具有自然生長的特殊性,其價值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如果按歷史成本原則計量,就無法將森林資源資產的自然增值包括在內,使得森林資源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使會計核算資料不能如實反映森林資源資產的現行價值。
四、實物計量的多變性
森林資源資產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在人力和自然力作用下每天都在生長變化,是一種實物量在不斷增加的生物有機體,它經常會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的侵襲,使得森林資源資產的實物量每天都在增減變化。由此可見,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實物量計量十分困難,需要依靠林業企業每五年進行一次的森林調查,來重新核實面積、蓄積等實物指標的增減變化情況,以及樹種、林齡組成等其他實物量指標的增減變動情況。
五、經濟價值補償
建國以來,我國林業生產由于受資源無價觀念和產品經濟觀念的影響,對森林資源無償采伐利用,致使采育比例失調。為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我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育林基金制度,采取先按木材產量后按木材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育林費的方式,作為林木資產的更新費用。經過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育林費的提取范圍較小,只考慮采伐運到貯木場銷售的木材產量,忽視了山場造材和運輸途中的損耗,忽視了林木生長過程中的自然損耗和人為損失,加之育林費提取標準較低,現行提取標準只占更新所需費用的60%,而且經常被擠占挪用,損耗浪費大,遠遠滿足不了更新造林生產的需要。為保證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資產有足夠的資金補償,必須徹底改革現行育林基金提取制度,應將森林資源資產完整地估價入賬,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規范的核算體系;制定科學的育林基金提取比例,以滿足森林資源資產正常損耗得到補償的需要;采伐利用森林資源資產,必須結轉已消耗的森林資源資產的生產成本,計人林產品成本,通過林產品銷售取得更新森林資源資產所需要的資金。
六、生態效益補償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主要調節器,對保持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起著中樞杠桿作用,在國民經濟整體可持續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資源資產提供的生態效益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安全與健康,是其他任何產品所無法代替的,因此可以認為森林功能性產出是產品。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通過會計核算進行的,內部會計監督包括會計核算的全過程。監督的內容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進行全面監督,而重點是合法性的監督。在深入研究林業會計核算特點的基礎上,對于加強林業會計核算內部監督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把好內部會計監督的第一關口——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
原始憑證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最基本證據。取得和審核原始憑證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起點,也是保證會計數據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關鍵。因此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是各單位經濟活動依法進行的重要環節。
(二)加強對財務收支的審核監督
對財務收支的監督是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又一項重要內容,財務收支也是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對財務收支監督的內容包括: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渠道、資金支出管理范圍和支出標準項目等。
(三)實施全過程控制的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將單位財務收支全過程置于財政監督之下,增加了單位財務收支的透明度和自我約束力,杜絕了白條收付、假發票人賬、坐收坐支、多頭開戶和做假帳等違紀違法行為,鏟除了私設“小金庫”溫床,有效地控制了滋生腐敗的源頭。因此要加強對財務的全過程管理。
(四)規范的會計管理
會計崗位設置中應注意橫向與縱向關系上的相互牽制作用,以便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從而預防發生錯誤和弊端,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與完整。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應包括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憑證的審核傳遞、會計核算的方法、會計帳簿設置與記帳要求等內容。通過會計處理程序控制、手續控制和復核控制等措施,確保會計信息質量達到真實、及時和完整。
(五)獨立行使監督權的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由單位獨立于財會部門之外的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主要對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內部審計監督。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有助于單位加強內部監督和管理,自覺遵守財經法紀,促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提高經濟效益。
總之,林業財務與會計,它的建立和完善自然離不開特定的林業環境,同其它經濟學科一樣,林業財會實踐的一系列理論方法,都是也應該是遵循林業內在發展規律,結合林業會計核算的特點。逐步完善我國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不斷加強我國林業內部監督,才能充分“釋放”林業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