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羅鴻
【摘 要】傳統手工編織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有著深厚的底蘊,特別是在這幾十年當中,現代纖維藝術突飛猛進,成為國際流行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其實用性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彰顯。現代纖維的藝術教學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廣西有民族元素的本土文化資源,為現代少數民族纖維藝術提供了豐厚的養分,對發展少數民族地域纖維藝術,開發本土纖維文化藝術品,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纖維藝術;創作;研究;廣西;本土
一、現代纖維藝術創作現狀
“從嬰兒出生時抹去體液的布,至死去時臉上覆蓋的布,從出生到離世,人類的生存空間離不開紡織品的呵護”。這是日本設計師渡邊廣子對纖維織物與人類的關系所作的精辟描述,也說明纖維材料與人類的緊密關系。所謂纖維藝術,即藝術家利用這些與人類關系最密切、最具親和力的材料,以編織、環結、纏繞、縫綴等制作手法來塑造平面、立體的空間裝置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現代纖維藝術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現代纖維藝術側重精神性和審美性,存在于更多的主觀性、參與性和實驗性,可以直接抒發藝術家內心的真實感情。在中國,纖維藝術現狀很大程度的從實用價值追求中解放出來,相對集中地以較為純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價值和審美價值。
近些年來,現代纖維藝術在中國這片熱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北京有“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展”,在杭州有“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各大藝術院校普遍開設纖維藝術課程,部分院校騰出場地,投入巨資建設纖維藝術工作室,教學也大部分走現代纖維創作模式。在清華美院的纖維教學以研究性質為主:研究纖維藝術美的語言,并著重于平面編織語言;纖維藝術存在的各種從平面到立體的形式和語言;在材料運用上達到無限的擴展;建立和不斷擴展與世界纖維界的交流平臺。在中國美院,纖維藝術更多的是延續萬曼先生立體風格,注重感覺的表達,以及傳統文化、哲理表達,通過編結等立體形式,展現作品的厚重感和生動感。而其他院校往往都延續這兩所纖維藝術最富影響力院校的風格,在本土化、民族化纖維藝術教學創作方面還沒有得到教學單位的充分重視,也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深入研究,這是我們現代纖維藝術創作方面的空缺。
二、本土化纖維藝術創作的意義和內涵
雖然我國關于纖維材料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史前,但是現代纖維藝術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展來看是相對較晚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缺少的是纖維藝術中獨特區域文化背景,鮮明的民族特色。2000年是我國纖維藝術突破性發展的開始,“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從瑞士洛桑來到北京,它的出現大大開闊了我國纖維藝術界的視野,而國內纖維藝術水平的國際化,使我們可以更直接的參與、了解國際最前沿的纖維藝術作品,也預示著我國的纖維藝術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的舞臺。在從洛桑到北京的國際雙年展上,經常也會出現一些民族、民間題材作品,例如段建華的作品《鄉情》,作品用瓷盤做底,外面用白布和東北的大花面料布包裹起來,并進行構成組合,形成喜慶的民族意境的優秀作品。56個少數民族56六朵花,民間傳統文化豐厚,纖維藝術本土化創作大有作為,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中國大地上民族纖維藝術之花的盛開,展現我們民族藝術之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任何偉大的藝術創作都應該有其生活、歷史、文化、觀念等等的根源,我們的創作應該來自于我們的生活,我們地域的文化。將現代纖維藝術的技法、理論拿來與我們五千年文化藝術相結合,必定能夠煥發出新的活力,滿足我們現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需求,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因而,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廣西處于國家面向東南亞改革開放的前沿,有著良好的地理優勢、民族資源,濃厚的風土人情也提供著文化優勢。研究本土纖維藝術創作,其一保護本地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以及民族精髓文化傳承;其二開發廣西本土現代纖維藝術創作對廣西本土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有引導意義;其三對廣西現代纖維藝術旅游產品的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現代纖維藝術本土化創作研究
世界各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社會背景、地域特點和民族文化,在宗教觀念、價值觀念、審美觀念、文化藝術、民俗民風上都體現出各自的特點和個性。這些各具代表性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之間的互動也是纖維藝術家們創作靈感的來源。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是具有豐富民族文化與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的地區,豐富的民族元素是廣西的一大寶藏,壯錦、瑤繡、苗銀等等紋樣,都各具特色。因而我們研究的首要任務如下:
其一、將這些抽象的民俗、民間文化進行圖形化的形象表達,這就需要我們對廣西的圖騰、紋樣、色彩進行提取、概括、組織,使作品既有現代氣息,又有民族特色。
其二、廣西特有的傳統纖維材料和工藝:例如壯錦、博白芒編、竹編等等,這些本土工藝和材料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我們應當研究開發的。我們要在深刻地理解廣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內涵、民族文化靈魂的基礎上,以現代思維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段進行多層次的再創造,將其哲學內涵、自然的情懷融入纖維作品中,形成獨一無二的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質,使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影響力。
在現代文明不斷發展,各種高科技不斷蔓延的今天,也不要忘記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將廣西的壯錦元素進行造型和色彩的改良,使其符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既有傳承,也有發展。將廣西壯錦民族元素和現代纖維藝術合理結合研發出一系列旅游產品,成為當地旅游文化資源,帶動經濟的增長,是一件極有價值的事情。
其三、結合實用品進行產品開發:纖維藝術的創作當中,我們需要植根民間,利用廣西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來展開現代纖維藝術的設計創作,開發出具有當地特色的使用工藝品、旅游產品等等。這種再創造將元素進行變形、改造、提取,加入自己的設計語言,與時尚的實用品結合,生產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形成獨一無二的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質的產品。
其四、將廣西少數民族的生活與現代纖維藝術結合: 通過深入生活,采集廣西少數民族生活場景、盛裝服飾,進行藝術加工創作,結合現代纖維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適合現代人欣賞的藝術品。如王瑞星運用苗族盛裝元素進行壁掛藝術創作,作品以廣西少數民族人物為原型,將其進行裝飾性的加工,鑄造出獨特的民族藝術語言的壁掛,摒棄了民族元素一貫的大紅大綠鮮艷的色彩,采用了大多數現代人喜愛的中性色調,使用羊毛線以最純粹的平紋編織手法編織出來,使整個壁掛統一且賦予裝飾變化。
四、總結
“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展”已經落戶中國14個年頭,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雖屬短暫,但是如今也已經成為國際纖維藝術的重要舞臺。作為為社會輸送新鮮血液的高等院校,既應該學習國際現代纖維藝術語言,也要立足于本土的民族文化,創作出國人喜愛的藝術作品。廣西作為中國在東南亞的橋頭堡,有著地緣的優勢,加之廣西的眾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進行廣西現代纖維藝術本土的研究和創作開發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從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這些成果既有利于纖維藝術研究層次的不斷提高,又有利于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發展,并且能夠很好地服務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最后,希望廣西的本土化纖維藝術能夠快速崛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周 燕 ? 羅 鴻,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