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陽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中職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結合學生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幾個方面探討了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的措施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 措施 探究 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48-02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探索富有實效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中職學校的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勞動力,學生沒有升學壓力,語文教育地位尷尬,效率不高。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知識是學習各類專業知識的基礎,有利于中職學生學好各科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一、結合學生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中職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在群體中處于落后位置,再加上家長埋怨、老師指責和同學歧視,導致他們具有明顯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學習上不思進取、自暴自棄,長期生活在一種抑郁的氛圍中,形成了消極的心理定勢。對學習喪失信心,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點,遇到困難不敢向老師同學請教,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形成惡性循環。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同學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導致悲觀壓抑的心理,學習上不求上進,缺乏吃苦精神,具有惰性心理,得到的常常是批評、指責和嘲諷。中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難度和高度,適合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能夠承受,又不能過于簡單。教師要準確的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合理預設教學目標,給學生留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思維,自主探究,大膽創新,預設目標有伸縮性。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同時兼顧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維方式,使預設性教學目標與生成性教學目標完美結合。例如《項鏈》的教學,“了解路瓦栽夫人的形象”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向學生提出三個問題:1.你是怎樣看待“路瓦栽夫人喜愛項鏈”?2.“路瓦栽夫人失去項鏈后,表現出的果敢與勇氣”如何認識?3.三十年后,主人公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后悔?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學生的見解靈活應對,給學生留思維的空間,又不能偏離教學目標的主線,幫助學生分析主人公虛榮心產生的社會根源,正確認識虛榮心問題,較好地完成預定目標。設立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教學目標的落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最終完成大綱規定的總體目標。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圖文并茂,形象逼真,色彩生動,全方位的刺激人的視覺、聽覺和心理觸覺,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學效率。閱讀教學注重文章的賞析訓練,對文章的賞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聲情并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荷塘月色》教學,用多媒體畫面形象直觀地展現“月光下的荷塘”和“流瀉在荷塘里的月光”,通過多媒體畫面將這些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這些景物的渲染,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加上配樂朗誦,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又如《雷雨》教學,劇作的語言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和概括力,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前播放與課文相關的電視劇片斷,鼓勵學生扮演劇中人物,編排表演,調動學生對劇本的欣賞興趣,加深對理解劇作主題。將學生引入課文情景,創設新穎活潑的教學情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三、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新課標提倡探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探究性學習要立足課文而不局限于課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一定千篇一律,培養學生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對于課文內容主題思想的理解,可以有獨到的見解。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釋疑,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營造探究意境,通過交流與合作,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首先,教師可以對多篇課文進行比較探究,例如,對“月”的意象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李煜的“秋月”、王維的“明月”、李清照的“滿月”蘇軾的“江月”等,討論每篇課文所創設的意境,及課文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通過比較探究,學生領悟到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月”成為古典詩詞中永恒的意象。其次,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性探究,例如,《紅樓夢》節選篇目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題思想,學生探究的問題超越了課文內容,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形態。對《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詩句的閱讀,教師指導學生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或低沉舒緩,或急速明快,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意境和情感,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思維創造,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情感體驗。朗讀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和創新,實現素質教育和學生健康發展的目標。探究性學習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我國中職教育飛速發展,優化中職語文教學,提高中職學生思想與技能、職業能力與人文素質,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中職教育工作者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正春,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狀況的調查研究和優化策略,2010
[2]肖衛群,論生命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建構,2011
[3]秦永紅,走向理解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