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菊
【摘要】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一直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量實踐英語,選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足夠的聽說讀寫的語言練習活動,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指導,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的學習方式去學習和探索英語,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方法 學習方式 語言實踐 合作學習 聽視覺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13-01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顯而易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我認為,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核心問題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即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學生接受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英語的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對加強引導學生運用一些具體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轉變觀念,加強學習方式指導。
一、樹立“學生唱主角,實踐是關鍵”的觀念。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科。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是以培養學生用英語的交際能力為目的。英語教師必須要變講解語言的教學模式為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方式。教師在課堂中應充當指揮員、發令員和裁判員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活動。教師駕馭著課堂,選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足夠的聽、說、讀、寫的語言練習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語言的運用。只有通過不同語言練習活動,學生才能真正提高和掌握語言技能,從而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指導掌握拼讀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學習。
獨立學習是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英語詞匯的掌握是學好英語的第一關鍵。我們在初一開學的前兩周,復習鞏固了26個字母的讀音和書寫之后,便開始教學英語的48個音素,然后將字母與音素結合起來教學,把26個字母按讀音歸類,每個字母標上音標,讓學生初步學習拼讀并糾正字母的錯誤發音,還利用字母“W”引導出音節、重讀的概念以及劃分音節的方法。然后結合一整個“話題(Topic)”的單詞進行集中識詞。在教學單詞拼讀的同時訓練音標拼讀單詞的能力,在教學生詞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單詞讀音規則。如,學習總結開音節、閉音節、字母組合音節、成音節等的拼讀規則,讓學生掌握拼讀能力,培養學生掌握自主拼讀單詞的能力。在詞匯教學階段,我們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輔助手段,如:音標卡片,單詞卡片、錄音機、實物、圖片、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記憶認讀音素、拼讀拼寫單詞,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見詞發音、聽音寫詞,那么英語學習的第一關——詞匯學習就突破了。這樣就初步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對他們今后獨立學習開了個好頭。
三、采用競爭與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人生中重要的生存和學習方式之一。而競爭帶給人們的是挑戰和激情。如果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可以讓學生充滿激情。讓學生在競爭中迎接挑戰,在合作中謀求發展。在英語教學中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活動,我們可以利用初中生爭強好勝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訓練他們聽、說、讀、寫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競爭,如:單詞競賽、對話競賽、口語比賽、猜詞語、角色情景表演、虛擬情景描述、單詞接龍、故事接龍、英語繞口令、西方諺語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可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小組合作競賽模式大致為兩種:
(一)兩人合作一分鐘對話(Pairwork)是英語課堂上常見模式之一,表現為:①要求每組2位同學在一分鐘內對話,句數多者為勝。②全組同學就指定話題進行對話,一分鐘內,以句子多為勝。這就要求同桌或搭檔的兩位同學要配合默契,才能最大限度地縮短時間,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英語學習中“單干”的局面,迫使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
(二)四到六人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Groupwork)。比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Unit 4 Section B 2b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①明確布置小組學習任務。讓各個學習小組進行閱讀,看懂信息,限定300元去購買圖中各自喜歡的物品。②小組合作讓小組內部進行討論,設計需要買的物品。③小組競賽讓小組成員當場設計并制作自己的Shopping List。同時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用英語匯報他們的成果。如:I want this pair of pants. They are 50 yuan. Kate likes this skirt. It is 108 yuan. Mike likes this pair of running shoes. They are 80 yuan. Maria likes this green backpack. It is 60 yuan. They are 298 yuan in total. 學生和教師共同就各小組設計的合理性和表達情況進行評價。我們通常把全班分為8個程度相當的學習小組,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合作學習,在課外也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四、注重聽力和閱讀訓練,加強聽覺學習、視覺學習方式的指導。
視覺學習、聽覺學習是從事英語學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是掌握語言的最主要的兩種能力。由于英語閱讀材料缺乏,聽力訓練的機會少,造成學生聽說能力差,課外擴展的詞匯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英語教學中一項艱巨和重要的工作。我們應通過對聽力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和指導促使學生更好地運用視覺學習、聽覺學習的方式從事學習。
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聽說和閱讀的機會。每單元的教學都要創設豐富的聽說情景,提供相應內容的同步閱讀文章。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錄音磁帶和聽力練習磁帶,培養學生聽覺學習能力。在聽磁帶訓練時,除了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的練習外,還讓學生邊聽錄音,邊慢半拍小聲跟讀。用這種方法使學生既能節省時間,多聽多模仿,也能加強對語篇的整體感知能力。平時,訓練聽力時,我們可以進行泛聽和精聽相結合的訓練,我們可以利用考題的聽力材料,訓練聽短文或對話,讓學生聽——記憶——復述,或提問題——回答問題等精聽訓練。利用這些方式訓練學生,也可以提高學生語言整體感知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對學生視覺學習方式的指導。如,盡早地教會學生使用詞典,學會根據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意思,學會跳讀、略讀,學會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學會領會作者對文章的立意,學會收集閱讀信息,處理閱讀信息,學以致用。在進行“閱讀課”教學的時候,科學設計教學程序,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如:先快速瀏覽全文,把握主題句,領略中心意思;再讀全文,發現、解決一些問題或難題;精讀文章,學習、研究、掌握語言點。附設一些輔助學習的練習和提供相應的學習任務來督促和幫助學生更快地完成閱讀任務。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培養學生的視覺學習能力,教師應要求或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英語閱讀書籍,訂閱英語報刊雜志,不斷地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增加語言的信息量。
總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加強學習方式的指導,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多種的學習方式去學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具備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判斷和推理。這樣,就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掌握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學生新課標資源庫》英語卷[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4.2
[2]《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