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國家商務部、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能源局共同發起主辦的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將如期舉辦,此次博覽會致力于打造國內外能源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構建集約、綠色、多元、低碳的中國能源產業體系。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人類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及不合理利用導致資源衰竭、生態惡化與全球氣候變暖,并嚴重危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對這些問題,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應運而生,實現低碳發展是各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的發展與實現有賴于低碳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而科技創新是低碳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國家層面,通過科技創新促進低碳可持續經濟發展,除了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外,還應以現有的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為依托,通過能博會等平臺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
對山西而言,強化科技創新對低碳經濟的促進作用,首先要健全技術創新機制,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加快建設全省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集團的資源、資本、技術和管理優勢,把技術鏈、產品鏈、資本鏈、利益鏈統一起來,推進組建低碳綠色循環經濟技術創新聯盟,構建立體化、多層次的技術開發體系。
其次要圍繞煤化工、電力、冶金、建材等產業,進一步明確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的技術路徑,加快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重點組織開發能量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再制造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技術,在煤矸石綜合利用、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領域繼續取得技術突破,開發灰熔聚氣化、煤基針狀焦等新技術,對赤泥綜合利用進行重點攻關,加快向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前沿進軍,努力突破工業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
自2007年以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幾屆,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這充分體現了能源博覽會在國內外能源產業領域交流合作、招商引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彰顯了山西轉型跨越、對外開放的強大吸引力,相信此次能源產業博覽會必將對中國低碳可持續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