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全球將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近日,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后,再度發表了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在這份聲明中,中方明確表態“同意2030年后降低碳排放量”,“采取美國那樣的措施對付空氣污染”,凸顯出中國致力于減排的誠意。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而國際社會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向來對中國這個發展中大國采取何種行動密切關注。然而,中國在減緩碳排放、適應低碳經濟方面可謂“壓力山大”。一方面,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要犧牲部分發展權,方能達到預設的減排目標;另一方面,中國在減排多少、減排對氣溫變化有何影響等問題上,并沒有充分的外交話語權。
后者尤其讓人不安。中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并不具有主導權。反觀之,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憑借其長時間領先世界的數值模擬裝置“Yellowstone”,一直主導著全球變暖預估試驗的設計和評估報告的撰寫。
這種格局亟待改變。國內大氣物理學家呼吁,要取得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的話語權,就必須建設發展中國自己的地球數值模擬裝置。有了自己的氣候系統模擬數據,我國才不會在相關外交談判中被牽著鼻子走。
大氣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曾慶存曾指出,氣候變化領域有兩個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依靠長期積累的資料進行研究和推測;二是依靠理論模型,通過大規模的超級計算進行模擬。
可喜的是,日前,中科院大氣物理所聯合曙光公司、計算所及網絡中心共建了“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這是我國將有實力解讀地球秘密、摸清氣候變化規律的積極信號。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有誠意減排、有自信發言,這才是作為大國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