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雙方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攻關項目組。分析結構件焊接工序后,項目組認為要攻關的是箱型結構件焊接難題,主要特征是構件尺寸大、品種數量多、板材拼接組對誤差大、焊接位置復雜、焊縫數量多、形式多樣、接頭坡口多、材料熔敷填充多等。而要攻克這些難題并實現自動化焊接,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項目難度可想而知。
攻關:柳暗花明又一村
網格結構密集、空間狹小,箱型結構多樣、復雜多變,焊接要求低熱輸入、工藝參數苛刻,焊接產品內應力高、變形大等等難題擺在面前。這該怎么辦?項目組立即行動,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在會議桌前頭腦風暴,在生產現場反復推敲……看到3個人在合作焊接一件產品,瞬間有了靈感:“網格結構密集”,那就在多個網格中同步焊接。最終的建成方案中,實現了4個焊槍可以同時在一個構件上工作。“空間狹小”,科研人員頭腦中閃現出了筷子夾物體的動作,最長的焊槍長度達到了80厘米。
一個個技術難題成功突破!“結構多樣、復雜多變”,分解成多工序,形成柔性流水作業;“低熱輸入”,采用脈沖數字焊接技術,使焊接工藝實施數字控制;“內應力高”,多層多道焊接,減少一次熱輸入量。
建成:寶劍鋒從磨礪出
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歷經長時間的科研攻關、反復試驗,今年1月,這個項目建成并進入試運行,一道道堅實美麗的焊縫在操作人員的精心操作和現代化設備的完美結合下自然成形。經455臺(套)結構件的試生產考核,系統裝備數控化率達到95.08%,關鍵智能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6.69%,系統穩定可靠,運行良好。項目在多傳感信息融合、轉運變位一體化數字工裝、多槍焊接智能協同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創新性。9月,項目成功通過驗收。
當前,船舶、海洋工程、能源綜采設備、戰略舟橋、裝甲武備、工程機械等的大量關鍵構件都是板式拼焊箱型結構。項目的研制成功,具有強大的共性發展帶動作用,對于支撐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裝備制造是山西省的第三大支柱產業,這一項目的實施必將為山西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實現山西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