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買手店的概念已漸漸成熟,荃二在經(jīng)營日本手工藝人生活用品這塊,算是前驅(qū),累積了相當穩(wěn)固的人氣支持度,也讓他們更有信心從長樂路上的小店搬到五原路更為隱秘的弄堂小區(qū)里,“來這里第一回,我們就想搬到這里來,空間更舒服,大家進來了可以東兜西兜,舒服地坐著喝茶。”荃二創(chuàng)辦人之一的曲煒,坐在小樓階梯上,手捧杯熱茶告訴我們,同時兩位創(chuàng)辦人阿花和文林,正在為米客講解一件日本作家結(jié)成琴乃的作品,而這確實是過之空間緊張的舊店內(nèi)無法見到的景象。盡管地方大了3倍,但“手工”仍然是荃二堅持選進店里販賣物品準則,“機械做的,雖然也有好看的,但就缺一口氣。”因為每件手工做出來的用品各不相同,也因此有了溫度,“它就是會讓人在使用的時候,有股沖動想知道到底是誰做的,又是怎么做出來的。”曲煒進一步表示,而決定選進米的作家作品,一定得通過三人的表決,在赴日拜訪作家之前,也一定做足功課,這也讓許多日本手藝人愿意對他們敞開大門,“不管做不做生意都要做好功課,至少跟他們見面聊起天來,心里也比較有底氣。”坐下喝杯茶,聽著三人聊著這些作家的軼事,大提琴的背景音樂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那才讓人感覺到手工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