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由法商賴安洋行設計、1936年落成的高層花園大樓,即使掩映在綠樹叢中,遠遠仍能眺望到它Art Deco的塔式尖頂。老式電梯升到頂,再住上走一層,在大樓的最高處,就是這間極致老上海的公寓。“屋主在世界各地都生活過,每到一個地方,都喜歡選擇最‘那里’的地方居住,而沒有什么比ArtDeco更能代表上海的了”,設計師KennethGrantlIenkins介紹說。
客廳盡頭的墻上,掛著從東臺路收來的二三十張從和平飯店原始設計圖中精選出來的若干幅圖繪,起居室臨墻的矮凳、鋼琴的擺放都參考了和平飯店1930年代的設計效果圖手稿,以及沙遜本人的公寓,墻下方正中央的復古壁爐亦拓自設計圖。“設計師根據和平飯店的圖紙設計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ArtDeco的感覺,壁爐從英國采買來,里面的耐火磚沿用了住宅原有的老地磚,而發熱裝置采用的是現代技術,使用酒精。”Kenneth的搭檔設計師之一SamuelChiao介紹道。
這基本就代表了這套住宅所貫徹的一套設計方法:首先,從凍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干部退休公寓的原貌里找到ArtDeco最初的“暗示”;其次,花費成“噸”時間,做海量調查和研究,有跡可循地恢復并加以創造;最后,功能上與現代居住接軌。“我們整新如舊,給很多元素裝了‘擴音器’,使其更完美,把效果和功能發揮到ArtDeco的極致。”設計師Kenneth Grant Jenkins總結著自己的設計理念。
Kenneth與屋主結緣于1999年。第一套合作的房子是請Kenneth裝修陜西南路上的公寓,預算極其有限,Kenneth笑著回憶,“當時我們自己刷墻,做天花板,還淘來幾張舊式床板,自己搭建出一張Art Deco的床。”這張床仍保留在這間公寓的臥室里。
眼下這套公寓無疑托付的是更大的“圓夢野心”——“主人要一套百分百極致的ArtDeco公寓”。整個過程,在耗時、精力、選材、做工、預算上幾乎都可謂“不惜血本”:根據檔案館找回來的老圖紙,基本保留原有的房間布局,加裝了墻暖、地暖、空調;采用傳統工藝還原水磨石地面;依稀辨認出陽臺上的噴泉,從大樓里未遭改動的樓道、門廳里找到原有的用色和圖案,加以恢復,并鑲嵌上主人名字的磚塊;使用魯班尺確定定制家具的尺寸;找來老師傅根據佳士得相仿家具的原版圖紙,修復丹麥的Art Deco酒吧柜,甚至還在柜子中加入了可洗滌杯碟的水槽;從BBC的紀錄片里找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ArtDeco的色板,選用其中的藍色打造了現代廚房,而櫥柜的鉸鏈和冰箱把手都是Vintage產品;銅質的開關、插座來自天基和Fontini復古系列的最后一批庫存;網上搜索的ArtDeco的圖案涵蓋植物和動物,委托deGournavSg制了主人所喜歡的石榴、柳樹和猴子墻紙;黑白色搭建起《了不起的蓋茨比》式的主臥衛生間……
“屋主十幾年來不停地在收Art Deco的東西,然后精挑細選放在家里,主人可能來自去參加朋友婚禮的新西蘭Napier,可能來自美國、西班牙的旅行,也可能是佳士得拍賣會上的斬獲,而每一件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Samuel說,“主人對家里的每個角落都很滿意,因為大家已是十幾年的老朋友,對彼此的生活方式十分了解,也彼此信任。”
“我們差點想把我們的頭像貼在客衛墻紙的猴臉上。”回想起這個有趣的橋段,Samuel哈哈大笑起來。“我們一致都認為,居家需要一點幽默感,你看,我們很得意給移門裝了一只小鳥的把手,甚至都不會拒絕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