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亞洲尤其中國的設計行業發展蓬勃,西方重要的設計品牌紛紛進駐亞洲,本土原創設計亦蓄勢待發,藝術藏家和沒計愛好者開始將目光轉投至東方。目睹如此變遷,老牌拍賣行佳士得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本季上海秋拍中策劃一場史無前例的“中國及亞洲當代設計”專場拍賣,令人幾多期待。
這并非佳士得首次在中國拍賣設計。去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當代設計”拍賣會,反響極佳,令融合中國傳統元素與當代設計理念的收藏品類在全球廣受關注,也在業界引發了一場關于設計與手工藝、當代與傳統的熱烈討論。盡管討論尚無定論,佳士得迅速增長的亞洲業務令其決定加快步伐,將視線擴展至全亞洲,以一場“中國及亞洲當代設計”專場拍賣,在更廣闊的語境下延續討論。
今年10月底,35件由中、日、韓設計大師精心創作的拍品將在佳士得上海亮相。拍賣行對此次展覽的高度重視激發了大師們對自我的挑戰,甚至首次嘗試全新的藝術實踐。例如藝術家丁乙就將呈現自己的陶瓷處女作——由“上下”監造的丁乙手繪薄胎對碗“天籟”,靈感取自他的著名畫作《十示》。本土品牌“璞素”創始人陳燕飛的“云”搖椅、日本西村圭功大師的“星際”漆器套碗、“上下”出品的“大天地”褐色菠蘿漆碳纖維長桌……都是值得關注的拍品。
佳士得中國瓷器與藝術品部國際主管羅拉(Ceraldine Lenain)坦言,“來自藏家的反饋啟發我們在更廣的文化背景下拓寬理念,也促使我們用創新方式展現‘藝常生活’的理念。”羅拉所說的‘藝常生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設計藝術品相處。這正是去年拍賣會后不少藏家向她表達的疑惑。因此,今年佳士得特別邀請中國設計師蔣瓊耳、日本建筑師隈研吾、韓國建筑師趙秉秀,根據已有拍品,創造日常生活場景,再由佳士得造型團隊將他們的手稿在空間內予以還原,為藏家提供眼見為實的藝術生活提案。
于是,隈研吾結合日式茶室建筑、詩集和茶道,創造了一處茶室空間;蔣瓊耳從中國傳統講求的“氣”出發,構造了一間閱讀室;趙秉秀則創作了一組靜物造型,表現夯土地面和不銹鋼盤于的材質對比。這些手稿在拍賣現場同朝展出。“我對今季拍賣充滿期待,希望能進一步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藏家交流。”羅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