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高級形式,對接產業鏈、培育專業群,對于職業院校深度融入產業、實現集約化經營等具有重要意義。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商務系主動對接汽車貿易產業,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省示范特色專業為核心構建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通過專業群建設,加強了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團隊打造、教學資源共享及實訓條件共建等,實現了較好發展。
關鍵詞:職業院校; 汽車貿易產業; 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根據市場需求與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可以說,專業群建設作為反映高職院校整體水平、基本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已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主動對接產業鏈,加強專業群建設,是貫徹黨和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方針的必然要求,是推動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客觀需要,是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打造辦學特色品牌、實現集約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美國汽車工程學會統計資料顯示,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汽車市場,汽車銷售和零部件供應均占整個汽車行業利潤的20%左右,而50%-60%的利潤產生在服務貿易領域。近幾年來,不僅國內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汽車零售和售后服務、汽車租賃、二手車交易、汽車保險、停車服務、報廢回收、汽車金融、消費信貸等汽車服務貿易領域業態亦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據新華網2014年10月16日報道,汽車銷售利潤占整個汽車產業利潤的10%-20%左右,零部件供應利潤占20%左右,60%-70%的利潤則是從服務中產生的。業內普遍預計,到2020年,二手車與新車比例預計可以超過1:1。2010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9086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28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9.3%,但2015年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5億輛,2020年前后中國小轎車保有量可超過1.5億輛,汽車服務貿易市場規模空前。隨著我國汽車銷售量與保有量的不斷擴大以及汽車后市場的逐漸成熟。汽車服務貿易人才的規模必將繼續擴大,其人才緊缺程度已經凸顯,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為此,高職學院可以考慮組建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以應對產業發展的需求。且高職院校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建設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商務系原設有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定損與評估、市場營銷及人力資源管理四個專業。為了更好對接汽車服務貿易產業發展趨勢,系部決定成立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全部統籌到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下。下設四個方向: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含汽車銷售與服務方向、汽車營銷與策劃方向、汽車服務與管理方向、汽車定損與評估方向)。將專業群培養目標確定為:本專業群面向汽車行業培養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和職業素養高的服務、管理、營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具體各專業方向培養的能力目標分別如下:
1.汽車銷售與服務方向
具有汽車銷售顧問、服務顧問、配件專員等崗位必須具備的汽車性能評價與整車銷售、汽車維修業務接待、配件管理與銷售、二手車評估與交易等專項能力,以及具備銷售主管、服務主管、配件經理等崗位所需的相應拓展能力,并具備愛崗敬業與協作溝通等良好職業道德,成為“懂技術、精服務、善營銷、會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2.汽車營銷與策劃方向
掌握汽車以及各消費品市場營銷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市場策劃原理與方法,能完成市場調研、市場分析、營銷策劃、企業策劃、活動策劃、計劃制定、市場推廣、市場宣傳、市場開發、內外溝通協調、業務洽談、撰寫報告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3.汽車服務與管理方向
具有企業人事管理、銷售管理、配件管理、客戶管理等能力,能夠在汽車及周邊產品的制造、銷售、服務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汽車配件管理等工作,或從事其他行業企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4.汽車定損與評估方向
掌握汽車鑒定與評估、汽車保險與理賠所應有的知識、汽車查勘與定損;具備對車輛進行性能檢測與評估、對事故車進行定損與評估的能力;能夠勝任汽車保險、事故車損壞評估、車輛查勘、定損、二手車經銷導購、二手車經紀、二手車鑒定評估等主要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設計好課程體系
1.專業群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是專業群共享的課程平臺。在該平臺上,主要培養群內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學習態度、專業知識與技能,突出職業通用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使學生對其他專業方向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有利于學生成長為復合型的人才。目的是完成專門技術的基礎訓練,為后續的專業方向課程學習奠定扎實基礎。本專業群專業基礎課程為汽車文化、汽車商務禮儀、汽車服務企業管理、汽車構造、汽車消費心理分析、汽車營銷基礎、汽車維護、汽車客戶關系管理、汽車服務接待、汽車電子商務、汽車顧問式銷售等。
2.專業群方向課程
專業群方向課程是課程體系建設的專業方向平臺,是專業群核心技術的關鍵平臺。專業群中不同專業方向根據區域經濟服務方向、專業特定能力等的要求,建設體現專業群方向的職業特定能力課程模塊。職業特定能力課程模塊,可以選擇專業群中職業能力相近或密切相關的技術或服務領域作為特定技術能力培養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習畢業后可以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就業。
3.專業群拓展課程
專業群方向課程也是課程體系建設的專業拓展平臺,是專業群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提升的綜合性專業方向平臺。該課程體系平臺以企業工作站和教學工廠為依托。企業工作站是由校外兼職專業導師負責的與校內專職導師緊密合作的優勢平臺。平臺課程模塊以企業實際的工程項目、工作任務、企業文化、職業素養等為課程教學內容。在綜合性專業方向平臺上,建設有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課程模塊、技能大賽培訓課程模塊、大學生實踐創新與科技創新課程模塊等。
基礎平臺的課程模塊是基礎,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專業方向平臺的課程模塊是核心,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特定能力;專業拓展方向平臺的課程模塊是關鍵,主要培養學生職業拓展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
三、確保專業群課程體系的實施保障
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是影響專業群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實訓場地、教學資源等方面,都需要實現統籌規劃、設計。
1.打造“名師引領、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實施“三大”工程,培養或引進技術大師、培養一批專業負責人及骨干教師、穩定兼職教師隊伍。
(1)實施大師名師隊伍(工作室)建設工程。以國家教學名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服務分會汽車營銷特聘專家為領銜,創建“大師工作室”團隊及“名師工作師”團隊。按照學院有關“大師名師工作室”建設的要求,設立專項資金,啟動大師名師工作室的高標準建設工程,制定年度與5年工作規劃,明確技術創新、授藝帶徒和課題研究等可量測的具體任務。
(2)實施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完善專業群帶頭人與骨干教師遴選、培養、管理與激勵機制。支持專業群帶頭人與骨干教師牽頭召開或參與全國汽車專業教指委、汽車技術與產業、汽車工程學會等高峰會議,開展國家縱向與企業橫向科技研究項目、選派境內外交流學習等措施,熟悉產業(行業)發展趨勢、能駕馭專業群建設、具有較強綜合協調能力。通過傳幫帶、科技服務等方式,充分發揮引領指導作用,帶領教學團隊在技術研究、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整體水平提升。
以名師為引領,通過送養或引進、企業掛職鍛煉、支持教育教學改革、鼓勵科技研究服務、選派國內外交流學習等措施,改善專業群師資隊伍結構與數量,提升專業群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專業建設、教學教改、科研服務的能力。
(3)實施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繼續完善兼職教師選聘標準、兼職教師遴選與獎勵制度、兼職教師年度評估與培訓制度。依托現有合作品牌,建立由合作品牌企業技術團隊、第三方培訓機構、各品牌經銷商技術骨干組成的兼職教師庫,定期對兼職教師教學能力開展培訓與考核,安排兼職教師參與專業群教學研討,與專任教師開展相互聽課活動,確保兼師的雙師素質,最終實現由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的授課學時比例達到50%以上。
2. 建設“產、學、鑒、研、培”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圍繞專業群所服務的產業鏈與面向的就業崗位群,堅持“多元投入、共建共享”,建設“產、學、鑒、研、培”于一體的實訓基地。按照汽車銷售、服務、置換類企業的真實環境規劃布局,建設以“校中廠”、“廠中校”為重點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
(1)深化合作共建模式,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完善校企合作實訓條件建設機制,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引進企業現場生產設備,在校內建設真實的生產型實訓室和仿真項目實訓室,形成“校中廠”的校內實踐基地模式。
(2)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建校內“真實性”、校外“開放式”實訓基地。根據就業崗位的生產或管理實踐,按生產經營流程與現場要求,在校內實訓室建設布置現代企業文化氛圍,形成真實的職業環境。校外實訓基地也要明確劃分教學區和生產區,實訓過程按照生產過程管理。
(3)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完善基地管理機制和評估指標體系。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為指導思想,完善實訓基地管理機制和評估指標體系,按照銷售和服務接待現場要求,完善成套的現場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運作機制,建立質量監控體系,注重評估反饋,實現科學管理。
3. 完善“數字化、立體化”的專業群教學資源
教育信息化集中學校和行業企業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一方面為專業學習者提供學習平臺,另一方面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廣專業群建設成果。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2015年成功立項為國家教學資源庫,其中已經搭建完成了十門專業群共享課程;課程資源根據課程教學要件劃分成課程標準、教學錄像、教學設計、案例剖析、教學項目、作品展示、電子教案、作業試題、教學課件、在線答疑等10個模塊;各模塊開發文本、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組合及運用素材資源。
通過資源庫建設,帶動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教師職前、職后教育需求,推廣專業領域最新研究與實踐成果。通過全國范圍內的推廣使用,實現資源共享,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縮小汽車貿易服務領域水平的區域差距。
四、結語
高職院校通過專業群的方式推進協同創新的建設必將成為高職院校學科建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汽車服務貿易專業群的組建能實現資源互補,促進優勢專業的發展,為汽車產業培養創新型人才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馬梅,王斌. 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群建設的探討[J]. 教育探索. 2014(1):96-97.
[2] 李海川. 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基本路徑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9):203-204.
[3] 吳軼群. 新常態下對接國際商貿產業集群的國際商務專業群建設探析[J]. 經濟論壇. 2015(3):143-145.
[4] 尹孝玲. 基于產業鏈的專業群管理體系構建[J]. 管理觀察. 2015(5):118-119.
作者簡介:吳小平(1979—) ,男, 江西撫州人,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商務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市場營銷。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立項課題“基于能力遞進的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與實踐”(ZJA201302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