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黃錦鋒的一個同學兼好朋友患上了嚴重的呼吸暫停綜合征,夜晚經常打鼾,可他說是睡得香的表現,一直沒太在意,結果不久后竟然在睡夢中再也沒有醒來。參加完同學的葬禮,黃錦鋒想,患睡眠疾病的人那么多,能不能制造一個智能設備,讓自己和親人能隨時了解睡覺時的身體狀況,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地診治呢?有了這個想法,黃錦鋒打電話咨詢了在北大攻讀博士的師兄戴鵬。誰知,師兄也一直存在著嚴重的睡眠障礙,有時候甚至需要藥物才能睡好,聽說黃錦鋒要做這樣的產品,二話沒說就加入了進來。為了得到更多幫助,黃錦鋒拜訪了自己的導師,得到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有了共同追求的合作伙伴,導師還幫著介紹了幾個天使投資人,可產品該怎么做呢?黃錦鋒又陷入了冥思苦想。一天,他去北大的物理實驗室找戴鵬商量方案。當時,戴鵬正為了研究一個交通稱重用的傳感課題,躺在稱重傳感器上做試驗。傳感器的信號經過處理后,連接到一臺開著的示波器上,黃錦鋒看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與人的心率和呼吸率波形非常接近,他突發靈感,第一臺睡眠監測儀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一系列深入的市場調查后,黃錦鋒發現,國內每年猝死的人數高達55萬,其中睡眠猝死者較多,而冠心病患者的睡眠猝死比例竟然高達30%。睡眠監測的確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前景,這更堅定了黃錦鋒的創業信心。
考慮到當時加拿大就有專門做嬰幼兒睡眠監測設備的公司,他們一個月的全球銷量高達30萬臺,而中國有兩億嬰幼兒,潛在的市場十分巨大。黃錦鋒和大家決定先將新生兒睡眠監測儀投入市場,但他們忽略了中國孩子有很多親人或專門的保姆照顧,因此,經過一年半時間研制的產品投放市場后卻無人問津。
第一次試飛就折翼,黃錦鋒沒有就此沉淪,在他的帶動下,大家開始了新一輪的市場調查。嬰幼兒有專人照顧,可很多人往往忽視了對中老年人的呵護,如果能開發出中老年睡眠安全監測儀,再加入手機和互聯網連接功能,在外的兒女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遠程隨時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這不就是充滿愛心的一種產品嗎?
重新鎖定用戶群后,黃錦鋒一邊研究改進產品,一邊四處拓展銷售渠道,通過多方對比后,確定定位在床墊廠和養老院。因為養老院老人的護理任務,對于護工來說十分繁重,特別是高發睡眠猝死的夜晚時間。而有了睡眠監測儀,護工就可以通過電視屏幕,隨時查看老人睡覺時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標,也便于護工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國內床墊每年出口量達230萬張,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比如床墊的高端產品可以集成睡眠監測儀——只要將傳感器薄膜鋪在床上,設備就會自動開啟,隨時監測用戶的翻身、離床、心跳呼吸異常等信息,還能自動生成睡眠報告,通過手機App還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有針對性地提出個性化的改善方案。
很快,黃錦鋒的睡眠監測儀受到了用戶歡迎, 2014年獲得了兩千萬元的A輪風投。有了資金的注入,黃錦鋒繼續加大研究開發的力度,并提出了“睡眠+”的概念,讓人們在科技的關懷下,睡得更舒適,更安心。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