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被引導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轉型發展的關鍵是要全面提升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學理念、學科專業設置、教學和評價體系以及師資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制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問題。因此,要在轉型定位、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質量監控與評價、加強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等環節采取積極措施,實行錯位競爭、特色發展,提高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本科職業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 人才培養質量 轉型發展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新常態下CDIO教育模式創新研究”(項目批準號:2015SJD811)、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路徑選擇”(項目編號:2013JSJG252)和2014年宿遷學院高教研究課題“基于CDIO的應用技術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GJ07)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34-0023-03
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更好地策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教育部決定引導六百多所本科院校率先向職業教育轉型,這些院校絕大多數是1999年以來新設的本科院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力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將教育分為“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地位平等,相互補充,都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
對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視是高等學校永恒的主題,更是新建本科院校本科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新建本科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分子,理應擔負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歷史責任。發展本科職業教育,要在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上下功夫,著力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培育辦學特色,體現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一、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理念及辦學定位失當。大學理念及辦學定位是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對學校的發展起著引領作用。有的新建本科院校尚未真正解放思想,認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追求所謂“高大上”的辦學理念,從而導致目標定位失當、缺乏特色。主要表現在:一是辦學理念模糊,“口號式”、概念化的辦學理念缺乏可操作性,極大地影響了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①二是辦學定位不接“地氣”,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脫節。新建高校具有區域性、地方高校的屬性,但部分院校在確定辦學定位時,脫離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片面追求“面向世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等目標,脫離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實際。
2.學科專業設置同質化傾向嚴重。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辦學經費有限,熱衷于創辦經、管、教、文、法類教學成本較低的專業,專業設置嚴重同質化,專業布局不合理,學科結構失衡。有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設置專業時缺乏嚴格的科學論證,不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市場調查不夠深入,市場前景分析不夠充分,市場需求預測缺乏足夠依據,不能契合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定位,不注意形成自身的特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體現職業教育應用型定位的工科專業,由于專業投入大、辦學成本高,建設水平較低,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3.教學和評價體系滯后。教學內容陳舊,課程改革仍局限于課程內部,尚未根據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進行有效整合。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更重視科研投入和考核評價,對教學質量認識不夠,對建設保障機制投入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嚴重不足,教學過程管理薄弱,教學評價體系滯后,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職業崗位能力和創業能力缺乏有效的評價和考核。教學和人才培養局限于校園這個“象牙塔”,缺乏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互動和溝通,導致教學和評價體系滯后。
4.師資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加強。師資建設包括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學能力建設兩方面。應該說,新建本科院校的師德師風整體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教師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育人意識不強、言行失范、表率作用缺乏等問題。從教風來看,部分教師的責任心不強,紀律散漫,教學行為不夠規范。此外,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的數量、質量、結構、學歷、職稱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專任教師隊伍中缺少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無法形成合理的教學團隊。從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和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視角來看,新建本科院校的理論型教師多,工程型、技能型教師較少,教師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觀念、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二、提高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措施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應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內涵發展為主線,以提高質量為核心,著重改革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合理定位,轉型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一方面,我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結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高級技工荒”問題凸顯;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同質化發展,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為了順應這一社會發展趨勢,貫徹黨的十八大關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構想,切實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教育部已決定正式啟動高校轉型改革,將六百多所本科院校率先轉向職業教育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了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發展,必須合理把握辦學定位,積極向本科職業教育轉型,在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形成錯位競爭的比較優勢。
2.以本科職業教育為導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學科專業是高校辦學的基本要素,也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更是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支撐,對招生就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諸多工作起統領性、基礎性作用。對于新建本科院校來說,當前的主要任務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為導向,整合現有專業資源,逐步形成特色。一是根據向本科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辦學定位,認真謀劃專業布局并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重點按照“穩步過渡,有機對接,相互促進,高效融合”的原則切實加強專業建設。二是逐步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建設機制: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現有各專業進行系統梳理,通過設置專業方向等途徑,突出應用性與專業特色,主動適應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需要。要科學論證并積極籌備增設區域經濟發展急需的新專業,不斷優化存量專業,穩步淘汰不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充滿活力、收放自如”的專業體系③。三是優化、創新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控機制。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機制應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的需要,積極構建專業設置調控的“有政府調控的市場協調與高校自主模式”,轉變對“專業”的認識,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要切實落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保證高校在專業設置中的主體作用;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提高產業界的參與度和影響力;科學評價專業設置的質量和調控的有效性;加快建立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認證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的機制。
3.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可直接借鑒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吸取一流高校的成功經驗,少走甚至不走彎路,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導向,邀請相關行業企業的專家骨干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職業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繼續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考試模式的改革,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考核,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繼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更多的實踐教學平臺,推動校內與校外、專業內與專業外、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導、行業指導、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對應用性強的專業,要加強校企合作、校際合作,試點與有關行業企業、用人單位聯合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聯合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努力構建互惠雙贏的合作機制。如在工科專業開展CDIO人才培養模式改革,CDIO模式正是工程教育的一種創新的運作模式。CDIO的能力目標與本科職業教育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存在非常高的契合度,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主要以產品的研發到產品的運作整個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實踐,并把各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學習工程,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工程師應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④可以將CDIO的基本方法應用到非工科專業,使之成為提高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實施“質量工程”的重要著力點,從而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起引領作用。
4.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和評價體系。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查、評價和指導,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本科職業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高質量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一是建立健全內部質量監控的相關制度和管理體系,關鍵要做好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監控,發揮教學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的質量監督職能,實現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效果反饋控制的完整功能,更好地體現過程評價和能力評價。二是建立健全外部質量監控體系。新建本科院校應重視學校外部的組織結構在保障本科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外部質量監控體系可由政府、社會公眾、用人單位等作為評價主體。新建高校應認真接受政府的教育評估,傾聽社會公眾及用人單位的評價和意見,改革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法,始終貼近社會經濟對本科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形成內外結合、科學管理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⑤
5.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為了提高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要加強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組織評選并大力宣傳師德模范,成立師德模范宣講團,廣泛傳播師德建設中的“正能量”;不斷完善師德考評機制,嚴格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嚴守師德底線;對于違反“紅七條”的教師采取零容忍態度,按照規定嚴肅查處直至解聘或開除。二是加強教學能力建設,做好人才引進與師資培養工作。堅持“外引”與“內培”相結合,重點引進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和知名教授;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積極開展專題培養,努力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積極爭取和申報各項師資培訓計劃,切實加大對教學名師、學術帶頭人等領軍人才的投入,努力為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高層次的人才支撐。三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并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深入生產管理一線,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積極引導教師走出校門,參加產學研合作項目,在合作中提高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掌握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和育人優勢;積極鼓勵教師報考各種專業資格證書;進一步完善教師職稱評審和考核評價機制,利用政策標桿引導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建立校外兼職教師聘用評價機制,積極從企事業單位選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專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建設符合本科職業教育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專兼職師資隊伍,有效發揮其在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及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要把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通過明確辦學定位、優化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顯著增強,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教師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要著力打造應用技術型人才資源高地,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重質量、育英才上下更大功夫,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大量合格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真正辦好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民滿意的現代職業教育。
[注釋]
①王慶如.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97.
②王海峰,張以科.蘇北新建高校應用技術型教材建設策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5(1):227.
③王鳳俠.新建本科院校專業建設的SWOT分析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9):130.
④楊娥.基于CDIO理念的路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廣州航海學院學報,2014(6):59.
⑤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