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旅游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經濟發展的格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旅游業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產業。本文在對蘭州市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應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闡述蘭州市旅游業發展概況、制約因素和政策建議;著重分析了旅游業帶來的各種經濟效應。
【關鍵詞】旅游業 經濟效應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0-0024-02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連帶著其他很多部門的經濟發展。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解旅游業的經濟效應,不僅可以科學全面地認識旅游業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制定科學的旅游業發展政策,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本文在對蘭州市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應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闡述蘭州市旅游業的發展概況、制約因素和政策建議。
一 蘭州市旅游業概況
近年來蘭州市旅游業發展較快。呈現出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資源開發不斷加快、宣傳促銷有聲有色、市場開拓成效顯著的良好態勢。2004年我市步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2006年被譽為“中國十大旅游避暑城市”之一,2007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品牌魅力城市”,旅游形象得到全面提升。近幾年來,旅游業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均高于同期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尤其是2012年,旅游業在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下,各項經濟指標仍然保持高位運行的態勢。
二 蘭州市旅游業的發展優勢
1.旅游區位優勢較為明顯
蘭州是全國主要交通樞紐之一,通往全國各地;同時蘭州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絡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較發達的交通體系為蘭州旅游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經濟發展有助于旅游業快速發展
國家西部大開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促進了蘭州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根據產業發展規律和國際經驗,人均GDP在800~3000美元是旅游業大發展時期。2012年,蘭州市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已經進入旅游業大發展階段。蘭州市經濟的持續增長,促使旅游業在“十二五”期間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持續增長,發展潛力巨大,前景較好。
3.黃河風情線賦予了蘭州山水城市的特色
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近40公里的黃河風情線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在國內外享有很好的美譽。沿黃河風情線分布著濕地公園、龍園、中山橋、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十多處質量高、品位優的旅游景點,這為蘭州黃河風情線提供寶貴的旅游資源。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黃河風情是蘭州旅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也創造了很大的旅游收入,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三 蘭州旅游經濟效應的分析
旅游業對蘭州市經濟的積極效應可以表現在多個方面,這里主要從蘭州市旅游業的收入效應、就業效應、投資效應等方面進行分析。
1.蘭州旅游經濟的收入效應
從表中可以看到,在2013年,旅游業總收入對蘭州市GDP的直接貢獻率達到了11.62%,而隱性與顯性的收入之和就更大,這充分說明了旅游業已經是蘭州市GDP構成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我們從旅游業總收入及它對GDP直接貢獻率的發展態勢上看,其發展的形勢更是喜人,在2008,蘭州市旅游業的總收入是31億元人民幣,而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是206.5億元,五年增長了566.13%,平均每年的增長率也達到了46.12%,而五年間蘭州市的GDP增長率的年平均值僅為16%。高速的發展預示著蘭州市旅游業發展的良好前景,也同時提醒了我們更深刻地去思考如何制訂蘭州市旅游業發展及蘭州市經濟發展的政策,以便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蘭州市經濟中的作用。
2.蘭州旅游經濟的就業效應
截至2013年,蘭州市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占蘭州市從業人員的1.47%、占蘭州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4.56%;2008~2013年全市從業人員增長2.34%、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長33.33%、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增長382.61%;2008~2013年全市從業人員平均每年增長0.0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平均每年增長5.92%、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平均每年增長37%,由此可見,旅游業正在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同時,也反映出蘭州市旅游業尚處于萌芽或者初期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蘭州旅游業的投資效應
旅游業的投資效應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旅游業本身的投資,包括建設各種旅游用基礎設施所需要的資金,這些資金一旦投入運作,會對當地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促進經濟發展。(2)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會改善當地國家(區域)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的改善就會吸引大量的國內外投資,進而也能促進國民(區域)經濟的總體發展。本人認為,目前蘭州市的旅游投資還存在著由于規劃、策劃和開發水平不高,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使得不少傳統觀光型景區的資源品位、文化內涵沒有得到深入挖掘,旅游產品開發水平層次較低;在景區的開發建設中,亂開亂挖、不注意景區景點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人造景觀低水平、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突出,在蘭州市尚未出現科技含量高、對游客具有強烈吸引力的震撼性產品;新開發的景區景點與交通干線銜接不好,影響了外商及其他渠道投資的積極性等問題。
四 影響蘭州旅游經濟效應的制約因素及改進建議
1.影響蘭州旅游經濟效應的制約因素
第一,旅游產品開發創新性不足。近幾年蘭州市遵循增長及開發模式,重點開發了市內老牌優勢旅游資源,通過對旅游產品的開發初步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成功轉化,但旅游產品類型單一,沒有突破,沒有創新。
第二,旅游推介的針對性不強。蘭州市一直以來通過國際馬拉松等大型活動,采取廣泛的廣告宣傳策略,而不是集中于主要客源市場,有針對性地吸引客戶,這勢必造成促銷重點不突出,最終難以達到期望的宣傳效果,同時也浪費了有限的資金,造成很大的損失。
第三,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滯后。蘭州市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起步較晚,人才培訓落后于旅游經濟的發展,且層次較低,尚不能滿足目前旅游發展的要求,政府在這一方面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使得人才流失嚴重,同時也無力吸引人才。
第四,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由于旅游業的綜合性非常明顯,同時影響著上下游很多產業,使其管理、協調的難度加大。目前,蘭州市旅游景區和景點的隸屬單位有旅游局、園林局等,其審批手續也由上述主管部門具體辦理,使得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受到行政體制上的影響,缺乏綜合協調機制。因此,建立能有效發揮管理協調能力的旅游協調機制和相應的組織機構是非常重要的。
2.提升蘭州旅游經濟效應的對策
第一,高度重視旅游關聯部門的發展。旅游消費促進旅游直接服務部門的發展,進而通過旅游直接服務部門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反之,旅游直接部門的發展也會為旅游本身形成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高度重視發展蘭州市的旅游直接服務部門,對提高旅游收入,提高經濟效應都將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由此可見,應從政策和觀念上明確旅游直接服務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第二,加快制定旅游產業政策。為確保有效地推動蘭州市旅游業的發展,把旅游業培育為蘭州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當前急需借助政府的力量制定和出臺鼓勵支持旅游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從宏觀經濟上加強對蘭州市旅游業在財稅、投資、結構、組織、布局、技術等方面的具體指導。
第三,實施資源、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戰略是蘭州市旅游業長遠發展的長久之計。如何在保證環境良好,不過度開發資源的情況下發展旅游業是確保蘭州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研究方面。
參考文獻
[1]孫艷敏.河南旅游業經濟效應分析[D].鄭州大學,2004
[2]張立生.河南旅游業經濟效應分析[D].河南大學,2002
[3]解德闖.重慶市旅游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效應探究[D].重慶大學,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