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不僅僅是手段上的簡單變化,而且是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的素質需要重新定義,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成為英語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環境下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已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網絡和計算機技術能力以及努力成為研究性教師的轉變。
【關鍵詞】網絡時代 英語教師 素質 新要求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0-0159-0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到:“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曾經對外語教學質量提出了“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即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學生來源的素質、教材質量、教學條件和教師素質,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環境(4分)×教師素質。這5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教師素質是決定因素,公式內4者相加和為10分,若教師素質分值越大,乘積就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① 由此可見,切實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的素質。
一 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素質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到:“大學英語課程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大學英語教學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最近幾年,隨著各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改革、創新的好勢頭。現代英語課堂以計算機為輔助教學手段表現為教學模式上的多樣化;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虛擬大學、網絡學院、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借助網絡、視頻等工具的新型教學模式不斷涌現。網絡時代的影響猶如大浪淘沙,從而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對此,我們不能消極對待,更不能回避。很難想象一個高校英語教師在網絡時代如果不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而不被邊緣化。面對新時代下的新發展,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已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從自身素質方面來說,目前高校英語教師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更新不夠
網絡時代在形式、內容甚至性質上改變了我們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我們所操執的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一群學生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縱覽天下面向世界的教學模式。網絡時代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是深刻的,因為:(1)英語作為語言課程,需要大量的、實時的語言信息;(2)英語是一門外語,需要跨國界的網絡信息傳播;(3)作為語言課程,英語需要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信息時代的特征更能實現和滿足以上的要求。
此類教學從目標到過程、從方法到手段、從形式到內容都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面對這樣的新挑戰,一些教師,甚至是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一時也感到眼花繚亂,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不斷學習發展自己。教師個體應改變“等”“迫”“懶”的思想,樹立終身學習、自我發展的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教學方法和手段老化
新的教學思想必然會體現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理論、思想或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系統各相關變量在互動中實現的一種組合關系。② 因此,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學模式必然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調、教學方法陳舊,通常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習方法被動、機械;課堂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解多于學生語言運用活動,學生參與交際的機會少;教學內容把語言拆分成零散的語言點進行講解,重閱讀、輕聽說;忽視課外學習內容和活動的安排;教學環境單調等。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網絡時代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強調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強調個性化的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學習材料圖、文、聲、像并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堂從有限的教室擴大到無限的網絡;師生可通過互聯網方便、快捷地進行溝通。
因此,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以現代教育理論和認知理論為指導,結合語言學習規律,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材料和活動;把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揚長避短,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探索,增強創新意識,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3.網絡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成為制約高校英語教師素質提高的瓶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它們消除了距離的障礙,正十分有效地參與塑造明日的社會。”“這些新技術正在我們眼前引起一場真正的革命,這場革命既影響著與生產和工作有關的活動,又影響著與教學和培訓有關的活動。”③
目前,英語教師在這方面表現出的問題主要有:不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不會利用網絡檢索、評價、鑒別和有效選用教學資源;不能自如地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對收集到的網絡教學資源不能熟練地進行編輯;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校園網資源備課和安排教學活動;不能利用流行的社交軟件將課堂進行擴大延伸等。
4.如何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科研能力是教師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在撰寫論文、鉆研實驗、認真梳理總結的過程中,能夠達到豐富自身理論知識、提高能力素質的目的。事實證明,科研探索的過程就是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不斷進步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科學地統籌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的關系,擠出時間來進行學術研究。
目前高校教師在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上,大致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重教學輕科研。此現象在青年教師和老教師身上較為突出。青年教師輕科研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參加工作不久,缺乏教學經驗,忙于精心組織教學;第二,青年教師經濟壓力較大,面對房貸、車貸、養兒養老、高物價等現實問題,只能通過多上課賺取課時費來彌補經濟上的窘迫,這樣勢必造成做科研無時間和無精力;第三,在科研方面也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不知從何下手,不太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表現為在科研面前畏首畏尾。而老教師隨著年齡的增大、體力精力的衰退,在科研方面則表現得力不從心。
第二,重科研輕教學。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周寧教授曾說過:“在高校,搞科研是一定利己,未必利人,搞教學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④ 當今的職稱評審的確存在注重硬件指標,忽視軟件指標,如專業信仰、敬業精神等的情況,這樣的評價標準導致晉升職稱的核心標準就是學歷和論文。在這樣的形勢下,造成一些教師一心撲在科研上,對純理論的東西步步逼近、針針見血,而不屑于日常的英語教學課堂實踐。研究成果對教學活動沒多大幫助,但卻可以幫助自己盡快晉級。
二 新時期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
1.加強對教師的培訓
面對網絡時代給高校教師帶來的新要求和挑戰,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1)定期組織內部業務培訓、邀請外校專家面授輔導、公派相關教師進修等、時刻關注英語教育動態、緊跟時代發展前沿。(2)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在校園網上開設專欄,對如何制作例如微課、慕課等方法介紹并提供相關的制作軟件,按照這些方法,教師可以學習、下載、自己嘗試錄制、后期制作,從而完成課程的制作。(3)可以在教師中成立興趣小組,小組成員通過相互學習、討論、評價、合作、共享等方式來實現共同提高。(4)制定合理的評估機制和獎勵措施。在評估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學習和制作基于網絡和計算機的優質教學軟件和設計教學活動,對成績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
2.加強教師間的合作與相互學習
網絡環境下,教育信息資源可實現動態利用,在資源廣泛共享的同時,通過開展對資源的討論、評價等活動,借助使用者的群體智慧促進資源內容的不斷更新豐富,從而使資源得到新的擴展和提升。
中青年教師熟悉網絡、具有良好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制作的課件多注重技術含量,而老年教師專業知識扎實豐厚、教學經驗豐富,若能加強中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之間的合作,多交流研討,發揮各自所長,必將會更加富有成果,也會使得教師專業發展更加富有成效。
各級教研室可以多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相互探討、分工協作、共享成果,發揮團隊優勢。
教師之間應加強合作,可以是跨專業、跨學科、跨校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以取得學校、學生、教師之間的共贏。
3.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
研究性英語教師是指具有良好的理論修養、優秀的語言實踐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斷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實踐,始終帶著敏感的研究意識在教育實踐中自覺地發現英語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反思并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⑤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既需要教師內在修養和素質的自我提升,也需要通過一定的理念與能力培養來實現。盡管目前高校英語教師對科研工作有著這樣那樣的說法,但是我們仍然強調科研工作是大學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素質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大學英語教師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教學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礎。網絡信息時代給大學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研究課題。面對新的教學模式下的新問題,教師不得不去思考和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對教學目的的把握、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都構成了教師科研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思考在客觀上促進了科研的發展。
第二,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大學的教學必須處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否則人才培養質量便永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科研便是獲取學科前沿知識最直接、有效和迅速的途徑。教師通過科研學習學科前沿知識,掌握了解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和趨勢,了解專業發展方向與最新成果,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從而能在教學中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深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及時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只有不斷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教師的知識才能變成“源頭活水”,在教學上才能取之不盡、得心應手,才能持續地提高教學質量。
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從中發現問題,進行有目的的科研,使教學成為科研的先導和研究對象,使科研真正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高校英語教師應通過科研力爭成為研究型教師,不斷開展教育研究,才能逐步認識教育規律、掌握教育規律、提高教育水平,從而最終提高教育質量。
三 結束語
以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不僅僅是手段上的簡單變化,而是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的素質需要重新定義,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成為英語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環境下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已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網絡和計算機技術能力以及努力成為研究性教師的轉變。總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優秀師資隊伍,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將直接決定著英語教育能否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決定著英語教學質量和英語人才的培養質量。
注 釋
①黃怡利、段漢武.簡論外語教師的素質及其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5):54
②趙亮.教學設計與大學英語教學過程模式構建[J].外語學刊,2003(1):31
③王為洪.教師素質新探[J].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院刊,2006(1):2
④鄒振東.上課睡覺是誰的錯[N].南方周末,2015.4.2
⑤鄒為誠主編.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吳安艷、陳繼良、張泓毅.微課理念下的教師教育技能實訓方案研究——以韶關學院的師范教育為例[J].軟件導刊,2013(6)
[3]肖安慶、李通風、謝澤源.微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優勢與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