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量經濟學是我國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的必修課程,然而,從目前來看,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立足于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對該課程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從教師、學生及教學等角度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類本科 計量經濟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0-0048-03
一 計量經濟學的性質及其應用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的經濟變量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計量經濟學是專門研究經濟范疇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規律的經濟學,同時,計量經濟學又是一門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論和方法學科。計量經濟學通過把經濟理論具體化、數量化,使人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經濟規律,更好地按客觀規律辦事;通過經濟數學模型和方法的研制和開發,獲得經濟發展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的信息,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計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也為微觀經濟主體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盡管人們對計量經濟學到底是一門學科、是一種學派還是一個分支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這絲毫不影響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并不妨礙計量經濟學家受到人們的尊敬。
二 現階段計量經濟學的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比較膚淺,學生收獲小
計量經濟學僅僅開設一個學期,而且課時量一般為48個課時,加之經濟與管理類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懼怕數學公式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老師一般只講解計量經濟學中非常基礎的知識點,導致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學習內容掌握較膚淺。
2.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程內容枯燥乏味
地方院校由于設備相對落后,任課教師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進行理論的教學,很少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和學習一些計量軟件,此外,由于計量經濟學涉及很多與數學相關的公式和推理,對與經管類學生來說,一看到這些數學推理公式,就產生了一種抵觸心理。
3.學生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差
數據的可獲得性和質量是影響計量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的數據是計量研究的重要保證,同時,在數據整理過程中,選擇合理的方法對缺失的數據進行處理極為重要,可是,學生在進行計量研究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對數據的處理,這直接導致了回歸結果存在偏誤。
4.對學生的評價制度傳統、單一
目前,各高校經管類專業對學生計量經濟學的學習,仍然采用傳統的測試方式,這和計量經濟學課程本身相違背,因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通過這種傳統的測試方式,根本沒有體現計量經濟學的培養目標。
5.課程設置不當,學生學習知識不到位
課程設置主要指課程開設的時間及內容兩部分。由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于計量經濟學與數學、統計學以及經濟學緊密相連。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應該在學完高等數學、統計學、宏微觀經濟學、計算機之后,并且需要給學生一段時間的消化和吸收,這樣學習學起來才相對比較輕松。因此,計量經濟學課程最佳的開設時間應該在大三年級。而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部分高校將該課程放到大二年級開設,這顯然不合理。
6.對計量經濟學的認識不正確,影響學生學習
部分計量經濟學任課教師對這門課程本身不太熟悉,認為該門課程是經濟學一門獨立的學科分支,又是經濟學的一個學科方向,于是認為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類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任課教師的這種思想對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影響很大,使得學生根本不愿意去學習這門課程。
7.教材內容不合理,學生不感興趣
現在國內很多《計量經濟學》教材比較偏重于理論的介紹和公式的推導,打開《計量經濟學》一書,可以發現里面全部都是數學公式和數學符號,這讓初學者望而卻步。并且《計量經濟學》教材內容與實際結合不緊密,不少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后,不知道學到了什么內容、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幫助。此外,不同版本的《計量經濟學》教材中,使用符號不統一,這更加使得學生眼花繚亂。
三 地方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1.培養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充滿興趣地做一件事時,他的情緒愉快,精神放松,大腦高度興奮,智力處于最佳狀態,創造性得到有效的發揮。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和基礎,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有了興趣,就會慢慢喜歡上這門課程,掌握的程度就會上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一種比較鞏固的動力定型。比如一個學生養成了晨讀習慣,每當早晨起床后,就會不假思索地拿起書本坐到一定位置上朗讀起來。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集中注意力、善于思考、獨立操作、復習預習、認真檢驗、筆記工整清楚等都是好的學習習慣。反之,也有種種壞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馬馬虎虎、磨蹭、懶散、貪玩、意志力薄弱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
3.在注重教學方式多樣化的基礎上輕理論重應用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避免一些復雜的數學推導和證明,采用一些簡單的方式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思想,重點培養學生通過計量軟件,對數學進行處理、分析以及撰寫研究報告的各種能力。其次,建議學生組建學習小組,5~6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集中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建議積極推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建設網絡教學平臺不僅能增加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和渠道,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4.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多媒體教學
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傳統教學模式慢慢地被多媒體教學所取代,多媒體教學相對傳統教學而言具有非常多的優點。例如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加生動地展示課程知識,信息量大、容易掌握。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對教師自身素質要求比較高,任課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需要講授的內容非常熟悉,充分理解和掌握各個知識點的重要程度。提高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課堂上應思路清晰、思維流暢,掌握合適的教學進度,能夠合理分配有限的課堂時間于各個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5.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合理銜接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缺一不可,兩者的合理銜接至關重要,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兩者應該統籌規劃,根據教學內容的進度來合理安排實驗教學時間,當上完一章理論課程后,應該及時安排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來加深學生對本章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習小組,通過運用計量分析方法去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加深學生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運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6.對計量經濟學中不同內容的講授方式區別對待
鑒于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學科,不同知識具有不同特點,因此,針對不同知識,尤其是對數學、統計學的公式推導等相關內容的講授,應以教師課堂推導最為適宜,引導學生共同思考,促進其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的理解。
7.優化課程設置
從整體上來講,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綜合體。因此計量經濟學課程要增設對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的鞏固內容。在課程設置時,計量經濟學要開設于數學、統計學、經濟學之后,并且要學生一個適當的時間去鞏固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的相關知識。也可以以專題模塊的方式開設高等計量經濟學相關內容的介紹,引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前沿理論進行了解。
四 結束語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經濟學科,“教與學”難度都比較大,提高教學質量、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師的知識水平上、教材內容上、教學方式上都需要進一步改進。各院校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為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黃犚、張臺秋.論計量經濟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J].統計與咨詢,2008(3):52~53
[3]方雯.提高“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59~160
[4]姚福壽、劉澤仁、袁春梅.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45~48
[5]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6]邱東、李子奈、肖紅葉.經濟學類專業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調研報告[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18~20
[7]胡榮才、王亞雄.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統計教育,2006(9):20~21
[8]張長青.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148~149
[9]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2):35~36
[10]譚硯文、陳珊妮.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1(5):82~8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