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根據五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翻譯教學的指導,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內容以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學術研究為實證樣本,詳細分析了這三方面變革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帶來的發展動力。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正在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關鍵詞】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發展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0-0053-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交往、涉外商貿和涉外旅游越來越頻繁,翻譯市場需求急劇膨脹,而翻譯人才的短缺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雖然,幾乎國內各高校均開設了英語專業,然而培養出來的翻譯人才由于對科技等專業性知識的不甚了解,難以完成實際的翻譯工作。據學者預測,今后的科技翻譯人員將主要來自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的專業人員,而不是外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其主要原因是知識產權和版權公約不允許譯者進行全文翻譯,這就要求譯員能把握所研究學科的最新動態,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因此,這種情況將改變原有科技翻譯人員的培養方向,大量的科技翻譯人員將從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中產生。來自中國翻譯協會的資料顯示,“目前的翻譯從業人員中應用型翻譯,尤其是高新科技領域翻譯人才極其匱乏。而單靠外語院校培養應用型翻譯人才,特別是合格的科技類翻譯人才既不大可能也不太現實。”
一直以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并未引起足夠重視,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選修課,但最后還是上成了傳統的單詞教學以及詞對詞的翻譯,有些學校則根本沒有此類課程。然而,近些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發生了顯著變化,筆者通過對實證數據進行分析,探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 教學大綱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影響
迄今為止,在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中一共有五部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學大綱,筆者對這五部大綱的培養目標及對翻譯課程的設置安排進行了對比。從中可以發現,在培養目標中翻譯一直處于較低地位或根本沒有提及,如指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13年的1986版大綱,培養目標中根本沒有納入對翻譯能力的要求。2004和2007版的大綱將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強調的是聽、說的能力。2007版大綱雖然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翻譯能力做出了具體要求,但在對翻譯能力做出明確要求后又著重強調了要特別重視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這無疑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產生負面效應。
不難發現,在大綱的不斷修訂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然而,最新的一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距今也有7年之久了,這種現狀促使我們反思:我們目前的教育教學大綱中是否存在某些未觸及的盲點?有哪些改革還不到位?經過反復的調研和思考,筆者認為: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是未來應用型翻譯人才,特別是科技翻譯人才的主要資源,有意識地加強對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緩解社會對合格的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及全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15年3月28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上,推出了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意見征訂本。在征訂本的教學大綱中,可以發現大綱對于大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更加看重,體現了一種綜合能力的考查,而翻譯能力便是其中之一。此外,新大綱意見征訂本在加強重視翻譯能力培養的同時,對其應該達到的翻譯水平有了更進一步的具體要求。因此,不難看出,在教學大綱的積極指導下,翻譯教學會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四、六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積極反饋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講,就像指揮棒一樣,它不僅有正面反饋作用,同時也存在著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的支配,翻譯方面所占分值較小且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翻譯。縱觀2013年改革之前,其考試中所考查的翻譯題目,大都是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考查。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聽、說、讀、寫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忽視了翻譯這一教學環節。然而,2013年四、六級發生重大改革即完形不考,翻譯加重。將原來的句子翻譯改為篇章翻譯,翻譯題也是此次改革中被視為最難的題目類型。據了解,改革后,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四級的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六級的長度為180~200個漢字。對于“完形不考、翻譯加重”的變化,有專家分析指出,以往完形填空題型中其他3個迷惑答案的投放往往帶有很強的出題人色彩,不符合未來的考查方向;整段英譯漢翻譯則考查了學生的人文知識、漢語水平、語法知識、邏輯關系、語言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以往題型只需要翻譯5句話,到最后考生要么隨便一寫、要么不寫,改革后的翻譯題型則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綜合水平,更具科學性。”
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句子翻譯變為段落翻譯,促使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于翻譯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加深刻地領悟到翻譯是什么,對從前多重視詞匯和短語的學習有了新的轉變。段落翻譯要求考生對原文本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夠合理分解原文本的意群結構,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還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語言差異,同時需要考慮段落的銜接和連貫。總的來說,段落翻譯是對學生翻譯綜合能力的考查,而翻譯能力中包含的以上種種,更使得老師和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注重翻譯的習得以及翻譯綜合能力的養成。
三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的發展
教學的順利開展除了要有大綱的指導外,還必須有教學研究作保障。本部分筆者將通過對比的方法,揭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發生的變化。汪曉莉于2009年發表了題為《基于實證視角看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文章,文章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和“翻譯教學”為檢索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79~2008)進行搜索(如表1所列),結果發現與翻譯教學研究相比,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本文以相同方式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009~2014)進行搜索(如表2所列),結果發現雖然與翻譯教學研究相比,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研究成果仍舊相對較少,但所占比例有了明顯提高。并且相比較原來研究題目中經常出現的“淺談”“試論”“初探”等概述性的文章,現在多為“研究”“透視”“探析”等深入性的文章。同時在鮮有提及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評估測試等方面的研究,現在也是層出不窮,屢見不鮮。
四 結束語
鑒于文章中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四六級改革以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三方面的詳細闡述和分析,不難看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將會得到更深更廣的重視。
從先是強調“閱讀”,后是突出“聽說”,翻譯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尷尬境地,到如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翻譯題目受到重視,以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學術研究層出不窮,終于讓人們對翻譯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同仁的共同努力,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一定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加拿大〕讓·德利爾.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法(孫慧雙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
[2]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穆雷.翻譯教學發展的途徑[J].中國翻譯,2004(5):25~26
[4]李德鳳.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課程設置[J].外國語,2006(2)
[5]戴煒棟、王雪梅.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J].外語界,2006(4)
[6]楊自儉.關于翻譯教學的幾個問題[J].上海翻譯,2006(3):37~40
[7]汪曉莉.基于實證視角看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8]劉靈巧.論理工科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1)
〔責任編輯:林勁〕